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援建阿克苏保障房项目——西湖家园。记者刘方平摄
5月的阿克苏市,多浪河畔春意正浓。徜徉其中的人们或许还不知道,就在今年10月,一条“西湖大道”将从河底贯穿而过,连接这座城市的两岸。
与“西湖大道”一同开工的,还有一条“钱江路”,它们分别长550米和720米,均为双向四车道。这两条以杭州道路命名的隧道,共同组成了新疆的首个河底隧道项目。
阿克苏市,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边陲名城。2010年6月,阿克苏市与杭州正式结为对口支援城市。如今,3年快要过去了,我们看到,“杭州元素”不仅留在了阿克苏市一条条道路、一栋栋楼房上,更多地融入在了城市管理的理念和实践中。
从修桥造路到描绘蓝图
走进阿克苏市,不时会有杭州人熟悉的名字闯入眼帘。“杭州大道”、“西湖家园”、“西湖大道”、“龙井路”……甚至于新建的阿克苏经济技术开发区旁,也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小“西湖”。
“3年前我们刚到阿克苏市,我就断定用不了3年,阿克苏市区必定出现堵车现象。”杭州援疆干部、阿克苏市规划局党支部书记卢小强说。在杭州援疆指挥部看来,阿克苏要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要的不仅是修桥造路,更需要一个好的规划。
于是,指挥部在一开始就实施了阿克苏市城市总规修编,同时还委托杭州规划勘测设计院对阿克苏市60平方公里城区进行地形图测绘。在此基础上,阿克苏市启动了城市控制性详规制定工作。
几年间,阿克苏市变了,多浪河变了:过去沿河的棚户区,变成了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的现代小区圈。在这份杭州和阿克苏市共同描绘的蓝图指导下,一座两岸翠绿、碧水中流的旅游城市形象日渐清晰。
像杭州人一样便捷地生活
随借随还的红色公共自行车,是杭州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今,阿克苏市民也和杭州人一样,享受到了这种绿色便捷的出行方式。
根据杭州市建委下属交通研究中心无偿为阿克苏市起草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实施方案,阿克苏市去年底开始在全疆率先建立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一期建设30个服务站点,购置1000辆自行车,并在“五一”之前全部投入使用。
阿克苏市为此专门组建了公共自行车公司,该公司经理陈强此前曾在杭州挂过职,考察过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采用最新物联网技术,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和通借通还功能;远程实时监控和实时调度……这些在杭州经过实践检验的先进技术,也因地制宜地“移植”到了阿克苏市,为当地百姓带去便捷。
老百姓生活方便了,政府部门的效率也更高了。2012年12月,阿克苏市作风建设领导小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市直65个单位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廉洁等四个方面进行评议。13个被评为满意单位受到表彰,党政一把手被评为年度先进;两个被评为不满意单位主要领导受到组织部门诫勉谈话。“我们抓机关工作作风的一些做法,是从杭州学来的。”阿克苏市监察局副局长苏正告诉记者,这些政策实行之后,扑面而来的新风,在当地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漂亮“西装”与健康“体魄”
3月中旬,总投资1.57亿元、其中浙江援疆资金占1.08亿元的阿克苏市高级中学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预计5月份可交付使用。这所高级中学的建立,意味着阿克苏市基础教育向专业化、精细化又迈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在医疗卫生领域,阿克苏市人民医院易址重建项目也在杭州方面的帮助下,完成了设计方案,即将开工建设。
“这些民生工程好比一件裁剪得体的西装,西装做得再好,如果包裹的是一个瘦弱的躯体,那也没多大意思。”杭州援疆指挥部指挥长谢建华认为,关键还是要抓住杭州对口支援阿克苏市机遇,提升阿克苏市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整体水平。
为此,经过杭州援疆指挥部的一番穿针引线,阿克苏市属10所学校和杭州市12所中小学以及幼儿园建立了协作共建关系。阿克苏市高级中学也有了另一个名称——杭州师大附属阿克苏市高级中学。学校尚未竣工,杭州师大已经为这所远在天山脚下的省外附中选定了一名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一名分管校园文化及师资培训的副校长。
“新学期面向阿克苏地区各县市招收的800名高一新生,将有机会接受完整的杭州式高中教育。”杭州援疆干部、阿克苏市教育局副局长罗勉表示。
2012年,杭州市5家医疗卫生单位和阿克苏市3家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杭州医疗专家去年先后8次前往阿克苏开展学术交流、手术示范。萧山中医院去年11月组织医疗专家团队赴阿克苏,前后6天时间完成了22台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