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1月19日讯(记者 戚珊珊 周莎莎 吴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涵盖了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有人说这里面“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
今天,浙江在线记者专访了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徐彬,请他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改革措施和贯彻会议精神。
“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改到了‘决定性’,一词之差透露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往更彻底更市场化的方向转变。”徐彬认为,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突破。
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是纠结整个经济发展史的问题,本次全会同时也提到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发挥“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的作用?
徐彬的回答是,能够让市场管的就要让市场管,但也不能完全“市场迷信”,因为市场失灵会造成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等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发挥更好的作用。政府管的是宏观上的投资环境、制度供给等问题,但也要防止政府失灵,所以应该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
可以说,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那么为什么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35年后的今天又要强调“全面深化改革”?
徐彬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这个问题,他说事实上35年来我国一直按改革的主题在走,而大家之所以特别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因为这次会议既有对过去我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总结,也有对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的历史特点所作的自我反省、自我认识和自我加压。
“不可否认,这些年的发展中,我们还面临着深层次的制约科学发展的难点、困点和焦点,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些难点、困点和焦点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徐彬总结为,目标明确,措施得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