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原创     湖杭绍甬线     杭衢丽金线     浙江省情      美丽浙江       图片精粹     专题首页
 本网原创 更多...
·在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 感受古村神秘气息
·从报纸到网络 广告吆喝让后溪河村苗木经济起飞
·徐福东渡从这里起航 古老村庄打造乡村旅游经济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全国首个监测PM2.5的村庄 滕头村有个“绿色梦”
·从"五一烂眼村"到国家生态村 吴书记眼光"老准的"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湖杭绍甬线 更多...
·全国首个监测PM2.5的村庄 滕头村有个“绿色梦”
·从"五一烂眼村"到国家生态村 吴书记眼光"老准的"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一座“活”的庭院 诸暨耗巨资保护修缮古民居
·王羲之子孙守墓千年来尽孝 后人习书法之风盛行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一座“活”的庭院 诸暨耗巨资保护修缮古民居
 杭衢丽金线 更多...
·村子像城镇农家像宫殿 浙江第一村震撼网媒记者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5平方公里花园村税收超亿元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秀山丽水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美丽乡村浙江行:丽水致力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
·农家似宫殿 浙江第一村震撼记者
 美丽浙江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美丽乡村浙江行 > 绍兴 正文
[荆楚网]王羲之子孙守墓千年来尽孝 后人习书法之风盛行

 

 金庭观

  浙江在线绍兴5月29日讯(首席记者童俊) 有史记载,大书法家王羲之晚年辞官隐退后,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卒年59岁,葬于嵊州市金庭镇瀑布山。而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王羲之后裔的最大聚居地。墓地距华堂村仅1.5公里。

  今天下午,“美丽乡村浙江行”全国知名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华堂村,参观了金庭观、王羲之墓以及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

  王羲之子孙筑室为庐

  千年来守墓尽孝

  在王羲之墓的坡下有一幢土坯房,牌子上写着“墓庐”二字。
书圣牌坊
王羲之墓
墓庐的相关介绍

  有介绍说,王羲之病逝于金庭故居。晋穆帝哀赠其为“金紫光禄大夫”,而操之、献之等子孙遵父旨固让不受。建墓于瀑布山南麓故宅之旁,子孙筑室为庐,守墓尽孝。这项家规一直流传至今,现住在墓庐里的是王羲之五十六代孙。

  记者了解到,现在守墓人叫王粮才,今年50多岁。从他记事起,就住在了墓庐里。他的爷爷、父亲都是守墓人。

  每年都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寻根的王氏子孙以及书法大家来拜见书圣。守墓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清扫王羲之墓的杂草以及台阶上的落叶、垃圾。

  王氏后人热爱书法

  习字之风盛行

  历史记载,王羲之第二十六世孙王弘基又从金庭观迁居卧猊山麓,自此,王氏在华堂扎根。宋末元初,第三十三世孙王迈伐木平土,“肇营广厦”。其子孙多擅书画,将书画悬于厅堂,供人品赏,其宅有“画堂”之称。后因其屋舍精丽,山水清妙,“画堂”易名为“堂”,并逐渐由堂名演变为村名。发展至明末清初已成规模,现是嵊州市最大的行政村。

 
老先生赠送墨宝

  经过1600多年的繁衍发展,华堂村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保留了一大批明清以来的街道建筑、民风民俗和人文景观。华堂村现有古村面积10万平方米,除了祠堂、庵堂、民宅、牌坊、店铺、池塘、水井之外,还有55座老台门、3200米鹅卵石街巷、458米九曲水甽,历史上曾有“十庙十庵十祠堂”之称。

  华堂王氏后人自古以来热爱书法。特别是从1981年起,村上成立了金庭书会,开办书法学校,习书法之风更加盛行。

  已经84岁的王伯江老人是五十四代孙,每天都要坚持写几幅字。他说,从小家里的父亲、叔叔都会写上几笔,他耳濡目染,也对书法感兴趣。他不但临摹祖先王羲之的碑帖,而且还揣摩研习其他书法名家的作品。如今,他除了在家中挥毫外,还当起了村里的义务书法老师。周末、寒暑假,村里的小孩都跑到他家来学书法。他说:“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采访结束时,热情的老人还泼墨赠予网媒记者。

  据悉,近年来,华堂村将羲之故居旅游、桃形李采摘与农家乐充分结合起来,开发农家乐休闲旅游,年接待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万多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大河网]浙江松阳大石村: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千年历史加如画美景 堰头村"老者"焕出新魅力
·一座“活”的庭院 诸暨耗巨资保护修缮古民居
·[广西新闻网]德清县:群众自设奖金奖励“草根”榜样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