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30日讯 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
铁皮石斛,被《道藏》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从细如沙粒的种子到20厘米高的成年期,这株“仙草”的长成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它的种子长成颗粒大小的幼苗后,要在25℃恒温的组培瓶中度过最危险的8个月,再被移植到玻璃温室挨过一整年的过渡期,基本适应外界环境的苗木还要到温室大棚度过生长期的最后一年。
“一株‘仙草’顺利成活,至少要等上3年。”在义乌市铁皮石斛研究所佛堂——塔山基地,俞巧仙无疑是最熟悉身后这一片“仙草”的人。1997年,俞巧仙率先开始攻关铁皮石斛人工栽培难题,如今她的研究所是省内药业的佼佼者。
如果说,一株小小“仙草”的成活饱含等待,俞巧仙就是那个等了最久的人。眼前的她,说到把铁皮石斛打造成“浙八味”之外的“浙九味”时自信满满。然而,若把时光倒回30年,人生的考验才刚刚向她袭来……
“那时的义乌,人们连饭都吃不饱。”俞巧仙1966年出生于贫苦的义乌农村,15岁那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专,因为家境贫寒,她不得不放弃学业独自打拼。上世纪80年代,正值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问世。俞巧仙学着做皮蛋生意,加工皮蛋在副食品市场上的摊位售卖。
到了90年代初期,俞巧仙加入了第一代代理商大军,南下广州寻找货源。她从分装小食品开始代理,到进军洋酒、咖啡行业,几年间就成为义乌当地小有名气的代理商。
但是俞巧仙并不满足。“代理的商品终究是别人的孩子,我应该有自己的孩子。”1997年,“爱折腾”的俞巧仙看准了有“药界大熊猫”之称的铁皮石斛,她想做一种属于自己的保健品铁皮枫斗。
从零起步的俞巧仙,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熟悉药材的人都知道,铁皮石斛的抗逆性、抗寒性非常差,它的生长周期漫长,成活率更是难以估算。在那之前,它的人工栽培一直无人敢去触及,投入几百万元经过三五年很可能是一场空……
俞巧仙深知困难重重,但是带着义乌人的执拗劲儿,她毅然注册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森宇,决心倾己所有攻克铁皮石斛人工栽培这个难题。
然而,要寻找到野生铁皮石斛并非易事。她和6位老专家一起照着《本草纲目》等医书中的描述,三上江西龙虎山,四进云南大象谷,辗转安徽、四川等地,终于采到了传说中的“仙草”。
相比寻找的困难,栽培铁皮石斛的难度更是远远超乎想象。“12个月的时候烂根,15个月了又遭受污染,一场病虫害让10亩铁皮石斛全部摧毁,好不容易挨过这些,一场大雪又压垮了所有试验棚……”耗费了所有心血、投入了所有家产,却无法让一株小草成活,这太让人沮丧了。
但俞巧仙却从未想过放弃。“人始终要有一种责任感,我只想着这件事情我一定要做下去,让它真正走入寻常人家,造福百姓健康事业。”俞巧仙回忆说。
俞巧仙固执的坚持没有错,终于等来了铁皮石斛的成活。2001年,她正式创立了浙江森宇集团。她知道,只有把研究成果迅速产业化,才能让一直定位“高端”的铁皮枫斗走出深闺,成为人人都能买得起的保健品。于是,她在云南、金华等地建起了5000多亩铁皮石斛仿原生态栽培基地,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等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荣誉也随之而来,俞巧仙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及中国农经产业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全国妇联十佳巾帼创业明星、全国三八红旗手等。
2003年,俞巧仙自创的“森山”铁皮枫斗正式进入市场,这一味经铁皮石斛加工而成的药材来之不易。经过自己多年的付出,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走到了浙江药业的前列。
在俞巧仙奋斗的30年间,她的故乡义乌从穷乡僻壤蜕变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她的故事浓缩着一代义乌商人的奋斗史。正因如此,俞巧仙感恩着这个伟大的时代,用自己的能力回馈着社会。她提议的“森山三四五”创业工程中,吸纳着下岗工人和有着创业理想的大学生。她的“彩虹助学计划”帮助着曾和自己一样经历着贫困的孩子。
30年中,俞巧仙等来了铁皮石斛的成活,等来了自己的成长,而故事并没有结束,这一株“仙草”的美丽传说,将会一直继续下去。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