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经济界委员就地方金融展开热烈讨论
浙江在线·浙商网1月24日消息(记者 程高赢) 今天下午,在浙江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经济界小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们带着对地方金融的关怀,怀着对民企发展的期盼,展开了热烈的小组讨论。
“义乌试点”凸显地方金融短板
省政协委员、启天控股有限公司和同天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德相对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取得的成就表示充分的赞赏,但他同时也尖锐的指出了“义乌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之初,义乌当地提拔了大批的处级干部,这批热情的干部在为义乌企业争取土地、贸易等优惠政策,但义乌小商品城的大部分经营户却没有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利好,”朱德相对这一“怪现象”的分析是,“真正的原因在于地方金融发展的滞后。”
朱德相指出,在“义乌试点”开始前,义乌民企主要通过人力、物流、信息不对称等方面来赚取利润,但在“义乌试点”开始之后,从商品贸易到地方金融都跟国际接轨,义乌的地方金融步伐明显滞后。
“国际上利用金融手段,如期货来竞争,而我们在这方面仍然欠缺,”朱德相举例说,“在国外,鸡蛋都可以做成期货来赚取巨额利润,但在义乌,现阶段主要靠大众小商品的出口来赚取微薄利润。”朱德相希望省发改委、金融办对义乌地方金融的发展予以大力支持。
优质资产的贷款期限建议延长
对于地方金融欠发达的现象,省政协委员、浙江永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永利也表示赞同,但他的观点更加深刻。
“金融业应该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只占了浙江GDP的22%左右,但在金融大省,这一比例达到了40%以上,”周永利指出,“不仅仅是金融产品,欠发达的还有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
周永利对2011年以来大批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的新闻印象深刻,细心地统计后他发现,这些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是在短贷长还的窘境中倒掉的,而倒闭的时候企业的资产竟然超过负债。
这样的统计结果让周永利看着十分痛心,他建议“优质资产的贷款期限应该加长,不应该是半年、一年这样的短期,应该延长至三年或者五年,金融服务机构应该解放思想,不能太关注自己的指标考核,应该注重企业的长期存活率,让企业有一个资金盘活期。”
民企国企应平起平坐
地方金融短板的背后还隐藏着民企与国企地位的不对等。
省政协委员、省商会副会长、绿都控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邵法平认为,浙江地方金融的“家底”并不差,银行、期货、证券、上市公司等各个当面在全国来说都小有名气,但民企与国企地位的不对等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方面。
“新‘36条’颁布后,民企对此兴趣不大,原因是国企所在的很多垄断行业仍旧是‘玻璃门’、‘弹簧门’,民营企业不愿进入、不敢进入,担心有去无回,”邵法平表示,“金融业恰恰就是这样一个行业。”
邵法平呼吁,民企应该跟国企甚至央企具有同等的地位,民企也非常期待在垄断领域跟国企央企平等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