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2日讯 十亩地,种药材、萝卜、番薯、水稻;养一头牛、五头猪、几十只鸡鸭。早上6点,忙到晚上10点,一天忙活农活十几个小时,一个人种8个人的地,这样的“超级农民”,不算强悍算什么?一天打理这么多农活,你忙得过来吗?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对古代农民劳作的生动描绘,但是用它来形容磐安县高二乡上屋基村的农民王森孔还远远不够。王森孔日未出就起床干活,夜里还要出去放牛,这样的艰苦劳作他已经坚持了30年。
在他身边的很多农民兄弟们,纷纷丢下锄头,进城打工。而王森孔却依然在坚守,坚守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默默而勤劳地耕耘着,日复一日。他说:“如果农民都不种地了,大伙儿吃什么?”如此原味的农民,恐怕在今天已经不多见了。
勤劳是他最大的优点
几天前,记者跟踪采访了这位48岁的磐安农民。清晨5点半,天蒙蒙亮。老王又迎来了日复一日的劳作。王森孔起床后第一件事是喂猪。一看到主人,猪都迫不及待地爬上墙头。
去年,老王开始养起了猪,这只大母猪已经为王森孔产下两胎25头猪,现在又怀孕了,估计近两天就能生产。王森孔把猪养得很膘肥,已经卖了20头。
老王自己住的是两层泥土房,后来盖的猪圈却是砖瓦房,还比主人的老房子建得更高。
“20头猪卖了4.7万元。”他说,如今,还剩下5头猪还没有卖,预计可以卖1.5万元。
喂完猪,妻子也已经准备好了早餐。干活的人早上要吃米饭,才有力气干活。菜非常简单,是昨天晚上的剩菜。10分种后,王森孔就挑担上山挖萝卜,老王个子不高,可是力气大,三下五除二就拔好了一担萝卜。
老王一掂量,估摸着一担有70多公斤。“你挑得动吗?”记者问。
“我挑得动。一天下来,我得挑上十几担。”老王的干劲的确过人。
一个顶八:10亩地6种作物
老王所在的这个村,就只有他们兄弟两家。王森孔的母亲已经81岁了,年纪大了不再劳作,他的妻子身体也不好,儿子和弟弟一家都在外面打工,因此,8个人10亩土地,都压在了他一个人的肩膀上。
就他一个人,要种10亩地。“种得过来吗?田地这么多?”记者很疑惑。王森孔一脸憨厚,呵呵笑道:“慢慢种嘛。”他天生乐观。也有不少人这样问过他:“慢慢种?都早出晚归,这样不觉得辛苦啊?”他都一律回应:“不辛苦。”
10亩地,什么需要种什么,王森孔种的东西五花八门,足有五六种作物。主要种药材白术和贝母,搭配以猪粮萝卜和番薯,还种水稻。他舍不得浪费一寸土地。
“番薯有一万斤,萝卜有一万斤。”老王扳着手指头说。
除了种地、养猪,精力旺盛的老王还养着一批鸡鸭,鸡有20多只,蛋就下在碾米机上。公鸡互斗,鸡鸭打架,给冷清的庭院增添了热闹氛围。
最快乐的时光是“过年”
每天早上天蒙蒙亮,王森孔就会把“房门”打开,让鸡鸭们出门觅食。门前是一块两个篮球场大小的空地,还有一个种满荷叶的小池塘。这里有虫子、小野果、中草药,它们吃饱了,就会跑到屋后的山野里去玩。日落时分,鸡鸭成群结队自觉地回到鸡窝里,王森孔还会给它们准备一大杯自家米粒当晚饭。
晚上6点,日落天黑。老王打着矿灯拔完最后一担萝卜回家吃饭。记者总以为,忙活大半天了,得该洗洗睡了吧?可老王还没忙完。
由于白天干农活缺时间,老王晚上还要放牛。最多的时候他养过三头牛。山村的道路崎岖不平,但老王早已如履平地。现在,他养着一头牛,把牛拉到山间田地放一放,一放就是两个多小时。老王说,自己15岁就开始放牛了,这一放牛就是30多年。
放牛回来,已经是晚上9点左右,老王又没歇脚,他还要清理猪舍,准备新一天的猪粮。晚上10点,王森孔才能停下一天的活,和妻子一起看看电视。
对老王一家来说,日子平平淡淡才是真,一家人从来没什么娱乐活动。辛勤的劳动,似乎是永远的主旋律。记者问及“最快乐的时光是什么时候?”他回答:“是过年。”
他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话不多。对于妻子徐桂英来说,每天等着丈夫回家,就是最大的快乐。
每天清晨,丈夫一骨碌翻身起来,出门做农活,徐桂英就一直很牵挂,至于她自己,每天就琢磨着做一锅热腾腾的饭菜,然后在懒洋洋的阳光下,坐在屋前的空地上,等着他家的男人回来吃饭……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