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浙江援疆网
  • 援疆新闻
  • 产业援疆
  • 项目援疆
  • 智力援疆
  • 文化援疆
  • 信息公开
  • 援疆公告
  • 浙企在新疆
  • 援疆风采
  • 援疆手记
  • 简报
  • 电子报
人民日报 浙江日报 新疆日报
浙江援疆网
  • 各市动态
  • 智力动态
  • 项目动态
  • 产业动态
  • 文化动态
  • 援疆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援疆网 > 援疆风采 > 援疆手记 正文

感悟援疆:群众的笑容是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2013年03月29日 15:57:23

  算算时间,来到新疆乌什已经整整一个月了。一个月前,我还是个生活在江南小城,对祖国西域毫无认知的电视记者。接到援疆任务后,一直担心不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承担新的工作任务。

  在这一个月里,这种担忧时时都在提醒着我、催促着我,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天都近乎饥渴地翻阅各项文件资料,充实到自己的脑海里去。一有机会,就钻到援疆项目的现场,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同时。

  就在这时,我和乌什镇南关村“邂逅”了。

  乌什镇是县城所在地,而南关村距离县城中心,步行也不过20来分钟。肆虐的沙尘刚刚过去没多久,满目黄沙堆积,一脚踩上去,能扬起半天高。就在这条土路两旁,一座座衢州援建的日光温室大棚静静地矗立着。

  与南方常见的半圆型钢架大棚不同的是,这些温室大棚的横截面大约只有四分之一个圆——背阳的一面是笔直厚实的干打垒土墙,可以有效保温;向阳的一面是钢架薄膜,可以很好的吸收阳光的热量。天冷的时候,薄膜上面还可以覆盖上厚棉织物保温。

  当了多年的一线记者,也见过了不少现代化的农业设施。这些看去灰扑扑的大棚,并没有给乌什萧瑟的春景增添多少亮色。但等我掀开厚厚的棉布门帘时,眼前的一切却在瞬间感动了我。

  黄瓜已经挂果,苗条的体态风姿婀娜;番茄正在开花,娇俏的花瓣尽情绽放;青菜已经长成,油亮的菜叶青翠欲滴……蓦然在乌什这片春天显然来得更晚一些的土地上,看见这番江南景致,怎能不让离家万里的我们感动?而想到这些都是我们援疆干部的心血结晶,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前几天卖了一批青菜,赚了1000多。”看到我们到来,正在大棚里劳作的塔吉古·艾山热情地迎了上来。塔吉古·艾山是本地村民,家里有6口人。原来除了她丈夫偶尔打打零工外,家里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去年村里不少人种菜赚了钱,塔吉古·艾山今年也开始尝试种植大棚蔬菜。

  和经验丰富的老菜农相比,塔吉古·艾山伺弄蔬菜的手法还稍显生疏,甚至还错过了给番茄苗“打叉”的最佳时间。所谓打叉,就是番茄苗开花之后,要疏理掉多余的枝条,保证留下的枝叶能得到更充足的营养。虽然缺少经验,但与老菜农相比,塔吉古·艾山的认真细致却毫不逊色。

  “以前我们这里种小麦,每亩纯收入不超过500元。搞了大棚之后,效益好的农户,一个大棚就能赚4万多。去年我们全村种菜的收入有三、四百万元,产生了巨大的带动和激励作用。”南关村支部书记李文科说道。

  告别塔吉古·艾山,重新踏上依旧灰尘遍布的黄土路,心情却已迥然不同。大棚里一畦畦脆嫩的青菜、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这里的改变清晰可见。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援疆人的努力,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笑容多了起来。而我们在这些笑容里,所感受到的幸福与喜悦,又何尝不是村民们送给我们援疆人最美好的“礼物”?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严勇波 编辑: 刘兆强

相关阅读

>>更多其他领导

援疆风采

  • 【专题】省援疆指挥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专题】省援疆指挥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专题】援疆人才“传帮带”
    【专题】援疆人才“传帮带”
  • 浙江援疆项目掀起开工建设新高潮
    浙江援疆项目掀起开工建设新高潮
  • 一位援疆干部镜头里的阿克苏
    一位援疆干部镜头里的阿克苏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