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为了打造阳光型政府,浙江省各地各级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的最终目的不是没有公车,而是让公车能够更好地行使公务活动,有效地遏制公车私用、公车滥用,削减行政成本,实现公共利益。
伴随着公车改革,不少议论或意见也层出不穷,在一些地区或部门,公务车改革措施或是治标不治本,或是陷入困局。
该如何突破?选择哪一种方法既顺应民意,又不伤筋动骨?
既要接受公开的群众监督,又有治标治本的内部监管——在率先推行系统化公务车治理的浙江平阳,由于公车彻底亮明身份,给了群众一个知情和监督空间,对干部的心理上产生了时刻被监督的压力:想利用公车进行私人应酬或动用公车办私事都得掂量掂量,免得随时被举报和曝光。一些群众反映,目前,不管是在节假日,还是在饭店、娱乐场所以及旅游景点,都难见到公车的影子。
如何将公车关进权力的笼子?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要让官员用车在阳光下更透明。
在温州知名的703804论坛以及平阳信息网上,时常会有网友发帖曝光公车私用的情况。核实后往往发现是一场误会,但是当地群众对公务车识别的能力曾让一些外地网友很“佩服”。
其实,浙江省平阳县的公务车,可以说是目前浙江甚至全国范围内很容易识别的公车——有专用识别的号段“浙CCG”打头,在左右两个前车门醒目位置,还喷上了“公务用车”的字样。
当前,我省各地都在花大力气治理公车乱象,其中温州市的平阳县历经10年进行了三轮公车管理改革。他们为公车配发统一车牌、安装GPS定位、喷上公务用车字样等做法,被认为是跨大步的创新举措。
“我们就是要给公车穿‘制服’。”平阳县纪委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所有公车都喷上这样的标识,开到哪监督到哪里,通过阳光监督杜绝“轮子下的腐败”。
10年改革,治理公车乱象,到底成效如何?对全省或者全国公务用车改革突破困局,能起推动效应吗?
近日,本网记者前往平阳县进行了实地走访。
十年内三轮改革推进治理公车
早在2004年,平阳就开始对公车乱象问题第一次挥刀——推出了“公车贴标”措施,在公车的挡风玻璃右下角粘贴印有“公车”字样的标志,同时公布举报电话,让群众参与监督。
这个办法取得了一定效果,并迅速被全国一些地方借鉴,至今仍在沿用。毕竟,这是种最简易的公车辨识方法。
“但是我们发现,单单贴这样一个标识,有人可能会偷偷撕掉。另外,这种标识也不太显眼,车子开在路上看不清楚。”平阳县纪委常委刘德贤回忆说。
为了增加公车的辨识度,2007年,平阳再次对公车“动刀”,给公车配发了“浙CCG”开头的统一号牌。这样一来,当地的老百姓,就很容易能认出公车了。
浙江在线记者上网搜寻,发现自2007年以来,陆续有一些网友发帖指“浙CCG”号牌车辆违规等,特别在平阳当地较具人气的平阳信息网以“703804”这样的草根BBS里。
“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公车私用’情况进一步收敛。”刘德贤说。
这个多年来的创新性“车务公开”举措,一度带来好评,也一度带来争议。
比如,有些公车一旦开出平阳,就很少有人知道“浙CCG”的含义了,怎么办?
而且,本来是便于群众识别并接受监督的特殊号段,反助长了个别人的特权思想。2012年3月,平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司机公车私用,驾驶公务用车肇事,造成3死1伤的事故,把平阳县的整个车改工作推到风口浪尖上。
改不好,就再改。平阳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酝酿了第三次“动刀”。
2013年3月,根据上级部署,平阳的车改基本结束,各车改单位保留执法执勤用车(特种用车)150余辆,加上镇(乡)、公检法、工程指挥部等暂缓车改单位的600辆车,目前还有750辆公车。除了执法执勤车喷绘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统一标志外,大部分公务用车全都喷绘上单位名称加公务用车字样。
“这样做,肯定能再次加强监督。”刘德贤解释,公众监督公车使用情况越方便越直接,“公车私用”也就越来越无路可走了。
仅仅外在监督就够了么?刘德贤说,他们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于是,给每辆公车穿“制服”之时,还在每辆公车仪表盘下方统一加装了车载GPS。
“这样每辆公车的运行轨迹,都有了实时记录,纪检等部门任何时候都可以去查。”
根据平阳的第三次公车使用要求,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统一、四定点、两公示、两报告”。
“三统一”,就是统一号牌抬头、统一喷涂“公务用车”等标志和统一安装GPS。
“四定点”,分别指的是定点保险、停车、维修和加油。
“两公示”,指的是公车使用情况公示和公车运行费用公示。
“两报告”,则包括,非工作日使用公车,要向纪检部门报告;执法执勤用车开出平阳县,也要报告。
数字化管理 平均每年查处公车私用行为40多起
县纪委表示,与管理相配套的还有查处力度,一旦接到公车闯红灯或者乱停车的举报,一经查实,必定采取措施。
刘德贤介绍,近几年来,平均每年查处的公车私用行为有40多起。在这些公车私用的案例中,主要是领导干部及其亲戚和司机私用。
事实上,综合浙江及全国的一些公车腐败查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屡禁不止的公车违规,最根本的原因在少数领导干部和驾驶员心存侥幸,把公车当成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存在权力滥用以及公权作祟的心理。
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在一些官员心中确有这种心态:公车代表着身份,官员出行就应该公车接送,不少人甚至“无车不出门,无车就办不成事”。
在平阳县纪委党风室,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周文泉正在电脑上操作着。
显示屏上是密密麻麻的小圆点,每个小圆点都有一个相应的车牌号,在屏幕上,有的小圆点会移动,有的则是静止的。
“每一个小圆点,其实就是配装了GPS定位的公务车。”周文泉介绍,这套“启程位置服务”程序是监管公车出行的最大利器。
通过这个程序,可以实时获悉装载了GPS公车的实时位置,以及行驶路径和具体时速。记者随意点击了浙CCG048的这辆车,显示当前它正以时速90公里,位置在温州市平阳县境内甬台温高速公路,104国道附近。“如果这辆公车出平阳县,必须要打报告,否则就是违规。”周文泉告诉记者。
今年4月,纪委就在媒体公开通报了两起公车私用事件。4月20日,平阳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党委委员叶某某在金华参加同学会后,叫单位驾驶员开单位公车到金华将其接回平阳。4月23日下午,平阳县林业局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吴某某驾驶单位执法执勤车到温州接人,后又到苍南县龙港镇。
这两例都是通过车载定位系统发现车辆在平阳县范围外使用。县纪委给予当事人扣除考核考绩奖金1000元和责令写书面检查的处理,并约谈所在单位分管领导,予以批评教育。
平阳县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平阳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如发现公车私用3次,不但要扣发当事人(直接责任人)3000元公务用车补贴或考核考绩奖,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政纪处分。同时,给予单位分管领导诫勉谈话,单位主要负责人通报批评,所在单位公开曝光、通报批评,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确定为不合格单位。
在纪委的公车管理私用投诉举报登记表上,浙江在线记者看到,7月27日上午8点45分左右,通过GPS监控到水头镇新联社区的公车浙CVB176在顺溪百僧堂停车场。经查,当天公车驾驶员陈某公车私用,为家中做佛事提供便利,责令其写检查并扣除考核奖1000元。8月29日,群众电话举报浙C2277警公车私用,违规停放在住宅小区。经查,28日晚公安局办公室民警黄某驾驶警车回鳌江家中,未将车停放在规定的停放点。鉴于初次,批评教育。
公车亮明身份后,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意识加强,县纪委已对网络举报反映的10多起公车违规停放等行为进行核查,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并对确属违规使用公车的进行纠正和处理。
从目前情况看,违规使用公车情况明显减少。
“不仅路上有群众盯着,后方GPS也监控着。”在机关开了9年公车的平阳县机关车队黄师傅告诉浙江在线记者。“以前少数驾驶员经常开车为领导办私事或者偷偷给自己办事,现在基本上都不敢了。”
据悉,下一步,平阳将进一步加大公务用车日常管理力度,对公车违规停放、公车私用等行为,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同时,将在各单位内部安装GPS监管平台,积极探索建立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效结合的长效机制。
温州欲实施最“彻底的车改”
其实,除了平阳县,温州市本级以及其他县市区也采取了相关措施。
为有效解决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面对干部群众建设廉洁政府的强烈呼声,去年4月10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就下发了《关于温州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8个配套子文件,全面启动市级机关公车改革。
温州的这轮公车改革就被外界冠以“最彻底车改”之称。
根据规定,除明确不参加车改的医院、学校及暂不参加的公安、检察、法院等单位外,市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含上述机关主办的协会、学会等)和市级功能区中除省管领导干部用车、必须保留的执法执勤用车以外的所有公务车辆,一律要参加车改。
实际参加车改的共有89个系统(单位)、351个行政事业单位,涉改人员为12101人,涉改车辆1790辆左右,其中除保留工作必需的执法执勤等车辆400余辆外,其余车辆将全部进行处置或拍卖,确保不留死角、不开口子。
为确保在降低行政成本的同时保障公务的正常运行,此前,温州还挂牌成立市公务用车服务有限公司,专门承担市级机关远程和应急公务用车服务。县(处)级领导干部在从事远程公务活动时,可向该公司租车,也提倡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其他人员自行解决远程公务交通工具的,经审核可按公共交通费用标准给予补贴。据悉,远程公务交通经费实行专款专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其中,行政机关不超过当年涉改人员公务用车补贴总额的15%、事业单位不超过当年涉改人员公务用车补贴总额的10%。
如何杜绝“车补照领、公车照坐”现象,确保车改成效?
温州市车改办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一方面,将加大对留用公车的后续监管力度,实行执法执勤车“四统一”管理办法,即统一标识、统一停放、统一加油、统一维修。同时,留用车辆统一喷涂醒目的标识,加装GPS设备,并建立统一的执法执勤用车GPS监管平台,便于进行实时监督和定期查核。
另一方面,明确与车改有关的纪律要求,规定了“不准擅自借用机关单位留用车辆和企业车辆”、“不准违规使用执法执勤用车”、“不准利用职权或职务谋取公车方面的利益”、“不准以车改为借口消极怠工”、“不准公车私用”等“九不准”要求。同时,把上述纪律执行情况纳入车改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与单位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考核挂钩。
本网观察:
自上而下从领导做起 公权监管方能更透明
综合以平阳县为代表的各地经验,建立明显标识便于统一识别的方法,将公车置于公众视野监督之下,让公众有条件参与监督。在此基础上,配套跟进公车消费刷卡结算等管理制度规范公车消费行为,利用公众监督和人大监督,遏制官员“公车私用”,最终实现削减公车数量,达到车改目的。
这是较为有效的公车治理突破之道。
作为公车的主要使用者,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是否积极参与车改,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改革成效。
去年,平阳曾召开全县机关公车改革动员大会,对全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在不参加车改的车辆中就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班子领导干部用车。
让我们意外的是,这部分车不装GPS,不喷“公务用车”等字样。
至于公务车改革之后,还有多少人享受类似一人一车的“专车待遇”?平阳县纪委人员同样回避了这个问题,“至少还有,处级干部不在此次改革之列。”
如何做好公车监管,已成最重要、最艰难的一个问题。平阳县“三统一、四定点、两公示、两报告”的成功尝试,已经从规章制度和技术手段上实现了成效,在浙江在线新观察记者看来,已经成为浙江公车监管工作的一个突破口。
记者在采访时,平阳一些机关干部对公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公车改革的关键是抓落实,要对所有领导干部的公车一视同仁,出现违规现象一律严格查处,不能因领导干部职位高低而区别对待。而且,有关部门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还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制度和监督同时发力,才能标本兼治。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香港地区,高级官员的公务车车号媒体都掌握。这意味着,至少这些公务车在使用中,随时随地接收社会舆论的监督。
公车改革要自上而下,首先从领导干部做起。
同时,相关专家也认为,公车挂“公”牌,让每一个瑕疵都能呈现在民众眼底,这本身就是一种约束机制。目前公车制度存在的弊端有目共睹,改革现行公车制度已经形成共识,但是缺乏全国统一的公车改革指导意见。
根据中央关于建立反腐败惩防体系,加强源头治理和推行“阳光管理”的要求,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及时总结、指导和规范,出台“关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以加快改革进程,提高改革成效。
温州纪委相关人士也表示,公车挂“公”牌是一个依靠群众治顽疾的好办法。在全国层面可以新设统一标志(颜色)的车牌作为公车的惟一用牌,让群众一眼能分辨出来,有了这个先决条件,管理和监督才有针对性和成效。
温州市也考虑过在全市推广平阳的做法,但是一个车牌只有三位数的容量(只可容999辆车的牌号,但有些县市公车已超出1000辆),新设公车专用标志车牌,交警部门在解决上有难度。因此推广公车挂“公”牌的事就搁置下来了。
如果国家有关部门能够统一认识,在全国实行统一公车车牌,可以让民众进一步感受到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提高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也有利于推进公车改革。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