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8日讯 换上新棉袄,脸上溢满兴奋。昨天早上7时许,在市救助管理站,早早起床的受助人员阿芳(化名)不时朝门口张望。“高兴!”“回家!”她的嘴里反复念叨着这两个词,说着说着还忍不住笑开了花。离开家663天之后,再过几个小时,儿子就要来接她回家。
2012年1月23日,是农历大年初一,嘉善县天凝镇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巡逻时,“捡”到了蓬头垢面的阿芳,当时她已经饿了好几天,双目涣散,举止怪异,年龄、籍贯、住址等一问三不知。无奈之下,民警将她送往嘉兴市救助管理站。当时,由于阿芳的身体与精神状态都非常差,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入站的第三天,工作人员只得将她送到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在医院,阿芳这一住就是一年多,病情时好时坏,但是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始终没有放弃,每隔几天就到她的病房去看望。“姓龚”、“今年41岁”、“老家在云南”、“家里有4个孩子”……几十次的探望与交谈,工作人员从她模糊破碎的叙述中,总算提取了一些信息。“每当有新的线索,我们就及时联系公安部门比对,但不是名字不正确,就是地址对不上。”工作人员说。
今年10月31日,阿芳身体基本康复,出院回到救助站以后,她第一次清晰地吐露了家人的信息。“在姚庄打工”、“儿子在家具厂工作”、“租的房子离菜市场很近”。这3个关键的信息点让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精神一振,赶紧开车带着阿芳赶到嘉善县姚庄镇认路。但是时隔近两年,城镇的格局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即使有当地派出所和新居民事务所的大力协助,来回转了大半天,阿芳依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为了帮助阿芳回家,工作人员仍没有气馁。“你的老家在哪里?”从阿芳第一次走进救助站开始,600多天里,这个问题已经被问了千百遍,但都无果。让工作人员惊喜的是,11月16日,“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大新镇梨源村”这个地名基本被确定下来,当晚,救助站工作人员拨通了该村村干部的电话。
“村里确认她身份了!”663天的努力在这一刻终于得到了回报。阿芳的大儿子小王正在嘉善县西塘镇打工,为了寻找失踪近两年的母亲,他一直没有回过家。得到从村里传来的好消息,刚刚值完通宵夜班的小王不顾疲劳,立刻表示要来接妈妈回家。
昨天中午11时,小王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市救助管理站。“这是我儿子,最大的那个。”见到儿子的第一眼,此前精神恍惚的阿芳语气变得无比肯定。“谢谢工作人员一直照顾我妈妈!”小王激动地说:“爸爸在台州打工,我已经通知他赶来,我们一家终于可以团圆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