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千山万水,江南细雨洒边陲;越寒来暑往,燕泉山麓映春晖。
2013年,国家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首个批次工作进入收官之年。在过去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全体衢州援疆人,肩负家乡人民的殷殷重托,怀着江南赤子之心、远赴西北边陲,用“诚信、责任、仁爱、奉献”的“最美衢州人”精神,在地处天山南麓的国家级边境贫困县新疆乌什县,谱写了一曲新时期的“边塞新曲”。
两年多来的对口援助,累计实施项目60个,安排援助资金6.91亿元,资金数、项目数均占全省的近五分之一,目前已建成42个项目。乌什县GDP从2010年的12.14亿元增至2012年的18.52亿元,增幅52.6%,其中来自援疆资金的贡献达28.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10年的4106万元增至2012年的10150万元,增长144%,来自援疆资金的贡献达39.9%;固定资产投资从5.2亿元增至14.1亿元,增长171%,来自援疆资金的贡献达43.1%。
这一串串凝聚着全体援疆人心血的数字,映射出的是受援地经济实力的强劲爆发、社会事业的追赶跨越、百姓民生的急剧嬗变……
一、紧抓群众需求,促进乌什在奋进中蜕变
(一)紧抓群众安居乐业的需求,大力实施安居富民工程。
在衢州援建的“通衢小区”交付当天,哈丽且木•托乎提一家就搬进了这个盼望已久的新家。她说,以前一家六口人只能住在50平方的土坯房里,房子矮,灰尘大,采光也不好。如今有了新房,一家老小几代人合住土坯房的现象就彻底成为历史了。
图:入住通衢小区的维族同胞
和哈丽且木•托乎提怀着同样心情的,还有正在自家核桃地里劳作的居马洪•卡斯木。为了让村民们“搬得下、住得好、富得起”,援疆指挥部在衢州新村移栽了595亩核桃、购买了810头价值130余万元的种羊,还在村民们的庭院里栽种了葡萄、搭起了大棚、圈养了牲畜。居马洪•卡斯木说,援疆干部考虑得很周到,不仅让大家住上了新房,还手把手教大家致富。
对口支援以来,衢州投入援助资金2.46亿元,实施四个衢州新村、棚户区改造(通衢小区)及公租房等项目,共新(扩)建安居房17012户,全县近半数的农牧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此外,改造棚户区512户,建设公租房408套。以“浙江衢州新村”为试点的民生项目,正在按照“搬得下、住得好、富得起”的三步走目标稳步推进,群众居住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二)紧抓群众公共服务的需求,大力援建高标准社会事业。
今年78岁的吐尼沙汗•吾守尔大妈,刚住进乌什•衢州综合社会福利中心。看到房间里暖和的床铺、现代化的数字电视,吐尼沙汗•吾守尔大妈高兴地说,以前一个人住在土坯房里,生活没人照顾。现在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的感谢共产党,感谢浙江衢州。
图:吐尼沙汗•吾守尔大妈高兴地跳起了民族舞蹈
在吐尼沙汗•吾守尔大妈的隔壁,75岁的马木提•阿吾提大爷正在玩扑克牌。他说,搬到这里以后,生活环境好了,身体也调养地越来越好。而且许多差不多年纪的老人住在一起,平时聊天、打牌、健身都能找到伴,一点都不嫌寂寞。
乌什•衢州综合社会福利中心是衢州2012年援建项目。现在,已经有48位孤寡老人陆续入住。随着乌什县社会福利中心项目的投入使用,乌什县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620张,每千个老年人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3.44张,提前实现了国家要求的2015年每千个老年人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3张的目标。
截至目前,衢州已安排社会事业项目援助资金2.17亿元。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完工的建筑工程类援疆项目,也是“健康普惠工程”首个投入使用的乡镇卫生院——亚曼苏卫生院;投资3200余万,建成了总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疆内一流、阿克苏最美的乌什衢州社会福利中心;建成了总投资37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八个乡镇的教师、医生周转房,全县440余名乡村教师医生从此能安心、舒心地工作;总投资6705万的乌什衢州文化科技中心、总投资7961万的乌什衢州中学,主体工程即将完工,这两个项目将成为乌什县的地标性建筑和对口援疆的亮点工程。今年,还将在3个社区、11个村建设村级组织阵地,安排援助资金1500万元,占全省全年村级组织阵地建设资金量的六分之五。
(三)紧抓群众增收致富的需求,大力提升乌什“造血功能”。
2011年,衢州援疆指挥部投入1572万元,帮助乌什镇建设了150座日光温室大棚。乌什镇的大棚蔬菜种植产业逐渐兴旺起来。
当年,村民买买提•托乎提就承包了3个大棚,收入超过了1万元。第二年,在衢州来的农技专家指导下,买买提•托乎提的收入超过了5万元。2013年刚开春,一口气承包了4个大棚的买买提•托乎提信心满满地说,今年要好好学习蔬菜种植技术,争取能挣上10万块钱。
图:衢州援疆指挥部农技干部指导农户开展大棚种植
图:温室大棚里长势喜人的西红柿
据统计,乌什镇温室大棚年种植蔬菜已接近300万斤,占据了乌什县将近70%的市场供应量,一举改变了乌什县蔬菜依赖外地运输的局面。仅此一项,乌什镇菜农就可以增加两三百万元收入。
更为可喜的是,伴随着收入的提高,当地农民的思维和眼界也越来越开阔。现在,他们正商议实行2户至3户共用一座大棚培育早春苗。不仅能降低育苗成本,而且可以提早蔬菜上市时间,为大伙儿增收致富奠定更扎实的基础。
在乌什•浙江衢州农副产品产业园区,宽阔笔直的“衢州大道”和“通衢路”像张开双臂的主人,热情欢迎客商来园区投资兴业。截至目前,衢州已帮助引进总投资1.6亿元的浙江华隆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日处理鲜杏500吨、番茄2300吨加工生产线,为乌什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开辟了途径;帮助引进衢州海湖水产批发有限公司乌什县海湖商贸城建设项目,建成了集服装、家电、家具、日用品等商品交易为一体的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商贸城,乌什县商贸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帮助引进浙江龙柏光伏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该项目已获新疆自治区发改委审批核准,可望年内建成并网发电。
围绕乌什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安排项目,助推乌什特色产业发展,安排了核桃提质增收、低收入农民增收、番茄膜下滴灌、乌什镇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等项目,极大地促进了乌什农业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三年来,已安排产业发展项目9个,投入援助资金7600万元,直接为农民每年增收达到1.2亿元。
(四)紧抓群众求智若渴的需求,大力创新智力援疆模式。
2012年12月,在衢州援建的乌什人民医院远程诊疗室里,乌什人民医院的医生正通过摄像头向衢州人民医院的专家通报病人的病情。远在万里之外的屏幕那头,坐着的是衢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呼吸科和感染科的专家。
图:医生、患者一起参与远程医疗活动
62岁的维族大妈热依木也坐在远程诊疗室里,紧盯着屏幕上的三位专家,不时回头问问身边懂汉语的护士。原来,热依木大妈前几天因为肺结核病住进了乌什县人民医院。由于病情复杂,乌什人民医院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遇到了困难。这时,他们想到了远程诊疗这位“永不撤离的援疆医生”。经过近一个小时的会诊,衢州的三位专家给出了合理的治疗方案。
投资215万元建成的衢州—乌什远程服务体系是衢州在市外建立的首家远程教育站点,在全省援疆工作中也属首创。通过这个平台,乌什病患能无障碍地享受到衢州的优质医疗资源;乌什二中的学生能同等地享受到浙江省重点高中衢州二中的教育资源;乌什各级干部能和衢州各地干部同步接受培训;乌什农牧民能享受到衢州农技专家的技术指导。
通过智力援疆,衢州援疆医生帮助乌什县人民医院实施了合理化改革方案16条,开展了新技术新项目14项,新增了脑外科等3类医疗项目,医疗化验能力能到加强,2012年完成的检验业务是援建前的3倍,进入了二级甲等医院等级评审阶段,医院营业收入在这两年间翻了一番;援疆教师助有力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最直接的效果是连续两年实现高考入学率的历史性突破,2011年,在考生人数减少一半的情况下,考上大学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2012年21名考生中有20名圆了大学梦;衢州乌什两地建立起完善的交流培训机制,在衢州市委党校成立的“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仅2012年就安排乌什县三级干部轮训4批131人次,特色班45人,安排6名挂职干部。今年又安排自主智力援助项目6项542万,为乌什县干部、农牧民提供特色培训。
(五)紧抓群众共享成果的需求,大力捐赠亟需的设备器材。
开展对口支援以前,乌什县公共服务底子薄、基础差、欠账多。全县没有一辆消防车,消防硬件设施几乎一片空白;有些乡镇,只有两台老旧的办公电脑,办公自动化根本无从谈起;县人民医院连生化仪都没有,无法出具基础的血液检测报告;乌什二中一间教师办公室,七张办公桌样式各不相同,七名老师只有一台教学电脑……这一切,让衢州援疆人心情沉重的同时,更增添了无限的责任感!
图:衢州援助的各类器材设备
两年来,衢州先后向乌什县捐赠了医疗、教学、环保、水利、农业、残疾人事业等价值3800余万元的器材设备,全县公共服务水平得到空前提升。衢州援赠的救护车,实现了全县乡镇卫生院全覆盖,村级卫生室全部配备了标准的医疗设施;衢州援赠的环卫车清洁了县城的大街小巷;衢州援赠的国内最好的文化大篷车在每个乡镇巡演,仅一年就下乡演出达到20多次,观众超过2万人;衢州援赠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堪称“国内一流、疆内领先”。今年,衢州再次安排了卫生、教育领域设备器材援助资金750万元。
二、衢州援疆,在探索中前行
(一)众人拾柴火焰高,对口援疆凝聚了衢州各界的拳拳爱心。衢州市对口支援乌什县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一是历任书记、市长及分管领导对援疆工作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全力支持,生活上关心关怀,对口援疆以来,我市一任市委书记、两任市长亲赴乌什指导工作,分管副市长带队在乌什县召开了第一次对口支援领导小组会议,市里每年开一次对口支援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工作、干部问题,真正做到了有求必应,为对口援疆提供了强力支持。二是各部门单位凝心聚力,全力支持前方指挥部工作。对口支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援疆干部人才派出单位每年安排领导亲临乌什,关心关爱援疆干部人才的工作生活解决前方干部人才的后顾之忧。三是对口部门单位大力开展计划外援疆。对口援助以来,我市公安、检察院、法院、总工会、教育局、行政服务中心、市卫生局等单位先后赴乌什县开展对口交流,并捐助对口部门经费、办公器材设备、化肥、爱心助学金等,两年来捐赠物资款项共195万,拓宽了我市对口援疆的深度和广度。
(二)未雨绸缪抢进度,衢州援疆处处体现超前意识。一是规划意识超前。衢州市委、市政府把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实施编制援疆规划作为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切入点来抓,组织规划调研组赴乌什县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征集方方面面意见,多轮次多层面地与乌什县方面进行衔接。在此基础上出台了《衢州市对口支援新疆乌什县规划实施方案》,提出了实施“三大工程”,实现“四个翻两翻”的五年目标,与乌什县十二五规划做到了无缝衔接,受到了乌什县党委、政府的充公肯定和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二是项目实施超前。两年来,我市指挥部按照援疆项目“三个提前”的工作要求,在落实项目上同样做到“三个提前”,提前筹划项目方案、提前举行项目招标、提前组织施工进场,克服了我市援疆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的困难,为全省“三个提前”提供了强力支持。三是项目计划编制超前。在实施当年计划的同时,我们提前半年组织编制下个年度的项目计划,与乌什县各相关部门共同完成送审稿,经乌什县委常委会通过后上报省指挥部,实现了指挥部和县里思想的高度统一,两年多实施下来,累计实施的60个项目分别对应五年援疆规划中的71项,规划相符度较高,充分体现了规划的前瞻性和超前性。
(三)无缝衔接添助力,协调机制有效发挥两地干部群众“正能量”。2011年3月,在指挥部的建议下,乌什县下发了《关于印发〈衢州市对口支援乌什县项目协调工作制度〉的通知》,这也是我省各指挥部建立的第一个项目协调制度,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项目考核机制和督查通报机制,从职责分工、协调落实、责任追究等方面为援疆项目的顺利落实提供制度保障,做到各环节“无缝衔接”。其中的“1+7+X”协调机制,成功地把援疆项目的管理权赋予给援疆指挥部,县委授予指挥长自由裁量权,对项目协调过程中执行不力的部门负责人可以给予“黄牌”、“红牌”以及“提出撤换”等处置,县委还把各部门对援疆工作的支持协作作为年度考核指标。与此同时,支受两地领导还以身作则,工作上相互信任,生活中开展联谊,情感上亲密无间,以实际行动营造出团结和谐的氛围,从思想、制度上高度防范了推诿扯皮、各自为政、谋部门利益等不良现象,确保了协调机制的执行力和严肃性,确保了我市援疆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刚柔并济抓管理,衢州援疆团队展现良好精神风貌。自2010年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省、市领导在涉及到对口援疆的会议、谈话以及会议纪要中,每次都强调要把干部人才的工作、生活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从各方面解决干部人才的后顾之忧。指挥部充分贯彻上级指示精神,管理上保持“两个非常”:执行制度非常严格,人文关怀非常细致。在制度管理上,指挥部即提出了“融合零距离、纪律零弹性、安全零差错、工作零投诉、贪腐零容忍”的工作要求,对干部人才活动范围、作息时间、外出请假作出明确规定,在指挥部综合楼安置了监控设施,配备了楼道安全管理员,我市还是第一个在援疆干部中派出公安人员,专职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为了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指挥部千方百计丰富干部人才业余生活,渐渐形成了“五个一”生活习俗:一周一会餐,一月一比赛,一月一休整,一次生日宴,一年探次亲。与此同时,指挥部还经常性地与当地干部群众开展积极向上的交流活动,与当地干部群众形成了亲切无间的同志情、兄弟情。我市援疆干部人才队伍团结、融洽的精神面貌得到了省(自治区)、市(地区)领导和乌什县干部群众的一致肯定。
乌什县的蜕变,来自于浙江省的政策倾斜和资金重点扶持,来自于衢州市委、市政府的深切关爱,来自于于乌什县干部群众奋发图强的信心和决定,短短两年援疆产生了受益广、见效快、影响大的成效。但乌什县底子薄,起点低的现状仍然存在,要实现与全疆同步实现小康,与阿克苏地区均衡发展,仍然需要继续加大对口支援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扩大对口支援的领域和深度,衢州援疆指挥部将找准对口援疆的切入点,努力增强乌什县“自我造血”功能,使乌什县在广大受援地区脱颖而出,使之成为我省全面对口援疆工作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