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讯(记者李冬妹 李琳 朱必义摄影报道)夏日的多浪河畔阳光和煦,景色宜人。记者走进这有名的瓜果之乡,寻访新疆阿克苏地区培养生回乡后的故事。
新疆阿克苏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朱英山告诉记者,2011年3月该地区第一批培养生分别到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学习,2012年7月350人全部回来工作。目前全地区累计送出培养生2257人,其中汉族157人,维吾尔族2121人。他们在杭州、嘉兴、湖州等城市的13所高校培训,实习阶段则在对口支援县市下属单位实习。
不辞辛苦为居民找工作
新疆温宿县温宿镇科克亚社区的小院在314国道边,办公室平房围成个“凹”社区主任艾合买提·买买提告诉字。记者,社区邻近柯克亚绿化工程和314国道,地处城乡接合部,居民、农民混居。这里交通方便,辖区内有7个企业,加上果园多、养殖业好,居民收入不错。对于培养生,他给出的评价是:“办事有新计策,能给居民办好事、办实事!”
热孜婉古丽·亚森头发高高挽成发髻,虽然有孕在身,但办起事来十分利索。她的父亲是古勒阿瓦提乡农民,家里有50亩棉花,农家出身的热孜婉古丽过去一天可以摘100公斤棉花。2009年大学毕业,2012年2月结婚,热孜婉古丽在县城买了房子安下家来。现在她在社区负责劳动保障,管医保和劳务输出。
为掌握信息,每两周热孜婉古丽就去企业转一圈,了解空岗信息。“都是走着去,我上周四还去了4家企业。”虽然还有一个月孩子就要出生,但她的工作节奏依然没有放缓。每周五,社区召集居民学习,热孜婉古丽给大家讲解国家的计划生育、富民政策,发布最新的务工信息。“居民来我这里登记,然后我带他们去企业。”她告诉记者,已经有十来个居民通过社区找到了工作。
上周五登记的卡合曼跟妈妈一起生活,想要找份工作,热孜婉古丽准备第二天带他到托峰木业去。“已经和老板说好了,试用期月薪1500元至2000元,转正后拿计件工资,企业给交‘五金’!”
“我的特长很多”
玛依拉·古买尔高瘦伶俐、短发微卷,美丽干练。她父亲是温宿县教育局退休干部,妈妈从图书馆退休,全家5个孩子只有最小的玛依拉读了本科。2007年,玛依拉从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在县医院财务科工作两年后成了家,丈夫是公安局的警察,现在他们的女儿已经快四岁了。
玛依拉告诉记者:“我的特长很多,唱歌跳舞、打篮球、排球都会,体育项目里除了乒乓球不行,其他都好!”旁边的同学帮她补充:“她还是节目主持人呢!”记者了解到她的成绩:初中时地区中学生运动会她得了跳高第2名、100米短跑第2名;大学时当过学校排球队队长,在杭州培养期间的院校汇报演出中她当过主持人,今年3月镇上的十八大知识竞赛也是她做主持人。
她说话的样子似乎无忧无虑,然而,玛依拉告诉记者,她的女儿7个月早产,生下来有脑积水,最初两年时间她三天两头跑医院,天天守着幼小的女儿。“如果女儿身体不好,我们以后都不会安心。”2011年,女儿身体好了,玛依拉也得到去杭州师范大学学习的机会。她很珍惜重回校园的机会,每天清晨大家还在睡,她已在校园里背课文了,汉语口语和听力慢慢好起来了。培养回来,玛依拉先在温宿镇档案室工作,随后开始当翻译。上个月,她还去自治区电大参加翻译强化班进修。“第一次给镇党委书记当翻译,我不知道怎么翻,开完会,他叫我过去当面指导!”玛依拉说自己没有经验,很多工作用语不会翻,比如“五室一部”这类词,她就多看资料。对于那些汉语成语,她就去找镇上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总算过了翻译关。
2013年温宿镇老城区改造任务重,玛依拉被抽去搞拆迁工作。很多居民恋旧,不管房子多破,都不想搬,玛依拉就给大家讲优惠政策,告诉他们补偿款不够买房子的会给他们解决廉租房,没有工作的会给推荐工作岗位,这样才让原先心中忐忑的居民放下心来。“过去我工作不稳定,我们家人、亲戚都不安心。有了这段培养经历,以后工作再怎么难,我也不会抱怨!”她笑着对记者说。
给上级提建议的年轻人
古丽巴哈尔·胡夏力个子不高,笑容灿烂。她家在温宿县克孜勒镇加格达村,父母都是农民。父亲8年前去世,妈妈身体不好。她十分懂事,对摘棉花、浇水、锄草这些农活都驾轻就熟。“昨天(周六)我还在院子里种恰玛古和白菜呢!”2006年从新疆农业大学毕业后,古丽巴哈尔到佳木镇当聘用老师教双语,每月800元工资,一直到2011年去杭州师范大学培养。
古丽巴哈尔爱打排球,通常打扣球的四号位,在杭州师范大学培训时也参加过比赛。她告诉记者,她很欣赏学校项目办的蔡主任:“她经常住在学校,陪着学生,和学生一起搞活动。学生病了,她自己掏钱给学生看病。”去年7月,杭州师范大学的校长和蔡主任与培养生座谈时,给大家带来了丝巾,还给每人送了一张学习生活的光碟,大家都感动得哭了。
现在古丽巴哈尔在温宿镇科克亚社区做计划生育工作。她说做这项工作要耐心,要细心给农民解释,讲清和计划生育相关的优惠政策。她不仅在开会时给农民宣讲,还到农民家里去宣传。“有些人不太喜欢计生干部,说我们不能给他们办什么事儿。”遇到这种情况,她就会解释:如果你们办了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就可以免费体检。每个季度,古丽巴哈尔都要安排一两次已婚育龄妇女体检。个别人不理解,对还未结婚的古丽巴哈尔说:“你自己去检查!”古丽巴哈尔被气得想哭。不过她没有打退堂鼓。她说:“现在经历困难磨炼,以后才能胜任各项工作!”
艾合买提·玉素甫的父母是恰其力克牧场小学退休教师,2006年他从新疆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浙江培养结束回到温宿镇后,先在档案室工作,后来在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ps系统录入。他告诉记者,刚开始接触这套系统时,他有些玩不转,于是花一个多月时间去县计生办学习。镇上有3个村的计生宣传员不懂电脑,艾合买提下村教他们,还和他们一起入户采集人口和节育信息,与现有信息对比,改正错误,补充缺失,保证各项信息的准确性。
4月份,自治区计生委领导来镇上调研,艾合买提和古丽巴哈尔提出建议:单机版PS系统查询功能强大,但一个人的资料分散在不同页面上,而网络版则相反,因此希望软件系统能够变得更便捷。另外,计生工作花在办公室系统录入的时间多了,入户的时间就少了。现在涉及计生的系统就有6个,内容互有交叉,如果能整合成一个系统就好了。
他们的建议得到调研领导的肯定。
“老班长”的自留地
5月12日,记者来到阿瓦提县采访时,遇见了“老班长”艾合买提·依格木。之所以这么称呼他,是因为他从初中到大学都当班长,并且把“班长”的头衔带到了浙江农林大学的培养班里。
艾合买提的父母是巴楚县英吾斯塘乡农民,2004年他从塔里木大学园艺专业毕业,通过人才交流被聘到阿瓦提县园艺站当技术员,10个月后到县人大办公室做秘书,之后借调到组织部负责基层组织建设和远程教育。
在浙江培养时,全班85个学员来自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相互间有些陌生。艾合买提经常组织大家参加文体活动,增进相互了解。2011年5月,他们还和农林大学的学生一起,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主题是“我们都是一家人”。
艾合买提在阿瓦提镇劳保所上班,负责农民培训、外出务工和新农保、新农合工作。今年2月5日,他参与了全镇183人的砌筑工培训:从新疆建设学院请老师、组织农民听课、联系施工单位让培训人员就业。对这些事情,他并不犯难。
除了本职工作,艾合买提还有自己的“自留地”:为阿依巴格乡托万克卡格木什村农民艾木都拉的大棚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来到艾木都拉的大棚,只见这里种满了油桃树,一人多高的树冠几乎封住了棚顶,绿叶下结着一串串果实。艾木都拉的老伴古丽汗大妈看见我们来,热情地招呼我们品尝已经成熟的桃子。她告诉记者,现在油桃每公斤16元—17元,都是别人来棚里拿货,今年这座棚已经卖出4000多元钱了。
托万克卡格木什村是艾合买提培养前工作过的地方,了解到村里几户种大棚的人家缺少技术,他一直放在心上,时不时前来转转,给农民作些指导,多年来一直坚持。古丽汗大妈说,艾合买提从2004年10月开始来指导种棚,从起初的甜瓜,到后来的西红柿、油桃,他都没少操心。本来以为他去培养了就没有空来了,没想到今年1月底他又来了。
老人一边说,一边从树上摘下最甜的油桃往我们手里塞。
点滴溪流汇成海
培养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也许一下子很难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们每一点细微的付出,都温暖着百姓的心。
玉素甫·加玛力200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自动化专业,回到阿瓦提县后在社区做志愿者,进村巡逻、入户宣传,样样都干。去年9月培养结束后,他在阿瓦提镇胜利社区做党建工作,包户服务胜利路一巷、二巷120户居民。
社区一位居民干活时忽然眼睛失明,玉素甫和社区同事一起组织居民捐款,带着患者去乌市看病。
小巷深处住着买买提·阿吾提一家,高墙围起的小院总是锁着门。买买提一家4口,两个儿子已经成年但有精神残疾需要人照料,家里的生活很困难。玉素甫主动上门,冬天送煤,平时发面粉、清油。买买提说,政府和社区没有把他们忘掉,他家4个人都有了低保。记者了解到,现在买买提常抽空去工地打零工挣钱。
艾力·库孜来提在阿瓦提县塔木托格拉克乡劳保所负责新农保和就业工作,周末他还要下村组织农民修剪红枣、管理大棚。从3月开始,他在阿热勒村指导农民管理两座大棚,艾则孜·乌拉依木的大棚就是其中之一。
艾则孜的大棚在阿热勒村委会旁边,里面是扦插的葡萄苗。艾则孜老汉告诉记者,这7万株葡萄苗分和田红和马奶子两个品种,今年3月15日种下去的。葡萄接穗按1毛3分钱一根从乡里拿来,长出来后乡里按1.5元回收。他还告诉记者,3月装土育苗时,艾力和乡干部都来帮忙了。
在阿瓦提镇努尔巴格社区负责劳动保障的热汗古丽·阿布都克热木告诉记者,要让农民认可需要一个过程。自己刚开始做这项工作时,农民不放心,不知道参保有没有用,有人还怕收费的人换来换去把自己交的钱弄丢了;在片区入户做工作中,也遇到过敲门半天不开的情况。她说,只要真心为居民办事,最终还是会受到居民欢迎的。2月份,镇政府给每个社区分配了12个工作岗位,包括环卫、餐厅、洗车等,社区一宣传,登记时一下来了40多个人。
亚森·艾海提在阿瓦提镇萨依巴格社区工作。今年1月社区办起了面对中小学生的爱心辅导班,他和几个同事给25个孩子辅导汉语、数学和物理。亚森除了上课,还把父母不能及时来接的孩子用摩托车送回家,一天也不曾耽搁。
社区老党员热依木·巴拉提今年60岁了,独自一人住在平房里。2009年他的腿骨折,做完手术后行动一直不方便。亚森告诉记者,得知老人行动不便,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去给老人打扫卫生。一年多来,大家轮流从社区对面的小食堂给老人送饭。老人的屋子里,靠墙摆着镇政府专门为他安装的电话,墙上贴了张纸,上面有镇党委书记、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的电话号码,老人有事情,随时可以打电话找到人。
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帮忙
在阿瓦提的采访对象里,艾买提·尼亚孜是唯一的村警。他2007年毕业于和田师专,毕业后在皮山县中学当过4年老师,2012年4月赴浙江警官学院培训。他在多浪乡派出所克其克拜什艾日克村警务室顶岗实习两个月后,5月底正式上岗。
两个月来,艾买提每天入户走访,了解村民的基本情况,调解村里纠纷。艾买提入户走访时,发现村里有个老太太和孙子住在一起,但孙子让奶奶住在旧的土坯房里,冬天也没有生火,“房子像羊圈一样糟糕”。艾买提向村民了解情况,得知老人三顿饭也不能按时吃。艾买提找到老人的孙子,劝说他好好孝敬奶奶。过了几天,老奶奶专门跑到村警务室对艾买提表示感谢,说她现在已经和孙子住在同一栋房子里了。
记者到克其克拜什艾日克村时,老奶奶去女儿家了。老奶奶的弟媳妇吐尼沙汗告诉记者,艾买提性格很好,经常来串门了解情况,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帮忙。4月底村里发生了几次丢羊的案子,艾买提入户提醒大家注意防盗,还在中午和周日巴扎天的时候加强巡逻,巡逻时特意穿便装,注意观察拉羊的人是不是正常买羊。“现在我们村里稳定,很少发生打架吵架的事情!”吐尼沙汗说。
关注凉皮摊主的生活
卡米尔·拜西尔是阿克苏市培养生。2011年3月阿克苏首批350名培养生赴杭州培养,作为旗手,她受到张春贤书记的接见。从浙江工业大学培养归来,卡米尔在阿克苏市依干其乡负责爱国卫生工作,每个季度要下村发一次加碘盐。
卡米尔告诉记者,自己过去常去乡政府附近的小巴扎上吃凉皮子,认识了摊主海尼沙·阿吾提。去年2月,卡米尔了解到海尼沙丈夫因病去世,除了卖凉皮全家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为给丈夫看病,海尼沙还欠了不少钱,家里日子过得很难。卡米尔提醒她申请低保,又跟村主任吐尼亚孜商量,并且代海尼沙写了低保申请。
记者来到依干其村海尼沙租住的房子时,天刚刚下过雨,院子里积着几滩水,靠墙放着卖凉皮的小推车,透过玻璃橱窗可以看见所剩不多的凉皮和调料。海尼沙告诉记者,她在这个小院以每月180元租了两间小屋,就在过道做凉皮子,好的时候一天能挣八九十元。海尼沙的儿子在阿克苏市七中上初三,因为债主老上门要账,他常常逃课去打工。海尼沙说现在家里的债快还完了,低保也快下来了,儿子终于可以安心读书了。
卡米尔的父母是农一师印刷厂的退休工人,她200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在中国国际旅行社做了英语导游。她告诉记者,从事旅游的确是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但没有什么比父母更重要,现在她开始适应乡里的生活,寻找新的生活意义。
要把农民的事做好
今年4月份,培养生艾则孜·艾力被任命为依干其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记者了解到,目前全乡8个培养生中有4个担任了所在站所的主任、副主任职务,其余的也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依干其乡紧邻城市。多浪河二期工程实施后,该乡1500户农民面临拆迁。每周,艾则孜都要下村两三次,查看安居房施工进度和质量。他告诉记者,自己在上海交通大学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2005年毕业后在阿克苏市规划局工作,对涉及建筑领域的工作比较熟悉。“2004年到现在,依干其乡有7个行政村基本上变成了城区,按规划全乡将来都将变成阿克苏市的功能区,剩下的10个村子也正在或者将要拆迁。”艾则孜告诉记者,从4月开始,他每周派人下村查看有没有私搭乱建情况,如果有就要及时劝阻。他对基层工作有自己的看法:在城市上班,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就行,但在乡里工作,就必须善于与方方面面沟通。“有些人可能认为农民文化少,但站在农民的角度看,很多事情他们是有道理的!”艾则孜说了这样一件事:每次给农民发安居富民补贴,他都要仔细给农民解释,钱从哪里来的,国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的,农民听了都很感动。
通往依干其乡布隆克瑞克村的柏油路平直,两边白色栏杆后绿杨掩映着农家的白墙。走进这个清新整洁的村子,卡德尔·卡库甫老人认出艾则孜是老乡长的儿子,握住他的手不放:“当时没有抗震安居房,他爸爸带着农民盖房修路搞绿化,没想到儿子也到乡里来工作了!”卡德尔老人家里盖了9间房子,一共198平方米,拿到了2.5万元补贴。他带着记者一处处参观:房子里装着洗澡用的热水器,灶台贴了瓷砖。
村民吐尼亚孜的房子是2006年盖的,当时政府补贴了30袋水泥和500元钱。去年,他又加盖了厨房和卫生间,装上了热水器和小锅炉,分两次拿到了安居房补贴2.5万元。艾则孜告诉记者,刚开始,安居房补贴都是先领钱,然后按手印确认,后来乡财政所要求先按手印过几天再拿钱,村民怕这样最后拿不到钱,致使工作一时停滞。艾则孜召集村民开会,说如果拿不到钱由他来负责,大家相信了。果然,两天后村民拿到了补贴款。
依干其乡与阿克苏市区正在融为一体,如果工作没做好,百姓会直接到市里或者地区去上访。艾则孜说,“社会稳定不仅仅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只有我们所有部门都好好工作,好好解释国家政策,这样稳定才有保障!”
似乎为了印证艾则孜的话,同是培养生的艾尤尔·阿布都艾尼说起一件事。他上周刚开始接触拆迁工作,村民艾尼瓦尔反映他家的房子早在2011年初就拆迁了,拆迁协议是父亲签的,但该拿钱时父亲去世了。为了拿到拆迁款,他跑了8个月。艾尤尔向领导汇报后,由村里和乡拆迁办共同出证明说明情况,艾尼瓦尔终于拿到了近40万元的拆迁款。艾尼瓦尔说,以前常听“以人为本”这个词,不大懂;现在才明白就是要把农民的事情做好,负起责任来。
从城市到农村
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有68个编制,其中干部编32个,实际在岗只有18人,缺编严重。乡党委书记邵爱国告诉记者,去年来的8个培养生算是给乡里解了燃眉之急。“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责任心强,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文化素质高,愿意扑下身子干工作,能虚心接受建议,工作细致。”邵爱国如此评价。为了留住人心,去年到现在乡里投入100万元,建起了干部周转房、文化室、健身房和食堂。
迟亮去年7月到拜什吐格曼乡党政办工作,也兼顾劳动保障。迟亮从来没有接触过农村,跟着同事进村入户,看到有的农民家里很困难,对他触动很大。“我会尽快融入现在的环境,还要努力学习维吾尔语。”他说,经过三四个月的乡镇工作,他觉得农村有农村的好,工作累一点,对个人能力发展有好处。
8个培养生里就迟亮和王新起是汉族,并且都是城里孩子,要适应农村工作,首先要学维吾尔语。王新起去杭州培养时就开始学,回来后每周一、周四又参加乡里的双语强化学习。现在到农民家去,了解房子的主人是谁、多大面积等简单情况,王新起都没问题了。“到村里工作,还要了解民族风俗习惯,这样就不会发生误会。”他说。
买买提江·吐尔地也是城里长大的孩子,现在他在乡安居富民办公室当工程质量监督员。发现在建房屋没有放拉结筋或间距太大,他会责令施工队推倒重建。“农民不懂技术要求,我要帮他们把好关。”他说。今年春节前,他去尤卡克阿不来西村入户时,发现村里两户村民生活困难,就从自己工资里拿出500元,买了大米、面粉,给两家困难户送去。
馕和酸奶总是有的
玛依努尔·艾海提2005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现在拜什吐格曼乡企业办负责登记集体机动地的承包合同。这项工作她从今年1月开始做,全乡26个行政村都跑过来了。冬天有的村委会办公室没架炉子,她就在室外太阳下面工作。“一个村少的有十几户承包了集体机动地,多的有五六十户,工作量很大。”玛依努尔告诉记者。
玛依努尔的家在市区,以前没去过农村。她把自己的辛苦告诉父母,爸妈总是说:“我们也是那样长大的,你就当锻炼吧!”下村吃饭总是不准时,很多时候只能将就,但玛依努尔说,农民对她特别好,馕和酸奶总是有的!
玛依努尔说,为了赶上早晨上班8点半的第一趟班车,她早晨7点半必须起床;晚上回家都9点多了,从妈妈家把孩子接回来,次日一大早再送去。“早晨把要洗的衣服放到洗衣机里,晚上回家再把洗净的衣服挂起来。”玛依努尔诉说她的忙碌。
记者参观了拜什吐格曼乡为干部盖的安居安心工程楼。4层楼里有42间房,玛依努尔和阿斯古丽住的这一间,当天早晨才正式启用,床上还没铺褥子,墙上挂着电视机,卫生间里卫浴设备已经安装好了。副乡长马新军带我们楼上楼下跑:一楼是餐厅,三楼计划摆放卡拉OK设备,四楼是健身房。年轻的培养生们说,以后加班回不了家也有像样的住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