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1日讯 上周六,全国正式启动“单独”可生二孩的消息发布后,过去四天中,关于二胎的消息不断更新。
昨天,国家卫计委再次表示,放开的是“单独二孩”政策,而非“单独二胎”,也就是说,如果“单独”家庭的第一胎生的是双胞胎或多胞胎的话,那该家庭就不再适用此次新政了。
政策的频繁发布,让不少人热烈讨论起“二孩”政策,生与不生,也成为许多“单独”家庭纠结的事情。
而早在政策发布前的四个月,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的硕士研究生沈费伟,就发表了一篇关于杭州80后们生二胎意愿的调查,发现愿意生二孩的人占到47%。这个调查获得学校优秀论文的称号,其中许多调查结果很有趣,还在纠结的“80后”们不妨做个参考。
“单独二孩”政策也让许多非单独的家庭羡慕嫉妒恨,“单独二孩”政策是否意味着政策调整的终点呢?记者也就此采访了国内知名人口学专家、中国人口学会理事、浙江省人口学会副会长王涤教授。
学生调查
为什么生孩子?
近三成“80后”是为了满足亲子感情
出生于1988年的沈费伟,并不是独生子,找的女朋友也不是独生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未来组建的家庭肯定没有“二孩”指标。就是这么一个“非独”人士,从三年前开始关注独生子女们的烦恼。
“独生子女的家庭其实非常不稳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身边的一个高中同学。”小沈这个高中同学是家里独生子,但高中毕业后,在一次意外中失去生命,让整个家庭陷入巨大悲痛中。
这给了小沈很大震动,萌生生育二孩意愿调查的想法。于是,小沈利用休息时间,和同学陆续到杭州上城、下城等8个城区进行了问卷调查。
通过街头拦截的方式,共发放1200份问卷,最后收回1069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都是“80后”的年轻人,年龄在25岁以上,正处于生育期。
和父母相比,“80后”的许多观念都在改变,那么生育观有没有改变呢?沈费伟的小分队在调查中,就对生育观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80后”们在为什么生孩子这个问题上,和父母辈有很大的差别。仅4.8%的人认为生孩子是为了养儿防老,8.1%的人是为了传宗接代;而32.6%的人选择是为了家庭完整的需要,25.3%的人选择是为了满足亲子感情,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生育性别喜好上
女孩比男孩更受欢迎
而在孩子性别上,“80后”们也特立独行,46.2%的人选择喜欢男孩,53.8%的人选择喜欢女孩,女孩更受“80后”们的欢迎。
“我们同时也进行了收入水平和生孩子意愿相关度的调查,发现收入水平越高的人,越希望有多个孩子。”沈费伟说,女孩子比男孩子受欢迎,从某种程度上说明,“80后”们的社会压力比较大,如果生女孩子,经济压力会小很多,所以在性别喜好上,女孩子们打了一个翻身仗。
在孩子的人数上,“80后”们也不太喜欢“多子多福”的想法,48.8%的人喜欢1个孩子,47%的人喜欢2个孩子,还有1.7%的人连一个孩子都不愿意生。“80后”的生育需求没有父母们那么强烈。
在生育孩子的年龄上,“80后”们也呈现出晚婚晚育的情况,受调查的群体中仅30%的人已经结婚,结婚人群中还有74.3%的人还没有孩子,有孩子的人中40.9%是在25至27岁之间生的第一个孩子;而对于这些已经生了一孩的人中,仅10%的人有生二孩的意愿。而在未婚未育的人中,61.9%的人计划在27至30岁之间生孩子。
“我们的调查主要在城市抽样,所以更多反映的是城市“80后”们的想法。”沈费伟说,在城市生活的“80后”们,因为买房、生活成本等经济因素,呈现了晚婚晚育,以及生育需求不强的情况,所以虽然现在单独也放开生二孩了,估计生育高峰不会出现像大家想象的那种爆棚的情况。
专家访谈
全面放开二胎离我们有多远
对于我国放开单独二孩的生育政策,国内知名人口学专家、中国人口学会理事、浙江省人口学会副会长王涤教授说:“这个政策在我们人口学的研究者看来,并不一定能带来人口生育高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反而希望能借由这个政策,使低迷的生育率有所回升。”这次国家出台的政策,将以往的“稳定低生育水平”表述方法改成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从我们对人口发展的认识上来说,这是一种进步。
2009年底,一个涉及江浙沪三地基层计划生育干部的大型调查启动,王涤教授作为浙江课题的牵头者,对我省的计生干部进行了调查。课题组之所以选定江浙沪三地,是因为这三个地方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国领先。
“调查显示,我省大约有54.5%的计生基层干部希望能够直接实现所有家庭都放开二孩政策。”王教授说,多年来她和国内的人口学专家们一直为推动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做努力,目前先放开单独二孩的调整,也是一种前进,不过这种调整在人口学家看来并没有调整到位,未来还需要再次调整。
为什么没有到位?王教授给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社会生育弹性,另一个是妇女总和生育率。在我国推行计划生育前,西方国家、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都推行过计划生育,有效地降低了人口数量。但是不久后,他们陆续发现生育水平持续低迷导致人口结构出现偏差,开始重新调整生育政策,鼓励生育。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重新拉高生育水平。
“为什么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会让社会人口的生育弹性变小呢?这和人们的生育观念有很大关系,一旦大家形成了少生的观念后,就很难再扭转回来。”王教授说。
实际生育率低于生育意愿
国内从30年前开始,也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3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功,是世界上控制人口最成功的国家,但是长期推行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也使大家的生育观念发生很大改变。在江浙沪三地的大型调查中,王教授发现,我省的70后、80后和90后的生育意愿呈现下降趋势,年龄越轻生育意愿越弱。而且在常态情况下,实际的生育率一般还会低于生育意愿的调查结果。
“国内不少人担心,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会不会导致一个生育高峰?其实从我们人口学家看来,预期中的生育高峰并不一定会出现,如果出现婴儿增多的现象并不可怕,短期之内是一种生育补偿现象,社会生育很快会纳入正常轨道,同时也说明,目前我国的生育弹性还没有完全失去。”王教授说。
而从妇女总和生育率来说,有研究表明,只有当人类社会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孩子的个数达到2.12个,社会人口的更替才正常。王教授认为,中国人口要实现一个长期均衡发展,人口政策必须在社会生育弹性完全失去之前,尽早调整到位,最起码要实现每对夫妇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晚婚晚育
对人口自然结构影响不可忽视
当然,30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是带了一些可喜的变化的,最明显的就是生儿育女区别逐渐被淡化,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观点也在发生变化。
“一个家庭只能生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大多数家庭都无法选择孩子的性别,所以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有了孩子都很开心。”王教授说。
30年来,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独生子女的庞大群体,随着独生子女陆续参加工作,也开始反哺父母辈,女儿也能养老的观念逐渐得到接受,所以对于儿女性别也逐渐淡化。
目前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晚婚晚育,这样的现象会使得两代人之间的更替时间逐渐拉长。王教授说,比如以前人大多20岁左右生育,100年内就会产生五代人,人口的更替也比较快,如果当每一代人都推后5年生育的话,100年内就只产生四代人,如果每代人再往后推5年,100年内就只能产生三代人了。晚婚晚育对人口自然结构的影响不可忽视。
“当然现在医学技术发展了,晚育的风险也不再像以前一样难以控制了,而且社会压力增大,使得晚婚晚育很常见,我们不反对晚婚晚育,也不反对年轻人早一点生育。”王教授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