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阿克苏讯(通讯员柳绍斌)6月22日,新和县渭干乡依格拉艾日克村村民热依木江把刚采摘下来的香菇送到收购企业出售,一过秤,刚好38公斤,按照每公斤10元收购价计算,折合人民币是380元。
“每天一采摘,我开始采摘不到十天,目前已有3000多元入账。”热依木江介绍说,他今年只发展1000棒袋料香菇,按照目前这种势头计算,亩纯效益可达5万元之多。
丽水是世界香菇文化发源地,食用菌产业成为丽水农业传统产业,年产值达到20多亿元。新和是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县已形成年产100万担以上优质皮棉的生产能力,其中,年产2万吨的棉籽壳和其它农作物秸秆,都是生产食用菌的优质原材料。为了将丽水的优势产业与新和优势资源实现无缝对接,“食用菌推广营销项目”成为丽水产业援疆的一大重点,通过培育,把新和县建成了南疆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在这基础上,针对“庭院经济”是为新技术在农村推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试验点这一特点,今年,建立起了食用菌“庭院经济”的发展模式,并在全县建立了28户示范户。
为了扶持食用菌“庭院经济”走上快车道,丽水援疆指挥部协同新和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是引进龙头企业,向农户提供发菌好的菇棒,并与农户签订香菇每公斤8元、平菇每公斤5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二是在资金上,给予发展食用菌“庭院经济”的农户以每棒2元的补助。三是在技术上,通过激励机制建立起以“援疆技术人员、新和县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企业技术人员”三重技术辅导机构,为食用菌“庭院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庭院里有葡萄架,葡萄架下是香菇,这是新和县“庭院经济”呈现出来的基本模式。增收不增地。
丽水援疆食用菌技术专家吴岩课介绍:“香菇喜荫怕晒,葡萄架正好起到遮凉作用,而香菇的保湿与残料,又为葡萄生长提供了水分和肥力,循环利用。”
“一天两道功夫,早上起来菜摘香菇,傍晚洒一下水,每天都有200多元进账,‘庭院经济’真好,足不出户就能轻松挣到钱。”村民塞皮阿姆说,明年她家还要扩大生产规模。
更为重要的是,在示范户的示范作用下,很多“眼红”了的村民纷纷表示,说接下来也自己要发展食用菌的“庭院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