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3日讯
凡是见过李立新的人,总会不自觉地联想到“书生”这个词。
身为一名“大富翁”,李立新和朋友在一起时,谈得最多的不是生意,而是他心中的“理想中国”——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百姓生活得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
他的履职
“接地气”的委员,要把犀利带进省两会
不务正业的“塑料大王”
最关注社会底层
1986年,19岁的李立新高中毕业后,到鄞县卖面桥文化用品厂任供销员,经过4年打拼,他被提升为公司的销售经理。
不久,李立新带着全部积蓄下海,卖的还是文化用品,靠着自己天生的推销才能和6年在市场上的摸爬滚打经验,他很快就掘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1993年,看好塑胶行业“钱景”的李立新又转行,成立了利时塑胶有限公司。到了2012年,利时集团已经实现销售113.4亿元,总资产达到102.5亿元,进入了“双百亿企业俱乐部”。
但是,如果不是在近些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尖锐犀利,直指时弊,人称“日用塑料大王”的李立新恐怕还在“潜水”。
2008年3月,李立新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从此,这个大老板经常亲自做一些调查问卷,与社会各界人士聊天,这里面不乏清洁工、建筑工人、服务员、农民等社会底层。
朋友常常说他不务正业,对此,李立新总是一笑而过。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参政议政者必须要做的:“每个人的职业不同、经历不同、视角不同,多看多聊多问,才能真实的了解大家的期盼。”
五年提出40个建议
38个交办有关部门
因为目光始终关注着社会底层,李立新的民生提案才会特别“接地气”。
2008年全国两会,他呼吁破解农民工社保难题;2009年全国两会,他建言建立农民工就业援助机制;2010年全国两会,他反映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2011年全国两会,他直言有些地方政府无视百姓尊严,将上访群众关进精神病院……
去年全国两会,他提交了10个提案,“保障房分配要公开公平公正”、“立法为‘助人为乐’传统美德‘撑腰’”、“破除国企垄断遏制‘油荒’发生” ……
熟悉李立新的人都说,他是个直肠子,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这样的性格,反映在他的建言上,总是会出现“打破”、“破除”、“放开”诸如此类的字眼。
曾有媒体统计,在李立新五年履职生涯中的“发声”,剑锋所指全是当下热点,还给他冠以“民生委员”的称号。而他提出的建议数量,在历年所有参会的企业家代表中名列前茅。
让李立新感到欣慰的是,他的提案不仅仅得到了媒体的关注,更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重视。5次全国两会,40个建议,有38个被全国政协提案委交办国家有关部门。
首次当选省政协委员
将延续犀利风格
今年,李立新首次当选省政协委员,他说,要把全国两会上的犀利风格、把自己对民生的一贯关切,带到这次省两会上。
“以往在省两会上我都只是列席,主要做的是倾听,然后将一些意见带到全国两会上去。这次不同了,我参会的身份是省政协委员,也要提些我认为需要改善的地方。”
李立新说,他心中的“理想中国”应该是生有所依,老有所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尽其才、平等自由、科技发达的文明社会。
在那里,人人都有整洁、朴素、温暖的衣物;有干净、充足的水和食物;有“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的房子;有平等的医疗、受教育等各种机会;大家干着自己喜欢干的工作,失业人口都可以申请廉租房和失业保障金;人与人之间是温暖和善良的,每个人之间都真诚互信……
李立新说,这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理想,而是多年基层调研中,民情民声的反映。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担负着百姓的期望,他愿意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