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巴扎天,来自江苏常州的援疆医生们都会忙碌在乌恰县的各个乡镇,由他们创建的“医疗巴扎”使许多的柯尔克孜族老乡的疾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11月17日,常州援建乌恰医疗工作组组长、乌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戴虹告诉记者,自2010年底常州援建乌恰以来,援建医疗队发挥集体智慧,因地制宜创新援建机制,开创性地将“医疗巴扎”纳入援建工作当中,每个月组织三到四次“医疗巴扎”活动,受到当地广大农牧民的赞誉。
巴扎在哪开,哪里就有援疆医生的“医疗巴扎”,有时一个巴扎天,“医疗巴扎”的接诊人数就可以达到2000到3000人,医生们忙到连饭都来不及吃,直到送走最后一个病人。
戴虹说,对于援疆医生来说,忙碌辛苦并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现场就诊的模式,既给乡亲们看好了病,每年又能将乌恰县ll个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轮训一遍,3年来轮训了三遍,此举,彻底提高了当地临床医疗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
据了解,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先后来到乌恰县的11名常州医疗专家根据该县医院实际情况,以技能援助为突破口,制定了一对一帮扶计划。他们将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把手地传授给当地医疗工作者,三年来,共为该县培养40名专业医疗骨干,举办小型培训班200多期,培训重点医疗人员三千人次,为当地诊治病人上万例,填补了县医疗科技空白项目6个,使当地整体医疗卫生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截至目前,常州已向该县捐赠价值6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援疆医生还结合当地实际,为当地医院创建了一套临床路径诊断模式,打造特色专科,创新推出“专家现场手术演示”医疗技术帮扶方式,邀请常州各类专家来乌恰进行现场手术演示,通过视频向当地医生进行直播手术过程,取得了很好的传帮带效果。
戴虹告诉记者:“人才的培养是医院发展的根本,通过医疗队帮扶后,我们把部分重点培养的当地医护人员带回常州进修,让他们继续在相同专家指导下学习,采取这种连续接力和强化培带的方法,相信相关医护人员能真正学到技术,从而培养当地自我发展能力,培育‘造血’功能,使乌恰县的医疗水平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