放学了,孩子们陆续走出校门。
浙江在线12月27日讯 上周,教育部召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典型案例系列新闻通气会,专题介绍浙江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治理义务教育公办中小学择校乱收费工作的有关做法和经验。这是该系列新闻通气会首次介绍省域典型经验。
在这之前,杭州市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赴北京拿了一个奖,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颁发的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获奖理由是”杭州严控择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该负责人说,这一份民间的奖对他们来说含金量特别高。获奖要经过专家推荐、网络投票,是纯民间的一项评选,“这也说明,我们的零择校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零择校”,应该算是今年杭州教育最明媚的一个关键词。
“阳光招生”全面推行前,教育收费投诉四成涉及择校
沈女士的儿子今年读小学二年级。去年入学时,虽然户口对应的学区是最热门的公办小学之一,但由于户主是公公婆婆,没少为孩子上学的事情折腾。
“我们属于二表生,小区里和我情况一样的二表生,最后都以单位的名义交了2万元赞助费,发票在去年学期结束的时候才发给我们。我知道的就有四五个吧。”沈女士说,为了能进这所学校,他们托了不少关系,没少折腾。
像沈女士这样的情况,往年,在一些热点公办学校普遍存在。“换作今年,只要有名额,根本不用交这2万元钱。”沈女士感叹,择校的口子,很大程度上滋生部分学校乱收费现象。
确实,择校乱收费是以往反映非常强烈的教育问题,据了解,2011年,省教育厅接到的教育收费投诉共102件,其中40%涉及择校乱收费。
多项举措确保“零择校”
今年初,省教育厅宣布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中小学“阳光招生”,把择校率降到5%以下,或做到大幅度下降。
4月初,杭州市教育局发布《杭州市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工作方案》,态度更坚决,力度也更大,明确表示不招收择校生,也严格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或变相收取择校费和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
”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事情,一是规范政策、标准,二是推进阳光招生。”昨天,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为保障“零择校”的实施,在政策方面,让各区、各学校前期摸底,按照生源情况合理微调学区,保证每个学校的生源情况基本饱和,并规范调剂的程序,录取的标准也更加明确。除了继续按照一表二表三表的规定,今年更加明确的一点是,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果孩子父母的确没有住房,等同于一表生考虑,这在往年是作为二表生考虑的。
同时,推进阳光招生。完善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各中小学招生计划、招生范围(学区划分)、报名时间、地点和办法、需携带材料、招生录取办法、录取学生名单等都通过教育网、校园网及时向社会公告。对于录取学生的资料,出于隐私和安全考虑,只公布录取学生的姓名,不公布家长姓名和学生家庭地址。
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了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另外,今年杭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全面使用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主城区中小学使用统一的初中、小学招生管理系统,如公办学校跨学区招生,很容易被发现。
一年下来“零”有效投诉
“一年下来,情况很好,对于‘零择校’是零有效投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收到的择校乱收费投诉只有一起,是一位进城务工人员的相关投诉,“该进城务工人员投诉另一位进城务工人员能进,为何他不能进?后来我们调查发现是误解。被他投诉的那位进城务工人员各项条件都符合,证件齐全,确实应该接收。而投诉人因为自己证件有缺失,条件不具备,无法接收。”
从全省来看,据统计,今年秋季开学,全省90个县(市、区)中已有62个县(市、区)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零择校”,占68.9%,其中杭州、绍兴、衢州3个设区市所属县(市、区)全部实现了“零择校”;20个县(市、区)择校生比例控制在5%以内,7个县(市、区)择校生比例较上年下降50%以上。
“孩子的入学问题,早已演变成家长比拼财力、权力、各项资源的问题。”家长叶先生表示,“零择校“的公平公开,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权力的暗箱操作,对于没有任何资源的人来说,是个好消息。
一位热门公办小学校长说,以前每逢招生季,都很紧张,有时候不得不关机。要求“零择校”后,整个招生过程和结果都很透明,对遏制一些“关系户”有很大的作用。
另一位公办小学校长说:“零择校后,学校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改进学校的管理、教学,更好为学区生服务。”
确保符合条件的学生就近入学
今年初,省教育厅宣布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中小学“阳光招生”,把择校率降到5%以下,或做到大幅度下降。
4月初,杭州市教育局发布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方案,直接对择校说“不”。
方案要求,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合理划分学区,尽可能减少空额出现,确保学区内符合条件的学生(包括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能就近入学。
具体来说,市区初中招生分配由小学组织家长填写户籍学籍调查表完成信息收集,而小学报名采取一站式报名方式,学校应受理所有符合条件的学龄儿童报名。
杭州市区常住户口学龄儿童向户籍所在教育服务区学校报名。拆迁过渡家庭儿童入学,凭拆迁过渡协议,向过渡地所在教育服务区学校报名。集体户口家庭儿童,向实际居住地所在教育服务区学校报名。
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向居住地所在教育服务区小学报名。当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招生人数时,对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服务区学校应先受理报名,并报所在区教育局(社发局),由区教育局(社发局)统筹安排至周边学校就读。
当报名人数超过学校的招生计划时,将按照“住、户一致”的优先原则排列先后顺序录取。
新闻背景
“零择校”,让现实最大化接近理想
省教育厅负责人在教育部的通气会上曾表示,下一步,在巩固已有成果、坚决防止各种形式反弹的基础上,要对今年公办中小学择校比例尚未压缩到5%以下的少数地方,加大工作指导和督促力度,确保明年全省所有市、县(市、区)公办中小学择校比例全面控制在5%以下。
在采访中,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也说起了下一步行政部门要做的事情。一方面是完善招生政策。没有择校的口子,对政策的公平公正规范的要求就更高。没有家长的投诉,但因为实际困难来反映的家长不少。“明年政策上尽可能细化。第二个,推进公开公平,更多采取措施主动接受老百姓监督。”
杜绝择校,其实关键还是教育的均衡发展,政府对学校的扶持要一样。就如一位校长说,如果所有的薄弱学校都变成了硬件软件很好的学校,就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舍近求远去折腾择校。
一位业内人士说,他所希望的教育的最好状态,是家长能按照孩子的兴趣特长择校,学校不是光靠升学率吸引学生,而是靠自己的多样化发展,用自身特色、品牌吸引生源。达到公平后,就需要个性。喜欢美术,就不用去以音乐为特色的学校。
在聊一堆政策的空当,一位教育部门负责人的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我们搞教育的,其实都是在理想和现实中徘徊,不管是零择校还是减负,这些措施,都是希望能尽快和理想近一点。”
这个过程可能很艰难,也许也有反复,但希望,曲折的一路是直指理想的方向。这是所有现在的家长和未来的家长都期待的。
- 杭州文成商会成立八年 会员企业年销售额破300亿
- 电梯惊魂!杭州滨江一小区12人被困电梯1小时(图)
- 浙江省杭州市产业援疆卓有成效
- 浙江省杭州市援疆工作全面展开 产业援疆卓有成效
- 杭州四大汽车场站元旦预计发送旅客18.36万 南站居首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