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原创     湖杭绍甬线     杭衢丽金线     浙江省情      美丽浙江       图片精粹     专题首页
 本网原创 更多...
·在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 感受古村神秘气息
·从报纸到网络 广告吆喝让后溪河村苗木经济起飞
·徐福东渡从这里起航 古老村庄打造乡村旅游经济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全国首个监测PM2.5的村庄 滕头村有个“绿色梦”
·从"五一烂眼村"到国家生态村 吴书记眼光"老准的"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湖杭绍甬线 更多...
·全国首个监测PM2.5的村庄 滕头村有个“绿色梦”
·从"五一烂眼村"到国家生态村 吴书记眼光"老准的"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一座“活”的庭院 诸暨耗巨资保护修缮古民居
·王羲之子孙守墓千年来尽孝 后人习书法之风盛行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一座“活”的庭院 诸暨耗巨资保护修缮古民居
 杭衢丽金线 更多...
·村子像城镇农家像宫殿 浙江第一村震撼网媒记者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5平方公里花园村税收超亿元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秀山丽水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美丽乡村浙江行:丽水致力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
·农家似宫殿 浙江第一村震撼记者
 美丽浙江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美丽乡村浙江行 > 浙江 正文
"千万工程"统筹城乡绘蓝图 美丽乡村成浙江"金名片"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妙山村。人民日报记者王慧敏摄

  编者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统筹城乡发展是题中应有之意。城乡差距,说到底是基础差距、发展差距。要想城乡同步发展,必须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和公共服务。只有逐步缩小了差距,城乡才能共同繁荣。浙江省委、省政府多年来以“千万工程”为抓手,持之以恒推动工作创新,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城乡界限日趋模糊。浙江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人民日报杭州5月28日电(记者王慧敏、顾春)说到现在的浙江农村,人们常用“三赛”、“三头”来形容。何谓“三赛”?住房赛城市,环境赛城市,生活赛城市。何谓“三头”?公共交通到村头,硬化路面到地头,超市到门头。农民们把生活品质提高的原因,归结为“千万工程”。

  然而,10年前的浙江农村却是另一番景象:“房屋散乱搭,道路拧麻花,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尽管浙江经济位居全国前列,但环境乏善可陈。

  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一个泽被后世的重大决策: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000个以上、完成村庄整治1万个左右。10年来,历任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

  村庄整治,科学规划是前提。“人口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积聚,产业向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农村环境整治向美丽乡村目标推进。”站在高起点上,浙江坚持全域规划。

  怎样才能落到实处?浙江建立了强大的保障机制:“千万工程”进展如何成为年终考核各级干部的重要指标;全省当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10%用于该工程;10年来,全省先后投入1200多亿元资金……

  “‘千万工程’必须以人为本。”省领导认为,只有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才能赢得理解和支持。绍兴县富盛镇北山村村民陶惠龙的话证明了这一点:“多少年来,村民习惯一挥扫帚,把垃圾从自家门口扫到河里。现在不一样了,村民抽完烟,会捏着烟蒂一直走到垃圾箱。”

  “千万工程”以美为形,更要“以业为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云和是个居住分散的山区县,“千万工程”实施后,全县先后建成48个小区安置下山农民31495人,占全县农村户籍人口的1/3。为让进城农民安居乐业,云和大力扶持木制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民提供2万余个就业岗位。

  “千万工程”以文为魂,不断提升农民的精神追求。结合环境整治,浙江村村“种文化”:新田歌,农家戏,农民画……每个村都红红火火。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说:“多一个广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文化氛围形成了,村民便在潜移默化中文明起来。”

  十年扎实耕耘,十年非凡收获:截至目前,浙江已完成2.6万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率达89%。农村百分之百通上等级公路,城乡拥有同样的自来水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垃圾处理系统、超市和网路……城乡界限越来越模糊。

  合力共铸“金名片”——浙江“千万工程”建设巡礼

  “环境可持续发展奖”第一名。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浙江长兴的殊荣;

  “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人居环境优美。”这是浙江安吉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时,有关机构的评语;

  每逢节假日,浙江乡村游客爆棚,是对浙江环境的又一种评价……

  旅游部门近年多次在全国游客中调查:乡村旅游您首选哪里?浙江得票总是名列前茅。的确,若论“美丽乡村”,浙江名不虚传!

  是什么造就了这份“美丽”?

  根治脏乱差,夯实基础才会美

  10年前的浙江农村什么样?

  萧山,满眼别墅,风一吹却塑料袋乱飞;

  长兴,所有的河道都呈酱油色。有人将烟蒂朝河里一扔,竟燃起了火;

  绍兴是典型的水乡。不过,水带给人们的不是“头枕欸乃听桨声,眼观杂花盈原野”的意境,而是“到河里洗拖把都嫌脏”的尴尬。

  ……

  不改变脏乱差的现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就是一句空话!

  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重大决策:坚定不移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具体目标为:2003年至2007年,建成“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000个以上、完成村庄整治10000个左右;2008年至2012年,以垃圾收集、污水治理等为重点,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3年到2015年,全省70%的县达到“美丽乡村”目标。

  循着这张蓝图,浙江历任党委、政府开始了不懈耕耘。

  科学规划,全力保障。按照“人口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积聚,产业向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农村环境整治向美丽乡村目标推进”的总体思路,浙江请来中国美院、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的专家对全省所有乡村进行了系统规划。“千万工程”进展如何,成为每年考核各级干部的重要指标;浙江寸土寸金,但全省当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10%用于“千万工程”;省委、省政府许诺:“示范整治的点定在哪里,相关部门的服务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10年来,全省先后投入1200多亿元用于夯实基础……

  湖州把村庄整治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千万工程”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六个化”。山区县武义过去没有高等级公路,有些村子到县城需要一天时间;现在,全县基本建成1小时交通圈。住房差距是城乡差距的一个主要标志。松阳县通过农房改造,农民人人住上了新房。新兴乡外孟村村民陈孟法感慨:“比起老房子,那是鸟枪换炮。”截至去年底,浙江累计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135万多户。

  走进安吉县迂迢村,一条清澈的弯弯小溪流淌,穿越整个小村。溪边的农家,黑瓦白墙,砖砌成的小院,石头垒起花台,一棵棵盘根错节的百年大树站成了风景,风吹过,村边的千亩竹海掀起千层绿浪。村党支部副书记丁永忠的话很实在:“迂迢村只是浙江十年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

  百里富春江穿越桐庐,一路山清水秀。监测数据显示,富春江浙江桐庐段的出境断面水质,连续5年优于入境水。成绩归功于全域污水处理——农家所有生活污水先排放到窨井,经节水池、无动力厌氧池、三格人工湿地、沉砂池,主要污染指标去除率可以达到60%以上,最后出水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村民还在污水池旁人工湿地上种植美人蕉、菖蒲、麦冬等亲水植物吸附净化污水,不仅洁净环境,还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污水化清流,改变了农民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观念。”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说。

  截至目前,浙江完成2.6万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率达8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93%,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62.5%。

  尊重农民,赢得支持才能快

  短短10年,“千万工程”竟收如此成效!人们惊叹于浙江的“快”。

  “只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切实捍卫他们的民主权利,就能赢得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浙江历届领导一直秉承这样的理念。

  台州市路桥区金大田村的变化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过去的金大田村,垃圾遍地,臭气熏天。村民日夜紧闭门窗,苦不堪言。尽管村干部一遍又一遍吆喝着清理垃圾,嘴皮子都磨破了,然而收效甚微。“千万工程”开始后,村委会改变工作方式:“村庄整治从何入手?”问题交给村民去解。

  “清理垃圾。”大家异口同声。于是,老大难不再难了:不用动员,村民人人动手,个个争先,全村足足清扫出500多吨垃圾!垃圾清除后,生态公园正式动工,青石板铺上了,古民居留下了,绿荫遍地,连对环境十分挑剔的白鹭也成群在此安家。

  “‘千万工程’实质上就是民心工程。10年来,我们的每个项目、每项规划都听取农民建议,尊重农民选择。所以,工作进展非常顺利。”绍兴县委书记何加顺的话再次印证了这一观点。

  记者在采访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种“顺利”。孙端镇皇甫庄村内有一座垃圾山,年代久远到没人说得清起源。这回,村民们用手推车一车一车把垃圾推出去,在垃圾山底部,甚至清出了明清时代的建筑垃圾!

  村民们不但改掉了不讲卫生的习惯,还自觉加入了整治队伍。在富盛镇,6000多名群众参与环境整治行动。在柯岩街道河塔村,蜿蜒的河道边洁净无片纸,水底可见水草茵茵。县农办副主任尹伟梁讲了个故事:有一天村里环境检查,在路边树下发现一块西瓜皮。第二天,放瓜皮的村民主动来道歉,说他的本意是瓜皮可以做肥料,没意识到破坏了环境。他愿意给村里当三天义工,表示歉意。现在,农村告别了昔日的那种脏乱,百姓的要求越来越高。柯岩街道州山村世代沿河而居,村民提出,“沥青铺路那哪儿行?新铺的路得以石板为主。”

  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州山村党支部书记叶尧坤很自豪:村民们把瓜皮、菜叶、树枝等垃圾变成有机肥料最终还田,酒瓶、铁皮、废纸箱等出售给废品收购站。“城里都很难实现的垃圾分类处理,在我们这里家家都自觉做起来了。”

  以业为基,互联互动才能久

  两座对峙的黛色山峰夹拥出一带椭圆形的海湾,拳头大的鹅卵石在海水激荡下发出哗哗的响声。远处海湾里,渔火点点。这里,就是浙江舟山大名鼎鼎的渔村乌石塘。

  乌石塘有名,是因为这个渔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浙江渔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创下了年产万吨鱼的纪录。不过,近些年,渔业资源日趋枯竭,渔民生活举步维艰……

  “千万工程”让渔村再次兴盛起来。结合村容整治,当地政府提出“渔民上岸、游客下海”的新方略——鼓励渔民上岸办渔家乐,吸引游客下海泛舟垂钓。全村几乎家家都开办渔家乐,渔民个个成了“白领”,来村里打工的内地民工近千人。

  乌石塘渔家客栈协会会长庄小根告诉记者:“生产方式一变,一根甘蔗两头甜:渔民收入翻了几倍,通过休渔,渔业资源也多起来了。”

  “实施‘千万工程’必须把助农增收作为贯穿工作的始终,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互联互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是浙江历届党委、政府坚定不移的决心。

  这几天到义乌市何斯路村,定会陶醉在薰衣草芬芳的香海里。义乌鼓励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何斯路薰衣花园、赤岸“欢乐田园”、上溪“十里桃花坞”、义亭“十里红塘飘香”、后宅“四季果园”……陶醉山水之乐中的农民,个个挣得盆满钵满。

  云和县地处浙西南,是个山多地少、村多人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山区小县。全县只有10.95万人口,却分布在170个行政村、842个自然村中,其中100人以下的行政村有5个。

  “千万工程”实施后,全县先后建成48个小区,安置下山农民31495人,占全县农村户籍人口的1/3。要让进城农民留得住、富得起,关键要有强大的产业支撑。近年来,云和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木制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共有木制玩具生产企业732家,实现木制玩具产值25.08亿元,产品畅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进城农民提供了2万余个就业岗位。云和这一昔日全省闻名的贫困县发生巨大变化:10年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翻了三番,全县城市化率达到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

  软件支撑,两翼齐振才能强

  “千万工程”离不开软件支撑——浙江把“加强公共服务”和“推动以文化人”当做“千万工程”的两翼。省委书记夏宝龙的话很精辟:“两翼齐振才能强”。

  结合环境整治,浙江村村“种文化”:新田歌,农家戏,农民画……农民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杜黄新村是诸暨的一个普通乡村。除了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杜黄新村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特色:村里的墙上,村民自己画上了“求知若渴”、“卧冰求鲤”等宣扬尊师、孝道等美德的图画;每走几步就有一幅小标语竖在路旁……

  嵊州市借着“种文化”东风将“越剧之乡”这个品牌越擦越亮:全市活跃着500多家民间职业剧团、近2.5万支业余文体队伍、51.4万名业余文体骨干,农村“天天有戏”,吸引了大批城里人下乡观看。

  杭州将“十五分钟文化圈”推向乡村,正在实现文化设施村级“全覆盖”。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很有见地:“多一个广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文化氛围形成了,村民便在潜移默化中文明起来。”

  美丽乡村不是“面子工程”,要实实在在满足农民的公共服务需要。浙江省领导如此理解以“千万工程”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农民享受公共服务不是政府的恩赐,而是责任。”

  走进次坞镇汪阮家坞村现代化的为民办事大厅,前来办事的村民纷纷告知方便之处:代办建房手续、代办临时身份证、房产证明盖章……这些以前必须到县乡去受理的繁琐业务,如今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办妥。

  2011年以来,浙江省实现行政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提供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通信通讯、供水供电、农资补助等50多项服务;中心村建立集商品供应、农技推广、金融服务等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基本涵盖与基层群众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

  将社会管理架构延伸向农村,使广大农村的管理高度、精细度大大提高。2007年开始,海岛舟山市试行城乡一体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把43个乡镇街道划分为2360个管理服务网格,组建相应的管理服务团队服务群众。“邻里间有矛盾,我打个电话找网格负责人调解,矛盾就不会变大。”定海区白泉镇村民黄金香说。

  10年来,浙江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均在95%以上。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生产安全事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

  10年扎实耕耘,还带来了什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值。由于浙江在基础设施、人的素质、社会管理诸方面实现了城乡的“无缝对接”,农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而城市成为农村的CBD,城市、乡村越来越趋于一体。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中国网]萧山桃北新村成现代版世外桃源村民过上城市生活
·[每日甘肃网]古老渔村居民自编自导《渔家乐》 曾登央视
·[每日甘肃网]浙江:老农的“农场梦”
·[荆楚网]老外机器种地老农发"农场梦" 村民土地入股分红
·[广西新闻网]农民“开着机器种地” 构思“家庭农场”蓝图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