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31日讯 每过20分钟,汪昶华的手机至少会响一次。“年底了,做企业都是这样的,兄弟们也要来借资金运作。”
坐在金义都市新区管委会的会议室,汪昶华对这里显得并不熟悉。然而,不久后,新区的土地将成为他的第二个家。
汪昶华和他的金羿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是金义都市新区第一批签约入驻的13个高新技术企业之一,这个出生于1981年的年轻人将在这里进入他事业全新的发展平台。
今年2月,金义都市新区建设的消息让汪昶华兴奋不已。
“我第一时间提出申请,我们企业对运输的要求也高,能在这里办一个新厂最合适了。”
汪昶华是东阳人,2003年,大学毕业一年后开始创业。“江浙一带总是有做生意的氛围,心里也总想着干一番事业。”
汪昶华认识一位在上海做高分子研究的专家,“是我大学同学的叔叔,说这行业前景不错,他手上也有做材料的配方,我就想着做这行吧。”
也是在这一年,金义都市新区这片土地刚刚被命名为“金三角开发区”,它的潜力已经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第一年,汪昶华不懂技术,每天找地方推销自己做的材料,忙了一年,算了算赚到6万元,“年轻也不觉得累,想想去广州上班,一年也就5万元,就挺开心的。”
到了今年,汪昶华的企业年产值达到了2.5亿元,在全国50%以上的高铁车厢中,都使用了他生产的防震材料。另外,航空航天、医用PVC、玩具上的材料都是汪昶华生产的范畴。
“我们的企业和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比,还是小,没法几亿几亿的投入研发。”汪昶华说,这让他这个当年的电力男自学转型为材料男。
“自己参与研发是日常工作,最近一次睡好觉是在两个月前。”汪昶华碰到的难题是怎么生产一种硅胶的代替品,“硅胶在很多玩具、日用品里都用得到,但是成本高,产量低。”
说起来简单,就是试验新配方、新原料,然后测试,但是做起来可不轻松。这个过程要重复成百上千次,“成型的模具要修改,我们的试验就要加快进度,为了赶时间,我连续26个小时没睡觉。”
经过4个月的攻关,汪昶华终于找到了一种热塑性橡胶可以在回弹变形性等多方面代替硅胶,“成本比硅胶低了一半。”
“4个月时间解决一个难题算快了。”汪昶华对这个结果很满意,“这些都是家常便饭,我们企业不算大,只有解决技术难题,才能和别人比有竞争力。”
两年前,汪昶华结婚了。妻子是金华人,这让汪昶华更加频繁地往返于东阳与金华。
每一次,他都要开车经过金港大道,这条贯穿金华、义乌的中轴线道路,正是现在金义都市新区的主干道。
“朋友和我说的,这里改名改了好几次,每一次的级别都越来越高。”汪昶华意识到,这块他每周都要路过好几次的土地,和他的企业一样,每一年都在向上走一大个台阶。
8月21日,汪昶华和金义都市新区管委会签订了入园协议。10月底,投资协议敲定,支付了预付款。
明年,他占地47亩的新厂将在这块热土上拔地而起。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