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嘉兴长住桥港发黑发臭的“墨汁河”,经过大半年的清淤绿化,如今清澈如许,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黄岩城区王西外东浦违法搭建、隐患重重的“棚户区”,改造后变身为工业设计和创意中心,成为当地模塑工业设计基地的“大本营”;
昔日穷乡僻壤的安吉横山坞村,关闭村办的几家污染企业后,很快有资本进驻,建起农业观光园……
一年来,朝着天蓝水清的追求,瞄准打造美丽浙江的目标,我省以治水和“三改一拆”为突破口和抓手,综合整治城乡环境,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随着一场大规模的治水行动在浙江大地轰轰烈烈开展,三改一拆(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和拆除违法建筑)、四边三化(在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开展洁化、绿化、美化行动)等系列“组合拳”一一出台,美丽浙江正展开一幅新的画卷。
铁腕治水
不信绿水唤不回
浙江是江南水乡,但这些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一些地方的清丽风貌正在远去。面对2012年的32个省控地表水断面劣V类,31.7%的断面达不到功能区要求的严峻现实,面对全省百姓对天蓝、地绿、水清的呼唤,省委、省政府按照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在今年年初打响了治水攻坚战。
“转型必先汰劣,治污必先治水。”各地深刻认识到,问题在水里,表现在岸上,根子在产业。要用治水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流域,支流水质最差的是浦阳江。中国“水晶之都”浦江县的水晶产量曾占全国80%以上,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在产出璀璨耀眼的水晶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废水、固废,令溪河浑浊、鱼虾绝迹。今年4月26日,浦江县立下“军令状”,打响治水攻坚战。短短半年,全县取缔水晶加工户10330家,拆除违建207万平方米。如今,浦阳江各项污染指数明显下降,今年1至10月,浦阳江上仙屋出县断面氨氮、总磷分别比去年同期好转40%和28%。
以浦阳江整治为样本,钱塘江、甬江、苕溪、瓯江、曹娥江、飞云江、鳌江、椒江等八大水系整治全面展开。
平阳全城吹响“治水”集结号,还母亲河鳌江清秀面庞。平阳取缔沿河54家无证照企业,启动沿河企业入园工作。在尚无市政污水管网的村庄,村民把污水集中纳入池沼中,经过厌氧处理和沙石沉淀,种上美人蕉等善于吸收氮磷的水生植物。截至目前,已建成农村人工湿地200多个。
嘉兴在全省首个推行工业企业污水全入网工程,三年时间完成8799家未入网企业整治,并拆除违建猪舍478万平方米。截至10月底,河流Ⅲ类、IV类水质断面从年初的0个增加到了25个,劣V类水质断面从70个下降到19个。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表水221个省控断面,I至III类占63.3%,县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86.4%,已基本实现全年要求。
三改一拆
腾出发展新空间
我省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遇到了城中村、城郊接合部等区域存在不少违法建筑的问题,原先大量旧住宅、旧厂区、城中村的存在也严重影响资源有效配置,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省委、省政府今年3月顺应时势启动“三改一拆”行动,通过“三改一拆”推动民生重点工程建设,腾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空间。
“三改一拆”在行动,浙江重新铺排一路风景。
城市主要道路、河道、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和商业街区、车站码头、公园广场、文化体育设施等公共场所的形象大为改观,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大为改观,美丽家园让梦想照进现实。
统一城乡规划,节约集约用地,腾笼换鸟。“三改一拆”行动结合经济提升发展,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到的实惠。
遂昌云峰街道对农村危旧房进行改造,腾出大量的低丘缓坡空间用于工业发展,使街道悄然由农业乡镇向工业强镇转型。同时,数十家工厂入驻生产,解决了大批拆迁户、附近农民的就业问题。
温州市大学科技园通过对原有的老工业区进行改造升级,让低小散企业退出市场,吸引优质产业入驻,形成高端产业集聚。科技园有关负责人表示,改造升级后,同等面积的产出将增长50%以上。
湖州振兴阿祥集团积极配合“三改一拆”工作,拆除了2万平方米旧厂区。“省里的‘三改一拆’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转型升级有政府引导,也是我们企业自身的要求。”振兴阿祥集团行政部部长庞晓忠说,原来效益低、污染重的电缆厂和印染厂拆除后,将建成年产2000台水稻收割机、玉米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生产项目。旧厂房改造前,这片厂区每年效益不过两三千万元;改造提升完成以后,预计年收益将提升到1.7亿元。
今年1至10月,全省已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129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三年目标任务;累计进行“三改”12233万平方米,已完成三年目标任务的87.4%。截至9月底,浙江拆出违法占地8.9万亩,腾出改造用地5.9万亩,相当于浙江土地供应量的二分之一,有效缓解了供地不足。
生态富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必然是两难吗?一个不到400户人家的小山村或许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临安市天目山南麓太湖源头的白沙村,不少村民办起了农家乐。今年,政府投入扶持资金统一建设高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水更清,景更美,打响生态旅游牌。今年白沙村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
白沙村的故事,是我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阐释。
十八大以来,我省从“坚持生态立省方略,加快建设生态浙江”,到提出“建设美丽浙江”,继续深入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四边三化行动。
环溪村曾是桐庐环境最脏乱的村庄之一,村口的应家溪被当作垃圾场。如今,全村600多户都连通了污水管道,建成了9个污水处理池。包括环溪村在内,今年桐庐18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全覆盖。该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农村发展资源,今年上半年启动了“一乡一业”工程,以好山好水好空气为依托、原汁原味原生态为卖点,着力壮大现代观光农业。
好山好水不仅能“当饭吃”,还能“引凤筑巢”。近年来衢州凭借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龙游对全县范围内的生猪养殖污染实行全域治污,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养猪场(户)一律予以关停拆除,并对造纸行业全面治污,构建长效护水机制,日前引来伊利集团投资5亿元的大型乳业生产项目落户。
到10月底,全省关闭了273家铅酸蓄电池企业中的211家,1544家电镀企业关停405家,造纸企业关停107家,占总数的45%。电镀行业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利税在产能和产值均下降的情况下增加6.9%。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6%,利润总额却同比增长14.7%,同比提高28.7个百分点,一减一增,勾勒出的正是一张产业转型升级的上扬曲线。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