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3月13日,气温骤降,飘起雨丝。记者跟随浙江日报两位老记者,走进上虞市岭南乡白龙潭村。22年前,也是这样的时节,老记者夜访大山深处的小村落,写下了“山村夜话”系列报道之《不求“龙王”靠自己》,倾听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努力。22年过去了,那几位曾在报道中出现的主人公是否安好,一直成为老记者心中抹不去的牵挂。
白龙潭村位于上虞、嵊州、余姚三市交界处的四明山南麓。车行一路,蜿蜒曲折,临近白龙潭,雨润的山路有些陡峭了,路边溪谷显露出空阔深远的气势。沿溪而建的村庄错落有致,在飘渺的山雾中显得质朴宁静。
迎接我们的村委会主任王仁钰正是当年采访对象老石匠王林川的儿子。“我爸今年80岁了,身体很好。为保护环境,前些年不让开石矿了,村里有石匠手艺的人都转去做石料加工安装的活了。内蒙古、长沙、北京等地的工程,村里都有人接。在外干活每人每年少说也有七八万元收入,近年有100多户到上虞县城或杭州买了房子。留下的283户也都不闲着,像我爸一样,种板栗、红枫,养山羊,日子过得也挺好。”
正说着,王林川老人赶了过来。老人身板硬朗,腿脚利索。一起来的还有另一位当年的采访对象王沛雨。王林川曾带着村民办起花岗岩厂,以石致富,他的生活也随之改变。老人拉着我们去看他家的老屋,原本石头垒的房子已装修一新。“我早就不住这里了,和儿子住在溪对面的新房。但是,这里养大了我的4个儿子,我得留住这屋。”
22年前,王沛雨在家接待记者时,专门从抽屉里摸出个100瓦的灯泡,换下平时用的暗淡小灯泡。再到他家,随行的老记者惊喜地看到:新盖的两层小楼,开阔的院子,敞亮的卫生间,各种家电一应俱全。王沛雨指着客堂墙上的照片自豪地说:“儿子在县城上班,还经常给我们一些生活费。其实我不缺钱,每年光养羊就有上万元收入。”王沛雨老伴说:“老头子养羊、种樱桃,我做点小工,钞票赚进来,我们就快活啦。”转出院子,王沛雨带着记者看了他家的羊圈。分手时,老人说:“20多年了,不容易啊。有空,再来望望我啊。”
叙旧的时间总嫌太短。话别时分,记者一行走在溪边的村道上,感慨良多。多年前的石垒房子或是改成了砖瓦房,或是包上了瓷砖,以往的古朴村趣已存不多,村里也仅有三三两两的老人在走动。经济收入的增长给村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联村干部龚燕飞说:“我们这座山叫覆卮山,四季都有果实成熟。乡里一直想发展生态旅游,搞农家乐。如果能规划、保护好原本石屋风格的村景,一定会吸引人来。”王仁钰充满期盼地说:“要是集体经济能再增加点收益,就能给村里的老人们提供更多看病、养老的社会服务,那就更舒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