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除了找工作和准备毕业论文,很多高校毕业生还要奔波于一场场的"散伙饭"、"毕业聚餐"。记者发现,最近几个月,"人情消费"已经超过衣食住行,成为日常开支的重头。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情消费"不仅仅只在大学生圈子中存在,亲朋好友结婚、庆生、满月、搬家、开业、升学……方方面面都需要塞个"红包",不然都不好意思去。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除了找工作和准备毕业论文,很多高校毕业生还要奔波于一场场的"散伙饭"、"毕业聚餐"。记者发现,最近几个月,"人情消费"已经超过衣食住行,成为日常开支的重头。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情消费"不仅仅只在大学生圈子中存在,亲朋好友结婚、庆生、满月、搬家、开业、升学……方方面面都需要塞个"红包",不然都不好意思去。
人情消费简单地说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人情往来的费用支出,它具有加深情感和促进交往的功能。
随着人们的交往范围的扩大,需要维系的亲情、友情、乡情、同事情等范围也在扩大,人情消费做为礼尚往来的必要支出,在当今中国社会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这几天,杭城的大学校园里,毕业生们开始忙碌起来。"旅游"、"娱乐"、"聚餐"等成了大四学生的关键词。
所有关键词都少不了"消费"二字。
下沙高教园区某校大四学生蔡旭(化名)最近很"忧伤",一方面是临近毕业,要和相处四年的大学同学分别,另一方面,最近这段时间,小蔡天天"赶场子",各种消费下来,让他着实有些吃不消。
小蔡给记者算了笔账,最近的一个星期,他花在"聚餐"、"聚会"上的钱超过了1500元,放在平时,1500元可以维持他一个多月的生活开销。
"这钱主要花在吃饭上,还有就是一些KTV聚会。"蔡旭说,吃饭、唱歌等场子有一些是大家"凑份子",有一些则是轮流"坐庄"请客,这一个礼拜天天有这样的场子。
"不仅要花很多钱,吃饭还要喝酒,真是又伤钱又伤身体。"小蔡无奈地说,但又不能不去,大家都去如果你不去,就会被认为"不够意思",小蔡说,现在又是毕业的时候,考验的就是哥们几个的"真感情",虽然花了很多钱,他还是觉得愿意。 [详细]
人情消费风愈演愈烈,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联系,但更重要的是一些人陷入了苦要面子、盲目攀比、穷摆阔气的消费观念误区。
提起人情消费,大多数人并不赞同。然而事到临头,又往往碍于面子,不甘示弱,互相攀比。
除了大学里毕业季学生们"淡淡的忧伤",高中、初中毕业生们也有他们的烦恼。
中考、高考考了不错的成绩,首先要感谢的就是老师。
于是近几年,一种叫"谢师宴"的餐饮项目悄然走红。
十年寒窗、一朝高考,师恩重如山,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可以理解,但是当这种现象被罩在巨额金钱的阴影下,就不免给师生情带上了庸俗物质的帽子。
前几日,温州某中学甚至曝出了天价"谢师宴"开销万元,每名学生交了1000元的新闻。
据相关媒体报道,此次谢师宴的每桌菜品酒水共4000元,除去该宴会中的场地租赁费及表演开销,单单核算吃饭的开销,这顿谢师宴要花去4万8千元。
新闻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有网友质疑称,那贫困生岂不就没有资格"谢师"了吗?还有网友对这种奢华浪费表示指责。 [详细]
90%以上的人认为人情消费是很有必要的,他们认为人际关系需要去经营。人情消费要视情况来定,对于一些情况可以不破费,而且人情消费要有自己的消费方法和消费限度,要量力而行。也有一些人认为人情消费是一种负担,消费不起。
其实,出了学生对"人情消费"倒苦水,上班族们何尝轻松地起来?
"上个月正逢五一小长假,好几个同学、同事结婚,算了算光上礼就花去2600元,真让人吃不消。"
一个月好几场婚宴跑下来,在杭州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先生抱怨说,现在的人情消费越来越高,真有点承受不起。
刚参加工作才两年的小马也深有感触:她感觉同学们这两个月似乎是商量好了,结婚的请柬像雪片一样飞来,一个月工资都不够。
"本来大学毕业才两年,工资也不高,同学结婚大家都上600元,上个月随了3份礼后连生活费都没了。"
小马说,目前被礼金困扰的人特别多,有的年轻人把全部工资都搭上了,感觉不堪重负,但又无可奈何。
"不去不行啊,中国人都注重人情,不去就没法再跟人打交道了,而且礼轻了还觉得拿不出手。为了这份人情,只好硬着头皮去吃'高价饭'。吃高价饭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详细]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注重礼尚往来乃中华民族之传统。然而,礼尚往来,并非都建立在金钱物质之上。
礼尚往来的人情消费本意是用来表达情感的人情消费却日趋演变成为一种赤裸裸的敛财方式,而且愈演愈烈,让不少人为"人情"所累。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教授杨建华认为,"人情消费"算是中国社会讲究礼尚往来、情感联络的产物。
"总的来说还是人们爱面子,比如婚宴,别人都送红包,如果自己不送,面子上挂不住。"杨教授认为,"人情消费"作为人与人沟通情感的一种纽带,从古传承至今。
杨建华称,对于"人情消费",他的看法是理性对待,也没有必要一棒子打死。
"比如过年过节,给父母长辈或者小辈送点礼,尽一份孝心,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生活中有一些人情的消费,超过了自己收入的水平,仍然为了面子跟风,就不可取了。"
杨建华说,这些"人情消费"到最后伤的不仅是自己,也加重了别人负担,因为要"礼尚往来",你送出去的,别人依然要还礼。
杨建华告诉记者,如果一定要表达自己的心意,送一份"人情",也可以换一种方式。
"并不一定要送物质的东西,也可以是精神、文化上的。"杨建华称,俗话说"一句善言暖人心",当朋友、亲人遇到困难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或者帮助,要比物质的消费有力量的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