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4日讯 【决定是这么说的】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
“我这两天老感觉心慌、头晕,我已经预约了浙江医院的专家下午过去看看,如果我早搏得确实厉害的话,可能需要住院一段时间。”昨天一早,杭州西湖区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吕晶接到86岁的刘志浩老人的电话。于是,上班后不久,她就带上血压计等简单的检查设备赶去刘大伯家中。
吕医生既是西溪街道的社区医生,也是刘志浩老人和老伴的家庭医生。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思路提出:“将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而吕医生与刘大伯之间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关系,就是对此很好的体现。
【浙江是怎么做的】
早在2012年6月,吕医生就跟刘大伯家签了份《杭州市社区健康管理服务协议书》,从此,吕医生就成了刘大伯和老伴郑启兰的家庭医生,她必须为两位老人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并优先为他们开展全科诊疗服务;而两位老人则应及时将自身的健康状况告知吕医生,积极配合医生服务。
有事时打个电话咨询一下就好
刘大伯的家在杭州文二新村,平常就跟小他一岁的老伴住在一起。高血压、糖尿病是两个人共同的老问题,长期都靠吃药解决。但今年以来,刘大伯的冠心病好像出现了加重迹象,经常会出现心悸、心慌的症状;郑阿姨则出现了轻度痴呆,整天吃得少、睡得多。虽然有保姆照顾,但仍然让不能在身边尽孝的子女非常担心。
幸好,吕医生出现了,她签约成了两位老人的家庭医生。“吕医生帮我们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每个月都会上门来帮我们量血压、测脉搏、问病情,她来看我们的时候都是微笑着问长问短,就像自家的孙女儿一样,感觉非常亲切。”郑阿姨点点头说,现在时间长了,他们对吕医生已经有了依赖性。
吕医生还给他们留了电话号码,有健康方面的问题只要打个电话问问就好。记得在去年开春时,因流感高发,社区建议抵抗力相对弱一点的老年人注射流感疫苗,刘大伯一下子吃不准,就打电话咨询吕医生。
刘大伯家的保姆晚上要回自己家。就在前段时间,老伴半夜发冷,起初以为是低血糖导致,但晚点再测体温,发现发烧到38℃,刘大伯担心得手足无措,想想还是打电话问问吕医生比较好。最后在吕医生的建议下,郑阿姨吃了点对症的药,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
刘大伯说:“正因为有了吕医生这位家庭医生,我才更宽心。吕医生在一次次上门服务中发现我老伴的血压偏低,然后就嘱咐我们加强观察,最后发现是降压药的问题,后来停了药就好了。万一低血压问题没能及时发现解决,对于我们这种身体不好的老年人来说,真不知道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杭州已有223.68万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
刘大伯与郑阿姨已经享受到的服务,并非是政府对退休老干部的特殊待遇,而是很多社区居民都可以得到的家庭医生服务。近日,记者从杭州市卫生局了解到,自2012年初以来,到2013年10月为止,杭州已有223.68万人与所在辖区社区医生签订了健康管理服务协议,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据吕医生介绍,家庭医生除了需要定期上门服务、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管理外,当遇到社区医院难以解决的医疗问题时,他们还有义务帮忙联系大医院。就拿她几个月前碰到的一位居民来说,这位居民感觉身体不适已有一段时间,血液检查甲状腺指标有点异常。她怀疑是甲减,但不能确定,所以就帮这位居民预约了杭州市一医院的专家。
“以前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告诉居民去大医院就好。但现在我们得帮他们介绍相应的专家,加上现在很多专家会到社区医院坐诊,且有些专家号在社区医院就可以挂到,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也得做足服务,以免居民在求医问药过程中走冤枉路、花冤枉钱。”吕医生说。
经过近几年来的信息化建设,到2013年10月为止,杭州已有790万人建立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占常住人口的90%以上。有了这份特殊的档案以后,只要他们在杭州市级医院或是社区医院看病,所有的诊疗信息都在其中,家庭医生可以随时了解你的健康状况。
另外,对于越来越庞大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人群,社区医生也得进行系统的管理。目前已有60万高血压人群和14万糖尿病人群,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而这些监管工作也主要由家庭医生负责。
展望:社区医院的药物种类会越来越丰富
虽然,刘大伯和郑阿姨对吕医生这位家庭医生满是夸赞,但他们对目前社区医院所能提供的服务还不是完全满意。
其一是配药问题。“我每天都要吃1种降压药、3种降糖药、2种冠心病的药,另外还有速效救心丸等10来种药,但在社区医院只能配到两三种,其它的药我还得跑到大医院里配,那还不如一次上大医院都解决比较好。”刘大伯说。
类似的问题他听周边很多的老年人说起过。如果社区医院连居民长期需要的药都不能满足,则会导致那些原本想在社区医院看病的居民,只能无奈往大医院跑。所以,增加社区医院药品的种类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二是病房问题。刘大伯因心脏不好需要住院,但担心家里有轻度痴呆的老伴,所以就很纠结。他觉得如果社区医院里有家庭病房,他可以在不治疗的时候回家看看,那么自己的治疗和照顾老伴都不会耽误。
【专家是这样看的】
范柏乃:
分级诊疗模式
有助于节约医疗资源
专家名片:范柏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我们现在医疗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大量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医院中,基层的社区医院却基本没有好的医疗资源,于是就导致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却相对很空的状况。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思路提出“将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就是国家接下来要重点建设基层的社区医院,从而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一方面是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通过将大医院与社区医院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更加明确小病不出社区,遇上大病由社区医院转诊到大医院,治疗后再回社区医院康复的科学诊疗模式。让社区医院与大医院权责明确了,才能引导看病人群进行合理分流,老百姓才不会一有不舒服就往大医院挤。
另一方面,社区医生要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所谓的契约关系就是个合同关系。社区医生与居民签订一个健康管理和服务的合同,双方都有责任来合力管理好居民的健康,当居民身体感觉不适时,应该主动找到自己的家庭医生解决,尽量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同时,签约的家庭医生应该给居民提供预防、保健、治疗的一体化服务,重点是要想办法让居民少生病。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同时,还有助于节约医疗资源。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