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哪些科目必考哪些选考 浙江高考改革几个月内提方案
2013年11月19日 04:15:49

   浙江在线11月19日讯 一年前,在浙江深化普通高中新课改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曾提问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高中课改了,可高考制度没改,这不是一只脚往前走了,一只脚还在原地吗?

  刘希平答问时有些无奈,高考制度是国家层面的设计,浙江希望在国家层面能早一些进行高考改革。

  记者没有想到,国家层面的高考改革,这么快就有了明确消息,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

  这些牵涉到千家万户的改革,如果实施起来,哪怕是一小步,对社会以及家长和学生的震撼,都是“大动作”。

  高考科目怎么减少?哪些科目会成为选考科目?高考录取怎么考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成绩?高校自主招生有哪些权力?

  本报记者昨日专访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他正在参加教育部在杭州召开的新课改调研会。他坦然相告:我们的方案已在制订中,高考和高校录取等,都有通盘考虑。全国高考改革的要求,与高中新课改是一个很好的呼应,也给浙江高考改革一个落地的机会。

  “国家整个高考,包括考试和录取,我自己理解,总的导向是,考什么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将来全国统一规定的必考科目会很少,具体是哪些必考,哪些选考,最近就要明确下来,估计在最近几个月。方案目前还在征求意见当中,现在只是研究贯彻落实三中全会改革方案,明年高考录取方式不变。”

  减少全国统一必考科目,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

  记者:浙江高中新课改推出后,一些学校和老师有些顾虑。现在国家层面有了相应导向,对浙江新课改和高考改革会有什么推动?

  刘希平:现在国家整个高考,包括考试和录取,我自己的理解是,总的导向是给学生考什么,更多的选择权。

  现在我们高考的考试科目是全国统一规定的,将来全国统一规定的必考科目会很少,学生选考的科目范围会很多。这有助学生选择学习自己有兴趣、有学习条件、今后可能有志向的科目,能把自己更多的学习优势体现出来。

  浙江高中新课改倡导的,就是选择,让学生有更多学习选择权,老师有更多课程开发开设权,学校有更多课程设置权。但主体更多是围绕学生的选择权。有了国家层面的导向,我们会把选择权贯彻更彻底。

  高考必考和选考科目,几个月内可以明确

  记者:高考改革方案实行后,假设我参加高考,对物理没有把握,可不可以选择不考?

  刘希平:可以选择不考。这个选择权,是在确保高考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从学科专业角度,给高校一些自主录取学生的权利。

  每个高校将来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对报考学生提出选考的要求。比如这个大学可能重点偏理科,就对数理化要求更高;那个大学人文底蕴比较深,可能会对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要求更多。当然,学校也不是这样简单划分,可能将来的学校,也要分一下大的专业群,这个专业群要求学生至少在高考中报考了什么科目,才能选择这个专业。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科目考什么,学生可以选择。科目选择的总数,会有一定限制,要考虑到不能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记者:高考哪些科目必考,哪些科目可以选考,这个方案出台要等多久?

  刘希平:估计最近几个月,到明年上半年就可以明确下来。

  对学业水平考试,家长要增加关注度

  记者:那以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会非常重要?

  刘希平: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制度的设计能实现的话,我们的教育,应该能够逐步走出过度应试教育,一考定终身的怪圈。

  这当中,就要对学业水平考试增加关注度,对孩子的综合评价增加关注度,使之真正发挥作用,引导我们的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引导我们的孩子发挥他们的个性。

  所谓个性,就是我们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潜力,来做一些学习,让他多发挥长处,而不是总和自己的短板较劲。有的孩子和短板较劲,学得很累,也很苦。

  当然一些和逻辑思维紧密相关的科目,基础的语文,都是必须学的,这些基础的短板还是要补,但不是让学生把所有的科目,都学得一样。有些科目,学生学习确实有困难的,他可以放弃,选择有兴趣的科目去参加高考。

  将来的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必须都参加,但高考的计分科目考不考,可以自己选择。

  因为学业水平考试,是防止大家过度偏科,防止教育在某一方面出现明显的缺陷。而高考选取的科目,为得是发挥每个孩子的强项,便于高校选拔人才。

  高中文理分班,将来会淡化

  记者:这个设计对目前来说,非常理想了,那高中文理不分班,也在我们这个设计中吗?

  刘希平:我个人也许是个理想主义者,但教育不能脱离实际,所以在方案设计上,我们会很慎重。

  高中文理分班,将来会淡化。本来文理没那么分明,可能有人理化很好,历史也很好,所以学生会纠结,到底是学文科还是学理科,将来就不会了,学生可以学一个自己觉得最好的,并且致力于它,一直做下去。

  三中全会的教育改革指引,确实让我们很振奋。接下来我们要很好总结浙江教育在这些年做的工作,在一些重点方面,进行更大胆的探索。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学得更好一些,更有效一些,更有助他们走向成功,能在国家建设中起更大作用。

  高考招生改革,是我省下一个改革重点

  记者:浙江教育改革,下一个重点是什么?

  刘希平:高考招生改革,是浙江教育下一个改革重点。高考确实有指挥棒的作用,把高考和录取制度安排好了,不仅有利于办好大学,同时对整个基础教育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我们还将继续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把这几年的课程改革做得更实在,做得更深——高中课程改革要在选课走班上大力推进,不但选修课要走起来,必修课也走起来。在走的过程中,实现学生选择的权利。同时,我们把高中课程改革的选择性教育思想,渗透到整个基础教育阶段。

  我们还要在高校改革,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让学生学他希望学的,他学得好的,给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和专业设置权。

  我们的教材也要改,要让它更科学,更适应社会的需求,更生动。

  我们的授课方式也要改革,更多引进互助学习,讨论式学习,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小班化学习。

  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性改革也要推向深入。

  我们的办学体制也要改革,打造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格局。办一批高质量的私立学校,重点是办好高质量的私立学校,满足人们多样化选择的需求。以后依然是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

  改革有利推进了我们浙江教育的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改革永无止境,但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更满意,让教育朝着现代化更快迈进。

  高考不分文理大家怎么看

  昨天,记者采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两位教育专家杨东平和熊丙奇,及杭二中校长叶翠微,解读“探索全国统考不分文理科”对于中国教育发展的意义和必要性。

  杨东平

  高考改革总体方案

  近期就会公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告诉记者,关于高考改革的总体方案,近期就会公布,“总体方案已经定了,以后高中阶段实行学业水平测试,测试成绩纳入高考成绩,从这一点上说,高考以后没有文科、理科之说了,学生在高中的三年中,每门课都要考了。”

  这样的改革方案,就是把高考的一次性考试,分解到高中三年里,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分“A、B、C、D”四个等第,或者“合格、不合格”。“这些成绩怎么纳入高考成绩,还要细化。”

  杨东平说,以后正式的高考,考试科目肯定要减少,至于高考考几门,现在还没有定,“细则还在制定中,可能还会向社会征求意见。”

  杨东平认为,“由于高中课程已经分门别类进行了严格考试,而且可以考两次取其高者;高考时就没有必要再举行面面俱到的学科考试,可以不分文理科,并大幅度减少考试科目,也改变了一考定终身。”

  熊丙奇

  考试、招生分离

  必须同步推进

  对于不分文理科,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原来分文理科,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现在减少统考科目,不分文理科,只是考试制度的改革,没有录取制度的改革。这并没有触及核心,不分文理日后可能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他说,国外的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选修课来完成学业,同时根据大学的要求进行申请学校,我国过去20年的高考改革,一直在高考科目上做文章,从7门到6门,再到3+X,应试教育的局面并没有改观,原因在于高校在录取时还是按单一的分数从高低结合志愿投档录取,录取中每分必究。

  熊丙奇认为,实行这一改革,必须与考试、招生分离同步推进,如果离开了考试招生分离,而在现在的集中录取框架之下,实行不分文理科,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叶翠微

  预测必修课会做减法

  选修课做加法

  在全国那么多高中校长里,提出“文理不分科”想法的,杭二中校长叶翠微算是头一拨。早在2009年,他就在说这个话题了。那一年,清华大学首次允许文科生报理工科专业,理科生报人文社会科学专业。

  但是文理不分科,高中三年要学的科目会不会翻倍?学生课业负担会不会加重呢?

  “其实有很多途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叶翠微大胆预测,将来高中必修课可能会做减法,而选修课程可能会做加法。换句话说,语文数学等基础性课程,每个高中生都是必须学的,但其他课程以后很可能以选修课的面目,出现在高中生课表上。届时高考,统一只考语文数学,顶多加一门外语,其他能体现学生学业水平,体现大学招生需求的科目,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

  

【专题】改革改变生活

【专题】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国改革新征程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王玲瑛 梁建伟 沈蒙和 编辑: 金斌
的哥留守想多赚 不料上迈巴赫

的哥留守想多赚 不料上迈巴赫

每日关注
  • 情人节"超级临时工" 送花赚四五百懂包花能日进三千
  • 浙江传媒学院今天校考 大堆帅哥美女开房待考
  • 10元2箭射中带走 永嘉楠溪江景区活鸡射箭被叫停
  • 桐庐闲置农居房能租赁流转 城里人在农村也可以有房
  • 从300元降为80元 杭州一公园地下车库超低价包月
相关阅读
  • 坚持做好“三个进一步解放”
  • 行政体制改革要敢涉险滩
  • 聚焦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公平”改革的七大亮点
  • 《决定》中,那些振奋人心的亮点我们将被改变的生活
  • 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生改革十大看点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