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他们离开嘉兴这片润土,义无反顾踏上了沙雅这块陌生的土地;如今,他们将接力棒交给了下一轮援疆干部,依依不舍地挥手和洒下汗水、付出真情的第二故乡告别——
三年援疆路一生胡杨情
不是所有的树都耐得住干旱,但胡杨做到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耐得住艰辛与寂寞,但嘉兴援疆干部和人才做到了。3年过去了,当他们要挥手跟沙雅告别时,心头涌起的是不舍的真情。前不久,记者来到新疆沙雅,倾听了援疆干部和人才在沙雅工作生活的艰辛和快乐,感受到了他们与沙雅人结下的深厚感情。即将凯旋的嘉兴援疆指挥部指挥长祁海龙说,援疆是一份责任,是一种考验,也是一个平台,3年下来,援疆干部和人才已把沙雅当成了第二故乡,难以割舍,当看到一个个民生工程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看到12400户搬进新居、18万人喝上放心自来水的时候,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沙雅县城乡一体饮用水工程于2013年6月5日正式供水
援疆是一种责任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自2010年6月以来,我市选派了43名援疆干部和人才支援新疆沙雅县工作。3年多来,我市实施援助项目36个(其中援建项目22个、智力项目14个),项目总投资12亿元,其中援疆资金2.9亿元,对口援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沙雅县社会经济发展。市援疆指挥部党组织被浙江省委表彰为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援疆指挥部被浙江省政府表彰为全省重点建设项目立功竞赛先进集体,沙雅县医院嘉兴医务楼项目和沙雅县嘉兴第一实验学校获得新疆建筑工程“天山奖”,沙雅县医院嘉兴医务楼项目还获得浙江建筑工程“钱江杯”。此外,还有99人(次)分别受到浙江省、新疆自治区、嘉兴市、阿克苏地区、省市援疆指挥部的各类表彰奖励。
张海琴援疆前是平湖黄菇卫生院的医生,2009年她赶赴四川参加灾后重建。去年8月,她又作为援疆人才来到了沙雅,目前在沙雅县医院妇产科担任副主任一职。张海琴说,因为丈夫全力支持,所以她没有很大的后顾之忧,“女儿才10岁,我老公不太会做家务,家里有点乱。不过乱就乱点呗,只要他们吃饱穿暖就行。”
张海琴深知作为援疆医生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来到沙雅后,她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她说,沙雅县26万人口只有这么一个产科,一年下来,要接诊4000多名产妇,“我当了10年的医生,加起来也没这一年多见的病人多,而且不少是危重病人。”白天忙,晚上也常常得不到完整的睡眠,曾经一个晚上做了6台手术。“作为援疆医生,我在手术中一定要掌握‘稳’和‘准’的原则,绝对不能出医疗事故,责任重,压力也很大。”张海琴说,曾经遇到一个情况非常严重的危重病人,嘉兴的援疆医生全部进了手术室,大家一起想办法,终于将产妇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手术之后,嘉兴的援疆医生还为产妇捐了款。
2012年7月2日,嘉兴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祁海龙向沙雅县嘉兴第一实验学校学生发放爱心书包。
援疆是一种考验
沙雅县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北靠天山,南拥大漠,面积相当于浙江省的1/3,却有超过80%的土地是沙漠。
沙雅风光很美,但常有风沙满天的时候,遇到恶劣大风天气,从不远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卷起的沙尘,铺天盖地而来,就算关住窗户,也会钻进来,使人感到呼吸困难。长时间处在这种环境中,心情有时也会变得灰蒙蒙的。沙雅气候干燥,冬天稍不注意就会皮肤皲裂、鼻子流血。
在采访援疆干部和人才的过程中,大家都说,这些生活上的困难其实不算什么,他们来之前就有思想准备,来了之后也能顺利渡过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的不适应关。对他们来说,最大的考验是战胜孤独寂寞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在援疆的干部和人才中,很多是未成年孩子的家长,他们为了大家舍弃小家,每当夜深人静,躺在床上面对天花板的时候,对家的思念挡也挡不住。曾有一名援疆人才,孩子很小,某一天晚上,他抑制不住对家人的思念,放声痛哭。
嘉兴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陈胜说,援疆干部和人才中有不少是抱着理想和激情,带着浪漫主义的想法来沙雅的,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远离家人同事朋友的惆怅会涌上心头。指挥部十分重视队伍建设,设立了健身房和阅览室,每月过一次集体生日,两三个月举办一次文体活动,尽可能为援疆干部和人才营造家庭的氛围。“令我们感到骄傲和欣慰的是,我们的这支队伍不仅有敬业奉献、争先创优的精神和干劲,还能艰苦地克服困难,渡过了孤独寂寞关。”
蔡林翔正在沙雅县医院为病人治疗。
援疆是一个平台
蔡林翔援疆前是嘉兴市第一医院肾内科的主任,到了沙雅后担任县医院副院长一职。他说,援疆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
新疆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整个阿克苏地区只有阿克苏地区医院和库车县医院有血透室,沙雅的病人如果要做血透,必须赶很远的路,非常不方便。蔡林翔作为一名专科医生,到了沙雅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沙雅县医院建立血透室,既方便了病人,救助了危重病人,也提高了沙雅县医院的医疗水平。“这件事情是我从零开始,克服重重困难做起来的,没有援疆这个平台,我不可能做成这件事。”蔡林翔觉得非常欣慰。此外,他还牵头建立了嘉兴——沙雅的病例远程会诊中心,这也是嘉兴援疆项目之一,有了远程会诊中心后,嘉兴的医生就能相隔千里,帮助沙雅的医生更好地开展医疗服务。“这件事也让我非常有成就感。”蔡林翔说。
沈育昌原来是嘉兴第五高级中学的化学老师,援疆后他成了沙雅二中的副校长。在这个位子上,他抓起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搞起了“青蓝工程”、“说课比赛”、“优质课比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沙雅二中教师的观念有了改变,也尝到了甜头。从去年9月到现在,44名教师获得了各种奖项,其中获得全国一等奖一个,新疆自治区一等奖一个,今年高考的重点上线生比去年多了13个,本科上线率上升了3.5%。“援疆给我带来的收获很大,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也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沈育昌说,有了援疆这个平台,他做成了一些事,非常有成就感。
三年留下深厚感情
一转眼3年时间过去了,援疆干部和人才早已把沙雅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而沙雅人也把援疆干部和人才当成了自己的好友。
嘉兴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陈胜说,刚到沙雅,他们就主动上门和当地干部居民沟通交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很快就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称自己3年前还是个江南秀才,如今却成了西北汉子,不少沙雅人见了他,亲切地叫他“儿子娃娃”。
27岁的努王古丽·莫沙是沙雅援疆办的科员,经常和援疆干部或人才打交道。她一进嘉兴援疆指挥部,不管是指挥长还是一般干部,都会像老朋友一样和她聊上几句,有时还互相开个玩笑。“从嘉兴来的援疆干部或人才几乎都是我去接的,我们的感情当然不一般啦。”
说起嘉兴的援疆项目,努王古丽·莫沙如数家珍,并转达了她从当地听来的各种夸奖。“和他们在一起工作,非常愉快,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要走了,我当然舍不得啦。”
听说第一批援疆干部即将离开沙雅,不少沙雅人见了他们就表达不舍之情。陈胜说,不提起这事还好,一提起,真的依依不舍。
接过接力棒再创辉煌
王碎社是继祁海龙之后的新任指挥长,一到沙雅,他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熟悉情况、梳理思路、争取项目资金。在深感荣幸的同时,他觉得责任重大,压力很大,“新一轮援疆的要求更大,既要建设好民生工程,更要增强受援地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能力的提升,而资金又相对缺乏。”
王碎社说,嘉兴援疆指挥部已确定下一轮援疆工作的重点:一、突出抓好就业、产业、职业技术教育工作,提升当地百姓的就业能力;二、突出抓好富民安居、教育、卫生、饮用水安全等民生工程的建设,提升援建工作的实效;三、突出抓好“智力援疆”工作,提升当地干部的素质;四、突出加强自身干部队伍建设,展示嘉兴援疆干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