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阿克苏讯(记者 刘兆强)温宿县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是这个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这里的乡卫生院距离县城100多公里。24日,乡卫生院显得异常热闹,来着浙江金华的3名援疆医生来到这里,免费为当地群众检查身体。记者也跟随着援疆医生,来到这家乡镇卫生院,感受着卫生院的“蜕变”。
乡镇卫生院的美丽蜕变:“旧貌换新颜”
走进温宿县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卫生院,崭新的医院大楼,明亮洁净的手术室,先进的高端医疗设备,院门口微笑迎接患者的护士……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仅是一家破旧、简陋的乡镇卫生院。
“这一切都要感谢浙江人!”院长吐尔地•许库乐说。如今的卫生院是两年前金华援疆指挥部援建的,摆脱了原来落后的旧面貌。据院长吐尔地•许库乐介绍,以前老的卫生院仅离新卫生院一两百米,老卫生院低矮狭小,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仅400多平方米,10个床位。“房子旧点也没啥,关键是地势太低,下场暴雨或暴雪,水就要倒灌进医院,每年都要抗洪。”
新一轮援疆工作以来,金华市援疆温宿县。博孜墩乡农牧民就医难问题,第一时间进入金华援疆指挥部的视野。“离城100多公里,边境乡惟一的一所卫生院,只有一台老式X光机,一下雨还要抗洪,这怎么能行?”金华援疆指挥部指挥长程天云说,援疆资金就要用在刀刃上,投资300万元的博孜墩乡卫生院项目2011年4月启动,11月就竣工投入使用。如今新的卫生院是幢崭新的二层小楼,有1504平方米,30个床位,病房宽敞明亮, B超、X光、心电图等现代化医学仪器齐全。
吐尔地•许库乐说,随着卫生院硬件条件好了,医护人员也多了,从原来的10名增加到22名,再加上经常有援疆医生下乡指导,如今病人也多了,日门诊量从原来的7例增加到50例,年住院病人从200例增加到1600例。农牧民也开心了,不用再为就医难发愁了,生命也更加有保障。
从“输血”到“造血” 撑起百姓健康保护伞
听说援疆医生来了,乡卫生院里人群中有了骚动,一会儿又迅速排成几队长龙,带白色棉毡帽的是柯尔克孜族的大爷,包花头巾的是维族的大娘……挤满了眼科、内科、心血管科。看到这么多人,援疆医生有点惊讶,不过很快三位援疆医生就各司其职。
博孜墩村五大队的吐尔逊•阿瓦克尔大爷今早头一个到卫生院,他是柯尔克孜族的,穿着干净的中山装。金华援疆医生华崇俊第一个接待了他。“医生,我头晕胸闷,已经有一年多了。”吐尔逊通过护士翻译说。华崇俊给他量血压、把脉,耐心寻问,对老人说是高血压,必须立即服用减压药。
博孜墩乡就是温宿的边境贫困小乡,有18公里国境线,全乡4650人,去年人均收入2949元,也是当地惟一的柯尔克孜民族乡,柯尔克孜族占总人口60%。“乡里到县城每天只有两班公交车,农牧民找我们不容易,还是我们去方便些。”援疆医生华崇俊说。援疆医生的主动下乡义诊,为当地农牧民的健康提供了另一道保障。
记者从温宿县卫生局了解到,随着援疆从从“输血”到“造血”转变,已经为当地农牧民撑起了健康“保护伞”。仅去年,温宿县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量就从原来的十几例降到了1例,全民健康素质明显改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持续下降,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改变不是一点点。从“硬件”到“软件”,3年援疆带来的不仅有高楼万千、城乡巨变,还有观念转变、效率提升;从“输血”到“造血”,3年援疆带来的不仅有真金白银、民生改善,还带来的全新理念、技术支撑,还有人才队伍、知识集聚。据金华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程天云介绍,援疆指挥部除了帮助当地新建或改建卫生院,捐赠医疗设备外,还通过开展医疗培训讲座、送医下乡等活动,开展医疗合作交流,丰富受援地卫生人员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给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卫生队伍,使当地群众真正感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