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8日讯 路桥横街镇上林村的林丽娟最近发现,村里闲置多年的那栋明朝老四合院,好像正在酝酿一场大的改变:斑驳院墙被整修粉刷,屋檐上的灰雕恢复了斑斓色彩。尘封许久的重扉轻启,她好奇地进去探了一眼,在木柱格窗的陈设中,一股说不清但又似曾相识的古老气息扑面而来。
“像这样有历史的老宅子,现在已经不多见了。根据原有面貌进行修复,挖掘村史村情进行展示,这就是给村民搞文化礼堂的绝佳载体。”抚摸着布满灰尘的石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都一兵说。“让村民在礼堂里追寻过去的声音和足迹,同时满足他们现在的文化需求,这对凝聚乡村精神意义重大。”年底,上林村文化礼堂就将在四合院基础上建起,从历史中走来的老房子迎来新生,将成为村民阅村史、议村事、听讲座、学知识的“文化会客厅”。
作为台州市路桥区文化礼堂建设的“特邀设计师”,都一兵和浙江省民间美术家协会的另外5名专家学者,日前奔赴路桥横街镇的上林村、墙下陶村和路桥街道十里长街等地,走街串巷、考察古屋,就文化礼堂如何挖掘地方特色,传承乡村文脉,在给礼堂增添文化味儿的同时,更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支招献策。
“除了商号用品、古玩收藏,还能挖掘哪些特色老街物品进行展陈?”“现有建筑面积较小,可否将一部分文化长廊融入古街道的露天环境?”“老房子最好能保留现有的原木色,是不是在修旧如旧上再下点功夫?”穿行在路桥老街的青石板路上,经过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白墙黑瓦古民居,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裘海索看得兴起,向负责老街文化礼堂建设的设计人员抛出了一连串问题和建议。
今年以来,台州市路桥区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在投资3000万元实施“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19个各具特色的示范性农村文化礼堂,今年底将建成首批共28家。
挖掘文化、传承文脉,让乡风民俗和历史传统在礼堂中逐渐复苏、活化并迎来新生,这始终是路桥文化礼堂建设探索的重点。
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发掘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路桥文化礼堂逐步在村民中培养起文化认同感。如金大田村,通过村民座谈,重拾本村“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在族谱中重新发现“敬宗、睦族、戒讼、纳赋、安业”十字族训,得到村民的赞许和认可。路南街道西夏村,挖掘出从“剥牛皮到建新村”的发展历程,通过1986年村民们“舞龙凑钱集体修路”的致富故事,提炼升华“西夏长龙”的文化内涵,使村里的长龙成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象征。此外,螺洋街道螺洋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螺洋联华”,横街镇洋屿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拷绢”,峰江街道下陶村的历史文化名人陶宗仪,桐屿街道杜岙村的农俗节庆文化等资源都被吸收到文化礼堂建设中,形成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建设局面。
乐种文化,春华秋实。文化礼堂逐步发展成了路桥农民追寻集体记忆的最佳载体。“城市化快速推进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使农民的公共交流越来越少,祖辈的文化传统曾面临流逝在历史里的危险。通过建设文化礼堂,我们发动大家进行一场文化‘寻根’,为农民打造真正的精神家园。”路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应再泉说。
- 台州“文化礼堂”创建经验在省推进会上交流
- 德清村民举行别样乔迁礼 文化礼堂圆了文艺梦
- 让农村孩子家门口读好书 文联万元图书充实文化礼堂
- 舟山定海区金塘镇柳行社区文化礼堂周周有活动
- 传习文化弘扬道德 舟山建成两百公民素质讲习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