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两新党建 > 非公党建 正文
海盐推出“双强”职工成长计划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浙江在线06月03日讯 一辆辆笨重的叉车轻巧地托着一瓶矿泉水,小心地绕桩,慢慢地倒车,叉车师傅们的脸上都透着一股从容。日前,海盐县第四届职工技能运动会暨“双强”职工成长计划“技能成长季”活动启动,来自海盐各个企业的33名叉车工赶来参加叉车技能比赛。

  “海盐在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中推动实施党建引领·‘双强’职工成长计划,就是希望通过党组织引导企业和职工确立成长目标、建立职工成长通道、打造职工成长联盟等措施,培养素质技能强、示范带动强的企业职工,提升企业党建工作影响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而推动企业科学发展。”海盐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该党建工作项目从2011年起就在海盐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工业园区党组织中开始试点,并逐步推广实施。

  恒锋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有20年历史的生产专用切削刀具的专业工厂,说起企业职工拿下一项又一项国内刀具行业尖端技术,该公司党支部副书记、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贺彪告诉笔者,这得益于公司党支部对企业职工全方位的培养。

  “现在公司绝大部分职工都拥有大专以上学历。2011年,公司与海盐电大合作办起了18名骨干参加的恒锋工具海盐电大班,并选送职工参加本科学习。”贺彪介绍,近年来,公司每年组织全体职工开展岗位技能和业务技能培训,积极倡导员工学习进修,并报销一部分学费。为了激励员工,恒锋工具每年评聘20名左右的生产技术能手为厂内技师,并且开展“明星员工”的评比。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一大批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涌现,他们成了公司的宝贵财富。

  “这就像把小树苗扶持成参天大树,在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还特意设置了督导师,帮助青年骨干成长。”中达集团现有2200多名职工,为了培养更多的“双强”职工,公司党委建立了企业后备人才库和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制度,把优秀的职工作为后备人才重点培养。集团党委副书记朱亚华介绍说,每两年,就有十余名后备人才被提拔,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该公司的青年党员职工李伟在去年获得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聘任厂内技师,评选明星职工,建立后备人才库……这些做法,就像为职工成长开辟了一条条通道,让他们展现自身价值。”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透露,除了以上两个企业的做法,试点企业浙江海利集团还组建了职工成长联盟,成长联盟不仅带动了团队成员的成长,而且创新成果丰硕,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海利集团党员领军创新团队申报的4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开发新产品已实现销售收入26000万元,实现利润1100万元。

  “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产业层次越来越高,对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大。海盐整合了各级教育培训资源,通过送训上门、集中办班、以会代训、以赛代训等方式,开展各类素质技能培训,积极做好职工职业技能评定和晋升工作。”笔者从海盐县“双强”职工成长培养基地之一——职成教培训中心获悉,近年来,海盐多部门联动,已对海盐一半左右的规上企业开展了培训,累计培训2万多人。

  “职工成长计划找准了企业发展和党建的重合点,紧扣了推进党群共建的着力点,强化了党建凝聚力的向心点。从试点情况来看,受到了企业主和广大职工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对于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是十分有益的探索。”海盐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海盐将继续深化该项目,帮助企业稳定职工队伍,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帮助企业职工成长成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