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标准、延续高效率、确保高质量!”新一轮援疆首期“收官之年”,“不把一点瑕疵留在新疆”,成为19个对口援疆省市的共同心声。
从“硬件”到“软件”,3年援疆带来的不仅有高楼万千、城乡巨变,还有观念转变、效率提升;从“输血”到“造血”,3年援疆带来的不仅有真金白银、民生改善,还有产业升级、项目落地;从“引智”到“育人”,3年援疆带来的不仅有全新理念、技术支撑,还有人才队伍、知识集聚。
3年来,全方位、多层次、各具特色的援疆工作格局,正成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不竭动力。
大漠铭记、天山感恩
“广大援疆干部是科学发展的有效践行者,是现代文化的引领促进者。没有援疆干部的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创新探索,就没有新疆今天的大好局面,广大援疆干部功不可没!”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对援疆干部的真情付出给予了高度评价。
民生为先,产业为重
新一轮援疆“输血”又“造血”
以解决新疆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为重点,3年来援疆省市累计实施援助项目2378个,拨付援助资金248.6亿元,其中75%以上用于民生建设,95%以上安排使用到县(市)及以下基层,重点实施了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教育卫生、就业培训等受援地迫切需要的民生项目。
民生项目虽都是让群众得实惠的事,但如果总习惯于替群众做主,有时群众也会不领情、不理解、不高兴。怎么办?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当地干部群众主体作用,成为援疆省市普遍遵循的原则。
上海市在实施安居项目时,坚持“服务群众的工作请群众做主”,由设计团队提供几十种参考方案,房子大小及房型、棚圈建在村前屋后还是集中村口、补贴怎么用,都听群众的。
广东省创新了“交支票不交责任”的援建模式,即全部项目用“交支票”方式实施,同时严抓项目和资金监管。“‘交支票’工程是对我们极大的信任,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队伍。”疏附县项目代建中心主任张彬说。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在输血之外,重视产业造血,是新一轮援疆的鲜明特点。对口援疆省市将其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与新疆的资源、区位等优势结合起来,引导、鼓励企业到新疆投资,产业援疆快速推进。3年来,共引进对口援疆省市经济合作项目2662个,已到位资金2580亿元,占新疆区外经济合作项目到位资金总额的68.2%。
革新理念,培养人才
智力援疆注入持续能量
新一轮对口援疆,人才援疆成为最大亮点。人才援疆,为求贤若渴的新疆,注入了持续发展的能量。
为受援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需要“请进来”,还少不了“走出去”。3年来,新疆共引进8000多名干部人才,选派4000多名干部人才赴援疆省市挂职锻炼,培训、培养新疆各类干部人才几万名。
2011年开始,新疆启动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分批选派2.2万人赴19援疆省市培养锻炼。此举有效解决了新疆教育资源匮乏、人才队伍建设的燃眉之急。
智力援疆带来的不仅是大批人才,更重要是观念和制度上的更新。
“10年援疆是有限的,关键是离疆时留下什么?机制、理念、人才,这些最重要。”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黎明的一席话,引起了多位援疆总指挥的共鸣。
“3年援疆,变化最大的是什么?是当地干部群众的观念。特别是许多基层领导干部,树立起了科学发展、生态发展、规划为先的理念。”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陈靖说。
用心用情,感恩奋进
“同心兄弟”编织丝路传奇
“既然来援疆,就要用心用情。”广东援疆干部梁志刚说。
“用心用情”不仅是所有援疆干部的心声,也落实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
用心用情,萦绕在江苏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于青山的援疆三问里。“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于青山说,这是他本人一直在思考,也是他对江苏全体援疆干部反复提醒的三个问题。
用心用情,映照在浙江杭州援疆医生欧阳栋的留疆选择里。2012年5月,在完成为期一年半的医疗援疆后,欧阳栋积极响应组织号召,经公开选拔考试竞聘留疆工作,并将妻子、女儿全家举迁阿克苏。
对于广大援疆干部的无私奉献,新疆人民铭记在心。
走在新疆大地上,走进新疆人民中,听到他们对援疆工作、援疆干部的评价,用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感谢”。
感恩,不光停留在口头上,也体现在对援疆干部的关心关爱上。兵团八师自筹资金890多万元,新建一栋援疆干部人才公寓楼,还每年拨出专款,落实援疆干部人才津补贴、医疗补助、探亲补助等待遇。
感恩,还体现在为援疆干部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上。新疆把援疆干部作为干部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他们任实职、有实权、管实事。目前,5名援疆干部在新疆担任市县委书记实职。
“千秋回眸同心兄弟/理想西行携手编织新的丝路传奇!”这是一位援疆干部写下的诗句。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新疆人民与各援疆省市人民心连心,定可携手共创天山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