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年前的6月20日,金华市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指挥部3位指挥长踏上金华对口支援的温宿土地。从此,相隔万里的温宿就与金华连在了一起。
3年来,金华援疆指挥部43名干部人才(含第一期16名援疆人才)克服多种困难,用忠诚、执着帮助边疆民族群众圆了民生梦,为温宿经济发展注入了金华力量。目前,金华援疆指挥部组织实施的39个援疆项目已基本完工,共投入援疆资金2.8736亿元,带动投资13.5亿元。
市委书记徐加爱批示指出:“援疆干部克服困难,服务边疆,成效显著。三年援疆,带去了金华人民的深情厚谊,实施了一批民生实事项目,树立了金华干部的良好形象,学习了老一辈援疆的优良传统,经历经验弥足珍贵,值得大家学习和敬重。”
为全面展示3年来我市援疆工作的成就,展现我市援疆干部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风采。日前,市委宣传部组织市级主要媒体赴温宿采访。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
温宿二中高中部食堂、温宿金华新城区小学综合教学楼和图书行政楼,温宿县人民医院120急救指挥中心、温宿县人民医院影像中心、依希来木其乡和博孜墩乡卫生院、温宿县社会福利中心、温宿镇交通路社区……市政府副秘书长、金华援疆指挥部指挥长程天云说,按照市委、市政府“民生项目为主、中小项目为主、公益性项目为主”的要求,金华援疆指挥部把75%资金用于民生项目建设,让温宿24万各族群众普遍感受到了金华对口支援带来的真情和实惠。
让群众住得更舒心
走入佳木镇尤克吐曼村七组村民吐拉普·松力家,院子里晒满麦子,居室宽敞明亮。居室旁边是农机具陈放区,停着一辆运输车,边上就是养殖区,养着50多头羊。
这样的新房就是在金华援疆指挥部帮助下建成的。3年来,我市投资1.32亿元,为12399户农户建设了“抗震安居”房。每户均按庭院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三区”分离的模式建设,供水、排污、道路、天然气、路灯、垃圾处理均实行统一安排。
吐拉普·松力把家里整理得清清爽爽。“以前家里很乱,生活与养殖区域混在一起,吃喝拉撒也在一起,很不卫生。”她指着陪同采访的金华援疆干部说,“多亏了他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托乎拉乡库如力村,“金华新村”的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这里共有900多户住户,是金华援疆指挥部援助的整村拆迁改造示范村。在这里,金华援疆指挥部除了给每户农户1万元的房屋补助资金外,又投入600万元资金,为村里建起大队部、警务室、幼儿园以及金华文化广场等配套服务设施。
站在金华新村村口,头顶蓝天白云,远处雪山皑皑,近处杨树参天,眼前是一排排红项白墙的新房,村庄旁边一条小河流淌着清澈的天山雪水。陪同采访的温宿县干部禁不住“请求”援疆干部:“给我也安排一套吧,住在这里真舒心。”
“在当初的规划中,住宅户型比较单一,配套设施也不齐全。”程天云说,为了优化村民的居住生活环境,让新村的规划建设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品位,金华援疆指挥部主动介入,在新村中间地块规划建设了文化广场,广场融合金华和阿克苏两地多种文化元素,雕刻上了金华籍作曲家施光南的代表作《在希望的田野上》、金华籍诗人艾青的代表作《我爱这士地》,以及与新疆有关的历史人物林则徐、左宗棠和阿克苏温宿本土爱国人士代表人物的介绍,让村民在娱乐休闲中体会金华新疆两地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激发民族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怀。
夯实教育硬件基础
教育基础设施往往是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但我们在温宿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
在温宿县第二中学,记者恰遇学校组织周边初中毕业生前来参观,学校食堂成为重点参观项目之一。“我们的生源竞争也很激烈,入学前一般都要组织他们前来参观,食堂为我们挣了不少印象分。”校长藏运章说。
温宿二中食堂是金华援疆指挥部到温宿后组织实施的第一个全额投资项目。总建筑面积385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设3个餐厅(包括一个清真餐厅),可容纳2500人同时就餐。除了餐厅土建工程,指挥部还为食堂添置了全套炊具、餐桌等设施,总投资800多万元。
宽敞明亮的餐厅、井然有序的操作间、科学的功能布局,学校总务处主任蔡志新说:“在温宿所有学校里,找不出第二个像我们这样好的食堂,就是在阿克苏地区也是一流水平。”
金华援疆指挥部还为二中高中部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建立了计算机教室,添置了现代化的图书设备。
温宿处于南疆地震带,每年都有大小不等的地震发生,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县里组织对全县中小学的房屋质量进行普查,发现了许多安全隐患,其中包括温宿三中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教学楼。在金华援疆综合规划编制调研时,县教育局要求把三中综合教学楼改造列入教育援疆重点项目。2011年,金华援疆指挥部把它作为第一批全额投资规划实施项目。
新建的温宿三中综合教学楼包括28个普通教室、2个多功能教室和9个教师办公室,不仅教学用房面积扩大了,抗震等级也达到国家规定的抗8级地震能力。“教室漂亮了,师生的安全保障提高了,我这个校长心里也踏实了。”迪力夏提·祖不冬校长满面笑容地说。
“温宿最漂亮的学校是金华援建的新城区小学。”温宿县教育局负责项目建设的刘江说。温宿金华新城区小学由金华援疆指挥部和县教育局联合投资新建,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阿温大道旁西边,规划占地面积1439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4759平方米。为了保证项目建设品位,根据温宿县委、县政府要求,金华援疆指挥部特意委托浙江天韵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站在阿温大道上远远望去,崭新的教学楼和行政图书楼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援疆干部告诉我们,这是预祝温宿的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期望温宿学子能树立像鲲鹏一样的远大志向,努力学习,为温宿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真情破解边民看病难
温宿全县总人口只有24.5万人,但土地面积有1.4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3个金华市,如何解决好全县各族群众看病难是温宿县委、县政府的一个大难题。为了让边疆群众看得起病、能看好病,3年来金华援疆指挥部在卫生援疆方面使了三招。
第一招:加强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投资。投入900万元为温宿县人民医院添置了16排螺旋CT机、胃肠机、X光机、电除颤仪等一批紧缺医疗设备,建立了影像中心。项目自2012年2月启用后,几乎每天都门庭若市。下午5时记者到医院采访,影像中心两侧的长椅上坐满了等待检查的病人,该院放射科主任刘景哲说,影像中心运行以来,已为6万多病人提供了检查服务。“现在温宿的病人看病检查不用再跑阿克苏了。”医院党委书记吴萦钦说,“县医院不但能早检查、早确诊、早救治,为病人争取抢救时间,还节约了群众的看病费用。”
第二招:建立120急救指挥中心。温宿县人民医院门诊楼与住院部中间有一幢4层楼,写着“浙江金华援建”六个大字。这是金华援疆指挥部为县人民医院投资援建的第二个项目———120急救指挥中心,负责全县的重急症患者的医疗抢救指挥调度。中心按照温宿的地形特征把全县的医疗抢救划分为东西南三条线,每条线上配备一辆救护车,在各乡镇卫生院设立紧急抢救呼叫系统,县人民医院一接到乡镇呼叫,可立即安排医生赶赴现场抢救或把病人送到县医院救治。目前援疆指挥部投资的土建工程和车辆设备已经到位,正在安装调试呼救系统。
第三招:改善乡镇卫生院硬件。博孜墩乡位于边境线上的温宿县最边远的乡镇,从温宿县城前往博孜墩乡需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在乡政府所在地,有一幢两层的新楼房,这就是金华全额援建的博孜墩乡卫生院。院长吐尔地·许库尔介绍,原先的卫生院是1982年建的,又小又旧,一间病房要住七八个病人,村民有病要么忍着不看,要么就得到县城看。“现在不仅有30多个宽敞的新病房,每个病房住两个病人;而且,金华援疆指挥部还为我们添置了不少设备,医疗水平也提高了。”
66岁的吐松·毛拉库旺患胆囊炎,在卫生院里住了几天。他是柯尔克孜族人,不会说普通话,他一定要院长为他翻译:“这里条件好、卫生好,住得舒服。”然后竖起大拇指说:“金华亚克西!”
据介绍,与博孜墩乡卫生院一起建设的还有依希来木其乡卫生院,都是温宿急需改造的危旧卫生院。
让弱势群体更有尊严
温宿金华社会福利中心规划图设计很漂亮、很有创意。主建筑为环形,象征着包容、关怀、家园,寓意来自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共同关爱弱势群体。两端分别连着两幢楼房,“一头是温宿,一头是金华,寓意金华温宿手牵手共同关心发展老年人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分管援疆项目建设的副指挥长黄旭光说。
温宿金华福利中心规划用地173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720平方米,包括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儿童福利院、敬老院、民政救灾仓库等,总投资2150万元。
“全县的残疾人都盼望康复中心早点投入使用、早点入住呢。”县残联理事长热莎·艾力说,残联早就有新建残疾人康复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的打算,项目也批了好几年,但由于资金问题,一直难以开工建设。“是金华帮我们圆了全县残疾人的幸福梦!”
据介绍,当初援疆指挥部只规划建设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在与温宿县委、县政府沟通时,县领导提出县里原有的敬老院已经很破旧,设施不完整,希望援疆指挥部能把残疾人康复中心与民政敬老福利院一起规划、一起建设。“温宿县委、县政府的期盼和干部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援疆工作的努力方向。”指挥部领导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组织力量着手落实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协调,整合资源,统筹推进,保证了援疆资金效益最大化。
“感谢金华援疆指挥部,他们在帮助温宿加快新农村建设、完善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培育产业的繁重任务中,没有忘记我们的弱势群体。”温宿县民政局局长吴淋说。中心的功能设施很齐全,有食堂、有电视机、有集中供热等设施,还将配备专职护理员,照顾入院老人生活起居。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到时,全县现由社区负责居住在低矮危旧房屋里的无人供养五保户、孤寡老人都将集中到福利中心的敬老院统一供养,让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颐养天年、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