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经过组织筛选考核,我作为衢州市援疆教师的一员,和八位“战友”,一起来到了美丽的边城乌什。四个月的援疆工作生活,让我见识了很多生平未曾见过的瑰丽边疆美景,也认识了许许多多善良、可爱的人。而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也是给我这一段援疆生活带来很大帮助的人,便是余黎明校长。
余校长年近不惑,是个有17年教龄的老教师。赴新疆支教之前,是开化县华埠中学的德安处主任,来到新疆后,便任乌什县二中副校长,恰好是我的领导。不过相比略显格式化的“领导”二字,我们更愿意把他比作我们这个援疆“小家庭”里的“大家长”。这么说,并非存有对余校长的“不敬”,而是他就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春风化雨的细致体贴,让我们在这片远离故乡远离亲人的土地上,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余校长是个细致的人。衢州和乌什两地相距数千公里,横跨两个时区。初到乌什的我们,要马上适应这个时间开的小小“玩笑”也并非易事。尽管余校是和我们同期抵达乌什的,他却能先人所难,及人所难。每天一大早,便在上班时间之前,挨个的敲门提醒我们起床。让我们每天结束工作之后,都能安心好好睡眠,不用担心着第二天是不是会睡过头。
余校长的细致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遇上下雪天的时候,因为这里的雪很难融化,而一结冰地上就很滑,他经常是第一个冲在前面把我们宿舍楼梯以及院子前后的雪扫的干干净净。而每当我们之中有谁生了病,他总是会及时的询问情况,安排同事陪去看病,并妥当的安排好我们在单位的工作,让我们可以安心的暂缓下来,好好休养身体,尽快恢复。
工作上,余校长是个经验丰富,敢想敢做的人。一到学校,就让自己马不停蹄地忙碌了起来。虽然是副校长,可他却丝毫没有半分官架子,总是虚心向乌什二中领导及同事们学习,得到了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他深入到学校进行工作调研和检查,不断加深对当地情况的了解。一边做调查研究,一边积极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在学校领导正确指导下,努力与各部门密切配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加舒适、温馨、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他围绕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主要目标与各项任务,主动协助校长、书记推进学校工作的开展,努力做到精细化管理。他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积极向学校领导建言,成立学科备课组、加强新教师培训工作的力度,并将此作为援疆教育组工作重点之一,得到了分指挥部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做好协调配合学校管理工作的同时,余校长还带了三个班级的体育课。我们经常能看到他在办公室很认真的备课,每个星期九节课,但是从不言累。就算外面严寒难当,他也很认真的教学生学习体操,亲自带领着学生跑步。
余校长还是个有大爱的人。在家乡衢州,他有个温暖温馨的小家庭,贤惠美丽的妻子,聪敏可爱的女儿。听过余校长手机铃声的都知道,他的手机铃声是宝贝女儿亲自录制的。每当有来电话过来,他那淳淳的父爱便溢于言表,可以想象,他是有多么的疼爱自己的妻女。而来到乌什之后,这样的爱,便完完全全的倾洒到了每一个二中学子身上。而且,这份爱,只有增多,没有减少。
余校长经常会把我们集中起来,一起商讨如何提高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他们积极参与晚自习,如何提高明年的高考上线率。并富有实践意义的提出了“一袋牛奶”的建议,衢州援疆指挥部领导对这一计划也极为支持。为了鼓励高三学生来上晚自习,指挥部指挥长专门召开了会议,讨论了高三学生晚自修结束后的营养餐问题。当即决定缩减各项开支,为参加晚自修的高三学生每人每晚送上一袋牛奶,一直到高三毕业!
与此同时,他还组织我们进行捐款,让学校选出一些家庭条件艰苦,品学兼优的孩子,对其进行奖学金性质的奖励。带头发动我们九个援疆教师分别和高三的学生签订了结对协议,把帮助他们的具体事项落到实处,真正把帮助他们的心转化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援疆,是一件富有太多积极意义的大事,这件大事,也正是要由许许多多小事来组织堆彻而成的。唐太宗有句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余校长,恰如一面镜子一样,通过一件件知易行难的细微小事,通过以身作则的不懈坚持,反射着人性的光和热,反射着无私奉献的大爱,温暖着身边的我们每一个人。也鼓励着,鞭策着我们为援疆事业,做出一份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