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原创     湖杭绍甬线     杭衢丽金线     浙江省情      美丽浙江       图片精粹     专题首页
 本网原创 更多...
·在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 感受古村神秘气息
·从报纸到网络 广告吆喝让后溪河村苗木经济起飞
·徐福东渡从这里起航 古老村庄打造乡村旅游经济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全国首个监测PM2.5的村庄 滕头村有个“绿色梦”
·从"五一烂眼村"到国家生态村 吴书记眼光"老准的"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湖杭绍甬线 更多...
·全国首个监测PM2.5的村庄 滕头村有个“绿色梦”
·从"五一烂眼村"到国家生态村 吴书记眼光"老准的"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一座“活”的庭院 诸暨耗巨资保护修缮古民居
·王羲之子孙守墓千年来尽孝 后人习书法之风盛行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一座“活”的庭院 诸暨耗巨资保护修缮古民居
 杭衢丽金线 更多...
·村子像城镇农家像宫殿 浙江第一村震撼网媒记者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5平方公里花园村税收超亿元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秀山丽水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美丽乡村浙江行:丽水致力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
·农家似宫殿 浙江第一村震撼记者
 美丽浙江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美丽乡村浙江行 > 宁波 正文
宁波新庄人喜聚居好读书 至今保留着浙东传统的习惯和风俗

   浙江在线05月14日讯 在繁华的市中心,有这样的一个村落。时间,在这里好像停滞了——百年前的老房,百年前的石板路,还有百年前家族聚居的生活方式,把我们带回到锦年素时的年代。

  这个村,叫新庄,位于宁波市区。从村里无论往哪个方向走上5分钟,就会回到高楼林立的繁华街区。在周边五光十色城市风景的映照下,这个城中村就像一块反映宁波传统生活的活化石。

  村民好读书

  家家有书房

  抬头,天际一角是高楼、高架桥。低头,眼前是小桥、流水、老屋。这是一个埋在繁华都市里的小村庄,一头挨着宁波最繁华的海曙区,一头连着近年发展迅速的鄞州中心区。

  新庄村位于海曙区西侧,东接宁波市区,南临杭甬高速,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的“城中村”。

  和大多数浙东的村庄一样,新庄也是河网纵横交错,河上很多桥。村内多处留有明清古迹,雕花斗拱,保存完好。

  村里的主干道就是一条窄窄的长弄,两边是一片连着一片的老宅院。这里的老房子大多数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在新庄已经算得上是“新房”了。

  这座“新房”是当时在上海发展的新庄商人回乡建造的,从吊顶的雕花到门面的装饰,处处体现出主人对这座中西合璧新学堂的重视。

  新庄乡风重读书。周姓是村里的大姓,新庄周家在宁波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科举世家,出过20多个进士,70余位名人。当过大官的更是能报出一长串,比如礼部尚书周应宾、工部侍郎周薇、礼部尚书周萃、盐运使周保等。

  千百年过去了,村人喜欢读书的习惯一直保存了下来。如今的新庄人,家家户户都有一间书房,不管房子大小。

  村人周财宝家的书房有20多平方米,摆放了4个顶天立地的大书架。其中两个专放古籍和历史文化类书籍,另一个用来放各种杂志,还有一个书柜用来存放现当代的小说散文。

  周财宝说,他也不算是闭门读书,闲暇时经常好友相聚,聊的还是书上的东西,这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习惯。聚会有时会选在某家的院子里,有时会去村里的图书馆。

  图书馆藏书已超5000册,而且依照村里人的喜好,古籍类的书比较多。今年下半年,图书馆将开辟一个电子阅览室,还要举办读书节。

  沿袭自古的生活习惯

  新庄虽然出过很多大官,但是村里的大姓周氏宗族从宋元起,就一直遵循恪守着躬耕隐忧的生活模式,是一个典型的布衣家族。

  难得的是,直到今天,周氏族人的生活方式还是基本不变。

  走在新庄街头,空气中飘荡的,除了淡淡的书香,还有浓浓的霉菜和笋干的味道。春夏之交,正是晒制这些东西的好时候。

  如今,城里人已经很少有人自己制作霉菜、笋干、咸菜等食物,但在新庄,每家每户还是会抽时间自己制作这类吃食,原料大多是在自家院子里摘的。

  吃过午饭,周财宝捧着一本《明史》,坐在院子里读了起来。午后看书,几十年来都是如此。

  一个时辰后,他歇了一会儿,看阳光未消,就出门找乡亲聊天去了。只见老人信步而出,连转身带上门都不用。

  “门是用来遮风雨的,太阳这么好,为什么要关门呢?”周财宝说。

  周财宝去的是周氏闾门,这个建于明崇祯年间的建筑,如今已是乡亲们聊天喝茶的地方。

  村人还经常去的就是周氏祠堂了,由前、中、后三进及两厢山顶建筑组成。祠堂是村人的精神家园,每年一次的大聚会都安排在这儿。

  每年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周氏祠堂里都会聚满了人。先人的画像会挂起来,接受后人们的祭奠。戏班子请过来,唱得村里热热闹闹。

  “外面工作的人,无论在哪里,只要有条件,都会回来。周氏的后人们,会聚在一起谈一谈一年来的生活、感想。虽然现在的生活、工作环境都不一样了,但一到过年,我们都变回到最传统的新庄人。”周财宝说。

  宁波传统生活的活化石

  过去的事情,是像周财宝这样的老人们,聚在一起最喜欢聊的话题。他们都说,其实这个村,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多少年了,也没大的变化。

  周财宝今年68岁,小时候,他随经商的父母一起去上海生活。印象中,每年过年回新庄,是他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候。

  1958年,13岁的周财宝和父母一起从上海回到了新庄,此后的55年里,他一直生活在这里。

  “当时父母执意要离开上海回到新庄,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怀念家乡。”周财宝说,小时候,他并不理解为什么父母要离开繁华的上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能感受到家乡独特的魅力,也能够理解当时父母的初衷。前几年,周财宝也有机会去宁波、上海等城市生活,但是他都放弃了。

  周财宝记得,小时候的新庄和现在,是一样的。

  “几十年前的宁波,各地的村镇,都像新庄这样。所有的人,也都像我们这么生活。现在,只有我们,还和以前一样。”周财宝说: “变化最大的,就是我们的容颜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新庄周边的地方已经完全城市化了,只有新庄,成了一座“孤岛”。

  周财宝说,他的儿子好几次要他去城里生活,但他觉得,离开了家乡,全身不自在。如今,他的两个儿子也回到了新庄。

  [管理者说]

  浙东传统生活的

  活化石

  “新庄镇,可以说是浙东传统文化的化石。”谈起新庄,宁波大学老师张道锋是这样概括的。

  张道锋说,新庄有三个地方最具有化石意义。首先是它的家庭文化意识,在过去,几乎所有的村庄都有这样的文化意识,现在能够保持的很少了。

  第二是它特有的建筑文化,无论是祠堂还是民居、庙宇,新庄都是浙东建筑的典范;第三则是几百年来一直不变的生活方式。

  张道锋觉得,通过新庄,可以看到整个浙江东部的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从学术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且新庄另一个特有的地方,在于它的包容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外村人来到新庄居住,新庄人的态度不是排斥,而是欢迎,慢慢的,外村人也融入到了这个村里,体现出宁波这个城市开放包容的特点。

  新庄村的村支书周建忠说,他们已委托相关部门对古村进行整理式改造,并将古村改造与新村建设进一步结合。而如何利用好古村的文化资源,也是新庄村现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一步他们制定了具体的古迹修缮计划,同时挖掘村内“王升大”、“升阳泰”等老字号企业等文化资源,把古村历史文脉好好传承下去。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