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生中有幸当过三类干部, 15年的部队干部,11年的组工干部,如今又当了三年的援疆干部。这三类干部也许可冠以同样的定语“艰辛、寂寞和光荣”。2010年6月,跟随着支援西部边疆建设大部队的开拔,来到西北边陲----新疆阿克苏温宿县工作。从出发前的揣测与憧憬,初到时的新奇与感慨,经历中的忙碌与探索,到即将离别时的歉意与不舍,三年时间也只是弹指一挥间,期间也积累了一点也许肤浅且不一定正确的感悟,聊一一说,不作参考,权当是对自己的一次心灵洗涤。
一、要有一个谦恭的姿态,要认识到援疆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种“我施你受”的互助帮扶关系,除了特殊的政治含义之外,也是内地对边疆应有的一种感恩、回报和反哺
听专家讲政治、说历史,你会深刻的感受到,新疆是祖国的“西大门”,新疆人就是长期的“边疆卫士”,从公元前138年匈奴侵犯西汉边境到20世纪初“三股势力”要求独立的叫嚣,新疆人民为了边境的安定、社国的统一付出了更多的生命和艰辛;听老人讲故事、说发展,你会深刻的感受到,新疆是中国的“北大荒”,新疆人就是永久的“援疆人”,“屯垦戍边的三五九旅”、“八千湘女上天山”,“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同样来自内地的老一辈们用他们难以想象的泪水和汗水践行了这个震天撼地的诺言。事实告诉我们,没有新疆人民的付出也就没有内地的富裕和安定,没有新疆老一辈的努力也就没有现在人的幸福和安逸“知史才能明理”,新一批的援疆人要讲政治、学历史,从踏上新疆土地的那一天开始,就要深刻的认识到,新疆特殊的政治环境、地理位置和发展历史,决定了援疆不同于其他的突击性的帮扶和救急性的行动,除了特殊的政治含义之外,这也是代表内地的一种感恩之行,回报之举。因此,要在对待新疆干部群众的姿态上,不能有来自富裕地区的张扬和骄气,要把“我来帮助你,你应感谢我”转化为“你曾帮助我,我来感恩你”,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心理,才能真正的投入激情和热情为当地的老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才能真正被新疆干部群众从内心里接纳。我过去在组织部工作时,经常接待来自贫困地区的挂职干部,有个正局级干部说“你们这很美很发达,但我们呆在这不自在”,我问为什么,他说你们这干部自豪感太强,感觉没有说话的份。自那以后,现金华市政协副主席、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志松要求我们接触贫困地区的干部时,要有一个谦恭的姿态,要体现出一句话“我们浙江的富裕来自于沿海改革开放的先行试点,地区差异只是一时性的现象”,这句话让我终生受益。同样,我市援疆指挥部程天云指挥长在教育援疆干部时,始终强调“没有新疆的稳定,就没有内地的发展,援疆人要有政治的觉悟、谦恭的姿态”;我们43名干部人才在工作中、在与当地干部群众接触时,热情敬业,务实低调,无形中就拉近了与当地干部群众的心理距离,为双方共同推进工作的落实打下了艰实的感情基础。刚来温宿时,当地还没有建立为企业服务的“行政服务中心”等类似的全程代理服务机构,企业落户手续要经过10多个部门。在指挥部负责产业发展工作的王星华同志,一方面要积极引商招商,一方面还得代理企业逐个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有的部门因办事人员对审批条件把得过严或者业务不熟、效率不高等原因,跑几次也解决不了问题,个别的甚至不愿见面。对此,王星华也心存委屈,但从没有出现“我们浙江怎样怎样,你们要解放思想,提高效率”、“我们帮助你们招商,你们配合都不行”的姿态和言行,而是始终微笑协商、热心指导,并自费整理了一套浙江企业落户审批的相关流程和经验材料供温宿县参考,组织相关人员赴浙江考察行政服务中心,最终,温宿的机关干部被他的敬业精神和低调的作风深深感染,纷纷表示“王组长协调的项目,我们都要一路绿灯”。
二、要有一个政治的头脑,要认识到援疆人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项目经理”,在做好项目建设的同时,更要做中央援疆政策的“宣传员”和民族团结的“促进者”
中央启动新一轮援疆,不仅是要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新疆的稳定和和谐,保证新疆的长治久安和民族团结,这是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在推进援疆项目落实时,不仅要做“拓荒者”,还要做回“政治家”。首先,要在做好项目的同时,还要注重做好中央援疆政策的宣传,让党的关爱深入人心、深入千家万户。记得有次跟随阿克苏地委书记黄三平同志去检查富民安居工程,黄书记在检查工程质量之后,现场对当地的群众反复介绍了安居工程的资金组成,强调了中央、浙江和自治区各级党组织对新疆农牧民的关心,现场很多维吾尔群众纷纷鼓掌响应。这个场面让我深刻感受到,做好项目是我们的职责,向当地的干部群众宣传好中央的援疆政策更是我们的职责,要确实做到“基础设施建起来,党的关爱树起来,群众掌声响起来”。为此,我们在前期项目设计中,突出了以惠及更多老百姓,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得见、摸得着中央和内地对边疆地区的一份深情厚谊的项目,如学校和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富民安居工程、农村水电项目。我们先后为温宿县150名患白内障老百姓复明;32名援疆教师和医生送教、送医下乡,受益群众达3000多人次;富民安居工程解决了9200户农牧民住房问题,这些措施都是在无声中宣传了党对新疆人民的关爱。援疆医生群体医治和救治了上千名的患者,老百姓有口皆碑,特别是挂职副院长的许洁伟一心为温宿县医疗事业服务,成功救治了一名心跳停止跳动17分钟的维吾尔族学生,对此,我们在社会上进行了深入的宣传报道,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群众评价“浙江医生亚克西”。其次,在做好项目的同时,更要注重处理好与当地的关系特别是民族关系。通过做援疆项目,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最终是要达成社会的和谐、民族的团结。为做项目而影响到群众利益和当地感情的,即使质量再高,也是得不偿失,更是与援疆的初衷相驳。我们在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中,始终把握好“四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群众得实惠与领导看得见的关系,不搞轰轰烈烈的政绩工程。我们前后实施了30多个中小项目,这些项目因为规模小而可看性不强,但每个项目都真正体现了“花钱少、效率高、群众高兴”的特色。如程天云指挥长亲自联系的食用菌种植项目,只用了200多万就带动了温宿县一个新产业的发展。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当地需求与上级要求的关系,不搞死搬硬套的教条主义。我们在项目决策前,深入到机关和各乡镇场进行调研,并认真征求当地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的意见,特别是尊重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意见,当地不支持、不欢迎的项目坚决不搞。对于一些当地有急需的但未列入项目的,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如安居工程,当初上报的是4000多户,后根据温宿县的需要,及时上报调整了项目数量,扩大至9200户。三是要正确处理好树立群众需求和个人良好意愿的关系,不搞个人意愿代替群众愿望的唯心主义。服务群众的工作由群众作主。副指挥长黄旭光同志带领项目组的曹希望、朱根华和金晓东,在深入工地有效推进项目实施的同时,非常注重与当地的沟通和协调,特别是在安居工程中,按照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群众的意愿,房子的设计、样式,颜色三易其稿,真正做到了“群众的住房,让群众做主,而不是替群众做主”。四是要正确处理好基础设置建设类项目和交流宣传类项目的关系,不搞重建设轻活动的实用主义。我们三年中共规划实施了37个项目,其中涉及到两地交流、人才培养等活动性项目有12个,并在计划外组织开展了16个活动性项目,对促进双方的交流、融洽民族感情起到了有效作用。温宿县政协的一名维吾尔族的老领导,2011年在浙江考察时突发脑溢血,浙江省和金华市各级领导、省市指挥部领导亲自组织救治,动用了最高的医疗规格,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此事在维吾尔族干部群众中成为美谈。人才产业组组长曾惠成,从教育层面,专门设计和实施了一批有利于促进民族关系的计划外智力项目,如“金华万名学生义卖30万元捐赠温宿县中小学校17个民族团结体育园地”“金华温宿千名学生、千户家庭心连心结对认亲活动”“金华温宿中小学生祖国颂书画交流”等,在当地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三、要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要认识到援疆项目不只是基础设施建设,在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软件项目的开发和提升
援疆不止是建房子、搞项目、给资金,更重要的是要把援建地区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人才、技术、产业带到当地,增强当地的造血功能,增强当地的内动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几任温宿县的党委书记在和我们谈心时,都会向我们提出同样的一个问题:在资金和项目援助的同时,如何接轨金华,在产业、人才、技术等方面做些文章。当地的需求也就是对我们的要求。对此,我市援疆指挥部牢牢抓住民生项目、产业对接、智力援助三大块重点开展工作,努力提升当地“造血”功能。一是项目援建与理念援建通盘考虑。在来疆初期,就针对温宿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如针对温宿县处在天山自然保护区重要地域、可以打造知名旅游品牌的实际,提出了“旅游为先锋,市场为灵魂”,“重点开发旅游产业,以点带面推动其他产业发展”,“暂缓硬件投入,先行借助浙江旅游市场提升温宿县旅游产品知名度”的思路和建议,并积极联系客商洽谈合作事宜。针对水资源量大质高的实际,提出了“用好水资源,谨慎污染工业招商,大力开发高端水、湿地旅游和养殖业,打造阿克苏地区最大湿地公园”的工作建议,并积极招商引资、组织相关人员赴金华考察学习。针对新城区开发面积大、地域优势明显的实际,提出了“以市场为灵魂,以大型商贸市场带动人气和周边开发”的设想等等。这些思路和建议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一点也许是有益的参考。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与软件提升通盘考虑。我们在实施一个项目的同时,即考虑到硬件投入,又要考虑到硬件投入后的软件提升。如安居与富民相结合,改善9200多户农牧民住房的同时,引进了香菇种植项目、稻田养殖技术,签定了建立羊驼生产基地的意向,在金华建立了阿克苏农产品销售网络和平台,争取让农牧民不仅住得好还能富起来。建学校与提升教育水平相结合,1000多万硬件投入的同时,19所金华中小学校与温宿中小学校结对,60多名金华特级教师和专家来温宿授课指导20多场,选派30多名教师到金华培训交流。建设医院与提高医疗水平相结合,1500多万建设急救中心和配备医疗设备的同时,金华6家医院与温宿县人民医院建立了远程技术协作关系,建立了包括援疆医生在内的40多名金华专家交流指导关系,帮助温宿县人民医院重点打造眼科、骨科等在阿克苏地区有名的特色科室,三是项目建设与干部人才教育培训通盘考虑。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我们注重培养提高当地干部人才的综合能力,着力增强当地发展的内动力。为此,组织温宿县未就业大学生、县乡村三级干部及专业技术人500多名到金华培训,邀请了150多名科处级领导到中国小商品市场-义乌、中国科技五金城-永康、中国影视基地-东阳等地考察交流,挑选了30多名后备干部在金华挂职锻炼,对促进当地干部人才观念更新、提高干事创业能力起到了一定效果。四是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与促进产业发展通盘考虑。产业是直接带动一个地方待续发展的重要要素,也是援建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年来,我们在金华新闻媒体、政府网络平台努力宣传推介温宿县的自然和资源优势,举办大小招商会16次,参加浙江及全国各种展会12次,组织义乌小商品城、浪莎袜业等16批次200多名客商赴温宿考察。
四、要有一个奉献的精神,要认识到援疆不只是付出,从一定意义上讲,更是一种收获和砺炼。
“我一直哭,一直哭,哭自己没鞋穿,可是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人,他竟然连脚都没有,我就懂了什么是生活。”。海伦的一句名言启示我们奉献也有相对底论。比起那些“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兵团人,比起那些长期在新疆艰苦奋斗的边疆干部,我们做的那点奉献很渺小,但得到的却是很多。一是政治意识和人生观获得升华。三年援疆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在新疆做一名领导,不仅要有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更要有艰苦创业的精神,敏锐的政治敏感性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政治能力;在新疆做一名援疆干部,不仅要有为边疆人民积极做贡献的激情,更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识、正确的政绩观和甘于寂寞的心态。“援疆,要对得起一方发展,对得起千万边疆百姓,对得起各级组织的信任,对得起自己的三年光阴”,在这方面,省指挥部裘东耀、朱鑫杰、徐幸三名领导和我市指挥部程天云指挥长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基层援疆干部人才默默奉献的故事也让我深深感动,有的老人去世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有的新婚不能陪伴在妻子身边,有的家人生重病、小孩中高考不能回去照顾,有的身体已不适于继续留疆毅然工作在一线等。二是获取了上级组织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因为援疆,派出地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对我们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因为援疆,我们获得了平时难以得到的赞誉和荣誉,也因为援疆,我们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尊重和友谊。三是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艰苦的环境、新的岗位为我们提供了锻炼成长的舞台,使我们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经受摔打,增长才干,在提升思想觉悟、知识水平、工作能力、领导艺术等综合素质方面创造了有力条件。
“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援疆工作是我们丰富阅历,开阔胸襟,升华灵魂的难得机会,也是我们感受光荣与梦想,领悟人生激越与舒缓的宽阔舞台,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幸福和殊荣,都是一笔不可估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永远珍惜。在新疆经历的一切,无论是得与失、喜与忧,还是感与悟,都是可以收获一生的。“援疆”是一段历史,“援疆”是一种精神,“援疆”是一份骄傲。人生总有那么一些岁月令人终生难忘,人生总有那么一些朋友叫人永记心间,人生总有那么一些事情成为新的起点。援疆三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这三年中的所学、所想、所知、所得将使我受益终生。那美丽的阳光、纯净的蓝天、巍峨的天山、澄碧的圣水,还有那热情的干部,欢腾的巴扎、能歌的少女、善舞的巴郎子……这一切都将成为我一生中永不磨灭的印象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