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2日讯 “世界问候日,我想对你说,在金华的我想念在温州的你……”昨天是第40个“世界问候日”,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许多人都发出了类似的帖子。许多人用各种方式回应着这个节日,也有人表示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存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忙碌穿梭的你,有和身边的人问好了吗?
主动打招呼却被当成“空气”
记者在网络上做了一份问卷小调查,被调查的30名市民中,九成的人表示,在楼道或电梯里碰到陌生人不会主动打招呼。大多数人认为,无缘无故与陌生人打招呼“很奇怪”。
一年前,胡女士家对面搬来了新邻居,新搬来那一天,两家人见面都相互点了点头,这就算是“初次见面”了。后来有一天,胡女士正打算出门,恰好对门的女主人回家,胡女士冲对方一笑,刚想开口打招呼“回家啦?”结果发现对门邻居根本就没拿正脸瞧她,而是自顾自地低头脱鞋进屋。胡女士怔了一下,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这还没完,新邻居随后进了家门,只听“砰”的一声,大门就在胡女士面前重重地关上了。原本心情不错的胡女士当场石化。“那时的感觉就是完全不被人所尊重。”遭遇了这样的尴尬之后,胡女士称自己再也没勇气主动和对门邻居打招呼了。
市民刘女士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光,当时学校里有很多日本、韩国留学生,虽然长得和中国学生差不多,但很容易区分,那些乐此不疲地和过往陌生人说“你好”的便是韩、日留学生了。“当时还觉得他们怪怪的,现在想来,这种坚持与陌生人打招呼,不怕被当成‘空气’的精神真是颇为难得。”
孩子往往比大人更会打招呼
三周岁的男孩柯小南嘴巴很甜,也很有礼貌,遇到不认识的邻居,都会很主动地大声打招呼:“阿婆好!”“阿姨好!”甚至走在路上,会和各种看到的东西打招呼,比如“小猫,你好!”“大卡车,你好!”周边邻居都很喜欢他。柯小南的奶奶张女士称,从小她就教孩子要主动与人打招呼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养成了主动打招呼的习惯。
“我都教育孩子要主动与人打招呼,但自己却做不到。”说起“问候”的习惯,市民董女士说,她六岁的孩子比她更懂“礼貌”。董女士称,自己在小时候也是个会主动与人打招呼的孩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嘴就越来越难张开,仿佛开口跟人打招呼成了一种莫名的负担。
老小区的招呼声远大于新小区
市民柯先生在做问卷调查时大发感慨:“如今QQ、微博、微信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圈子。许多人都有着这样的一个困惑:觉得自己和曾经很熟悉的朋友变得陌生了。有时候一桌人相约吃饭,可是饭局却异常冷清,‘低头族’们默默地玩着手机,时而眉头紧蹙,时而对着屏幕傻笑。通过虚拟网络的问候多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问候和关心却少了。”
温州民俗专家金文平认为,由于早年,大家住在一个院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洗衣烧菜做饭都在同一个地方,同打一口井水,同用一个灶台。邻里和睦,打招呼也显得亲切自然。如今大多数人住进了公寓大楼,平日里邻里沟通少,自然而然招呼也便少了。
在市区上村某老小区住了20多年的徐先生对此深有体会,老小区里都是老邻居,见面打招呼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反观我去年刚结婚的表哥,他说搬进公寓楼快一年了,对门邻居姓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碰到打招呼了。”
此外,打招呼的方式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从困难时期流行的招呼语“你饭吃了吗”,再到后来的“最近在哪里潇洒”,而今熟人间的招呼语用到了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比如“听说你升职了,怎么也不‘喜大普奔’一下”、“听说你相亲遇到个‘白富美’”之类。
-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微信公众平台正式启用
- 微信支付与支付宝钱包掐上了 打通了O2O的最后一环
- 朝晖银杏林渐变“土豪金” 大批粉丝赶来拍照晒微信
- 微信上征询减肥方法 “微友”却乘机教唆吸毒
- “美人计”与微信齐上场 糊涂老爸棒打“鸳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