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宁波空巢俱乐部义工走进海曙闻裕顺敬老院,和老人共度周末。胡学军 竺仕宝 摄
浙江日报讯
【代表委员名片】
省人大代表、上虞市崧厦镇祝温村党总支书记杭兰英
省人大代表、浙江大公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旺荣
省政协委员、台州市政协副主席张蕴华
省政协委员、浙江中汇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强
【报告摘要】围绕提升居民养老服务水平,实施城市社区“居家系列服务惠民工程”,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1.8万张,为75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养老问题困扰万千家庭,也在考验社会的保障机制。
今年两会,不少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都提到了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如何让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让子女能减少一些负担,代表、委员纷纷出谋划策。
养老——
加强扶持减负担
【百姓故事】34岁的陈亮在杭州一家房产公司工作,父母在东阳农村老家,上有老、下有小的他直呼有点吃不消。“我们夫妻俩每月工资加起来8000多元,养孩子每月花去1000多元,还房贷4000多元,每月开销3000多元,根本不够用。”陈亮感叹。
陈亮父母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年过六旬,每人每月能拿90元的养老金,“这点钱只能买点米,所幸父母现在身体还可以,能打打小工,等年纪再大些,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热点数据】据统计,截至2011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23.23万人,占总人口的17.25%。预计到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991万,占全省户籍人口的20%以上。
【代表委员解读】说起老龄化,杭兰英感受很深,“我们祝温村1800多人,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500多人,相当于三四个人就要养一个老人。”每年的节日慰问,她都会走访村里的老人,因为不少年轻人外出工作或经商,不少老人只能在家独守,“崧厦镇11万人口,只有一家能容纳50位老人的敬老院,所以空巢老人也只能在家待着。”
杭兰英建议,政府可选用一些较大的农民住宅,让老人群居,食宿集中,互助养老,“同一个村的,毕竟熟悉些,身体好的还能照看身体不太好的。”她认为,政府应出台扶持政策,支持这种养老模式。
还有代表、委员提出,虽然我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已经基本做到全覆盖,但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已经告别了过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物价、供需关系等直接影响农村老人的生活,几十元的养老金无疑是杯水车薪,希望能打破城乡二元的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金要改变随意性较大、依靠政府临时性决策进行调整的弊端。”张蕴华补充说,希望能尽早出台“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实施办法”,对调整依据、调整方式、资金来源、特殊问题处理等作出系统的安排,形成较为科学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制度,使退休人员保持生活水平不下降,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医老——
民间资本需引入
【百姓故事】宁波人董琴琴的老父亲因中风造成偏瘫,腿脚无法行走,看着母亲照顾父亲累到住院,董琴琴萌生了将父亲送进养老院的念头,但是打了10多个电话,均被告知“不接受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董琴琴不解地说:“如果老人在家能养活自己,又何必送到养老院呢?”
【热点数据】至2011年底,我省各类养老机构总床位约20.6万张,每百位老人拥有床位2.5张。如今,近一半的养老机构是助养型,即只接收自理老人或以接收自理老人为主,基本不接收失能老人。
【代表委员解读】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步入而立之年,“421家庭”(家庭中包括夫妻双方父母四位老人、夫妻二人、未成家的孩子一人)越来越多。我省曾作城乡老年人口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城镇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意愿的超过16%,但一床难求的情况普遍存在,特别是护理型床位更是难上加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3年要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1.8万张,我觉得这个数字有点偏少。”张蕴华直言,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中,数以百亿计的建设资金仅依赖政府财政包揽是不现实的,民营资本应该成为我省养老机构的主力,关键是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更积极的扶持和激励政策。
袁小强对此表示赞同。“在政府的引导下,民间资本能更好地细分不同的养老需求,如对失能老人,可以专门建设医养结合的养老院。”他还建议,希望对于具备康复医疗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应与公办养老机构一视同仁,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并对其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也采取相同的政策。同时,医疗机构也要向养老事业投入一定资源,如鼓励各地兴办老年病专科医院、老年康复中心、临终关怀医院,在精神病治疗机构中设置一定比例的老年病床位等。
还有一些代表、委员提出,护工素质良莠不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李旺荣认为,在促进我省公益性养老事业发展的同时,应该建立和培训一支高素质的护工队伍,并在我省相关职业院校增设养老服务专业的课程,开设养老管理、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专业,从整体上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乐老——
精神关爱不可缺
【百姓故事】家住萧山的刘金泉是一名退休工人,夫妻俩每个月的退休工资有三四千元,养活自己绰绰有余。但是女儿在北京工作安家,让老两口觉得很孤单。“想女儿了,只能打打电话,现在她有了孩子,一年只能回家一两趟。”刘金泉说着,泪眼婆娑。
【热点数据】有机构针对老年人群进行精神状态调查,保守估计约有10%至15%的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四成老人感到孤单。
【代表委员解读】“每次去走访的时候,一些老人拉着我的手,说个不停。”杭兰英深有感触地说,“希望子女还是能多回家看看,多关心父母。”
一些代表、委员分析,如今的很多老年人都有一定的购买能力,所以民间资本可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产品,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袁小强的不少朋友是做企业的,具有较为敏锐的嗅觉,他对开发老年产业表示赞同。他认为,政府、民间组织要做好监督,无论是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产业,都要建立起监督机制,作出评估,可设立监督热线,随时接受投诉。
李旺荣建议,小家庭的碎片化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社区居民因彼此熟悉,就地养老,能增强老人的幸福感,所以应让全社会树立社区养老、助老、爱老的意识,“政府应对社区养老事业直接投资,帮助社区建设必需的养老配套设施,还应把建设社区养老机构及设施作为一项考核内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区养老事业。相关部门要鼓励、调动社区的积极性,可以把社区内现有闲置房改造成老年公寓或老年活动中心,在节约社会成本的同时,推动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