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9月22日电(记者储学军 毛咏 曹志恒)因为援疆,新疆许多人的命运变得生动而传奇:因为援疆,新疆跨越发展的脚步更加自信;因为援疆,新疆和谐稳定的步伐更趋稳健。
人们知道:三年多来,天山南北日新月异,离不开援疆人的付出;新疆经济逆势上扬,倾注着援疆人的心血;新疆稳定之基日益牢固,那是新疆各族人民和各援疆力量携手努力的结果。
这场声势浩大的国家行动将新疆各族人民的个人梦想和地区兴衰,与“中国梦”紧紧相连。
中央关怀到边疆模式创新动力足
麦合穆提·吐尔逊更喜欢大家叫他“阿穆”,这是他成为深圳援疆喀什残友会义工后大家对他的昵称。在阿穆眼里,三年多来家乡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一批批志愿者千里迢迢从深圳来到喀什,帮扶那些身有残疾的维吾尔族朋友重拾生活信心;一批批东部企业家带着资金、物资而来,无私捐助当地贫困家庭;一个个援建项目纷纷落成,原来的荒滩地变成了现代化学校、医院……
看着眼前的变化,阿穆的梦想也被点燃了。在援疆干部的帮助下,多次就业未果的他与深圳志愿者们共同创办了维吉达尼(意为“良心”)商贸有限公司,在互联网上专营新疆优质干果。
援疆,在改变阿穆等无数普通人命运的同时,更成为助推新疆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引擎。
2010年召开的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目标作出了部署。三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个援疆省市、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企业齐心协力,共同谱写了一首首新疆后发赶超的新曲。
按照中央总体部署,19个省市分别结对援助新疆12个地(州)市的82个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2个师。与此前的干部援疆不同,新一轮援疆进一步创新模式,实行经济、教育、科技、干部、人才全方位援疆,坚持“输血”与“造血”、“硬件”与“软件”、“支援”与“互利”相结合,全方位助推新疆跨越发展、和谐稳定。
据自治区援疆办介绍,三年多来,19个对口援疆省市累计实施援疆项目3120个,拨付资金337.4亿元。仅2013年,就计划安排1050个援疆项目,上半年拨付到位资金88.8亿元,启动实施各类干部人才项目398个,培训干部6.7万人次。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援疆力量的助推与新疆主体作用形成合力,成为新疆经济逆势而上的强大动力。2010至2012年,新疆生产总值分别达到5437亿元、6610亿元和7530亿元,年增速均超过两位数。今年上半年,GDP增速首次跃居全国第十位,发展劲头十足,新疆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
倾力倾智助推新疆全面受益
行走于天山南北,记者强烈感受到三年变化带来的冲击。在富产石油、天然气、煤炭、棉花和林果的阿克苏地区,一个传统农业大区正在加速进入现代农业与工业化齐头并进的时代,当地的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动力。
两年前还略显凌乱的喀什地区泽普县阿克塔木乡,因为安居富民工程的建设,如今已变成热闹的小集镇,整齐划一的安居富民房成了当地靓丽的风景线。富有经商头脑的买买提艾里·孜依提早早买下了中心商业区内的固定商铺。他告诉记者,商铺主要用来打馕卖馕,每天营业额都在500元左右。现在这里的小环境一点不比县城差!
当地乡干部告诉记者,中央和自治区的大力投入,援疆资金的支持,再加上农牧民的积极参与,不仅让农民建起了富民安居房,还让大家学会了砌墙、铺路等就业技能,农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驱车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和田市,记者惊喜地发现城郊一大片棚户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城市居民小区;城区的6条“断头路”也全部贯通,街道宽阔而平坦,两边绿树成荫。受益于此的老百姓常常把几千公里外的首都挂在嘴上,“都是北京援建的,北京和田一家人!”
除19个援疆省市外,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业也不甘落后。对口支援新疆皮山县的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在全力改善当地基层组织办公条件的同时,兴建了三峡影剧院等项目,丰富了当地群众日常文化生活,受到群众称赞。
据自治区援疆办统计,新一轮援疆将民生建设视为重中之重,70%以上的援疆资金用在了民生建设,95%以上的援疆资金安排使用到县市及以下的基层,重点实施了一大批受援地迫切需要的民生项目。
截至今年6月,19个援疆省市累计安排安居富民、定居兴牧、棚户区改造、设施农业、双语教育、乡镇基础设施等民生项目1925个,占援疆项目总数的61.7%,数以百万的农牧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过上了现代化生活。
情洒大漠边关只为同一梦想
“我们是带着感恩之心而来的。”于青山是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对于援疆工作,他的理解很深刻:我们要感谢新疆各族人民,正因为他们长期驻守在祖国西大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内地才有了这30多年的黄金发展期。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19个对口援疆省市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援疆方案,选派精兵强将,近4000多名援疆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背起行囊,西出阳关,踏进天山南北的广袤土地。
他们,只为一个共同的梦想:2020年,让新疆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小康。
三年多来,一个个大爱援疆的感人故事和一段段情系边疆的朴实话语,深深印入天山南北各族群众的心里,成为口口相传的佳话:河北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余文丽带着病重的丈夫,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若羌县援疆;“把疏勒当做自己的故乡来建设”“对口支援喀什的四个县就是我们上海的四个区”;“黑龙江虽然经济不发达,但也要有大作为”……原本相距遥远的新疆与内地,因为援疆干部和技术人才的无私付出而唇齿相依。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这是几乎所有援疆干部的心头“三问”。正如浙江援疆干部裘东耀所言:“数载援疆路、一生边疆情!这十个字代表了每一位援疆干部的肺腑之言。援疆虽苦,但看到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百姓幸福的生活,感觉自己的付出得到收获,值!”
如今的天山南北,已经形成了援受双方干部群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启迪的良好氛围;忠诚、奉献、务实的援疆精神已成为激励援疆干部人才奉献边疆、造福边疆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