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百多户家家生产索面的南山村,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农家还在做索面,如今索面卖得贵卖得好,让他们在村里变得自信起来。
浙江日报讯 瑞安青年杜克返乡,寻路有300多年制面历史的南山村。9个月来,南山村的手工传统美食索面,在杜克的网店“南食召”里创造销售传奇,卖得贵且卖得好,被追捧到时常断货。
此前,手工索面在瑞安乡野的生产逐渐式微,仍在生产的农户多视之为“鸡肋”,失去了靠它增收的信心,如今,它一脚跨上了14.6元两股(折合每500克18.25元)的“天价”,卖到了从不知其为何物的北京上海白领手里。
突破观念框架,重塑传统魅力,迈上价格高位,杜克做来轻轻松松、水到渠成。眼看面条身价陡增,南山村人和周边的农户,看得目瞪口呆,疑问重重。
问路索面传奇,我们重新“定价”乡野间古法手作食品的魅力。
南山村人吃了一惊:
索面居然贵过猪肉价
挥动青春的
魔法棒
网店“南食召”的店铺装修,是白领们青睐的文艺风格。首页上的照片定格南山村的青山如黛,手工晾晒索面的画面富有田园诗意。店铺里食品的包装也走复古风,拦腰以红纸封缄,加以牛皮纸、竹简式的外包装。
对“明星产品”手工纱面,店铺强调淳朴古法和悠久传统,开宗明义介绍:“纱面,又称索面。索面是浙南特产,瑞安南山村的古法手工纱面,拥有三百多年的制面历史。”
面条还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那个手工面条。放进“南食召”,被杜克这样推介,就像挥过了魔法棒,零售价从每斤7元陡然变成了18元多。从2月26日网店开张,现两股约400克的手工索面销售已突破万份,眼下是销售旺季,索面每月销售在2000份左右。
零售卖出这个价格,让南山村人吃惊。村里索面的批发价是4.8元左右每斤,一直稳定。但杜克一次次来拿货,一开始开出的收购价就是6元,这让被选中供货的林法干师傅和妻子施美菊好奇,也驱动他们特意上网去看过零售价。看图片上那些美丽的食品就出自自己和哥哥林法柱的手工,法干有些自豪。但更多的是羡慕,他赞叹杜克“聪明”,更有些摸不透这个年轻人的本事。
在邻近的索面专业村篁社,索面合作社社长林上星一听这零售价直呼是“天方夜谭”。经营合作社14年,他与农户签订协议统购统销,把篁社的手工索面卖到各大市场,随行就市,收购价如今稳定在4.3元每斤,商店的零售价也就在六七元,今年合作社的销售额已经做到500多万元,产品同样供不应求。
“网店卖出这个价格?真的?”林上星目瞪口呆。其实这几年林上星一直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在机器生产索面的包围下,“市场这样”,他感觉温州索面的价格瓶颈难以突破。加上手工量产对体力的要求,一户农民一年的索面产量限制在1万斤左右。古法制作自然晾晒,要“看天吃饭”,一年中适合生产的时间是100多天,夫妻俩起早贪黑辛辛苦苦,收入就在4万元左右,刨去面粉盐巴的成本,一年一户靠索面收入2万元“顶天”了。因此,在瑞安乡间,索面制作对农户逐日丧失吸引力,林上星一直忧心忡忡,担心手工索面就要消亡。
听到杜克的索面传奇,林上星突然想起,最近有一个姓施的年轻人常来合作社拿货,一次好几百斤,听说也是开网店的。像迷途的人突然看到路标,林上星一下情绪高涨,“等他下次来,我要认真跟他聊聊。”
“南食召”气定神闲:古法手作就值这个价
重审传统的魅力值
入冬,索面制作正进入一年中最好的时节。
每天清晨,48岁的林法干起身,揉好面团,再压平,用刀子裁开,随后把手腕粗的面条一次次搓绳索一样“索”开,他不声不响,只用腰劲、臂力、手劲专意伺候。做面条时林师傅很专注,不让活泼的妻子随便出声,整个身躯在劳作里富有韵律地舒展,静默里挥洒出行云流水的美妙。
面团在手中揉捏、拉开、延展,交互拉开,最后索成了能与棉线媲美的细细面条。深夜拉好的面条,次日清晨拿到户外架上晾晒。到了中午,取下面条盘成“8”字形状,叠放进箩筐,就可以售卖了,批发商们也陆续进村来了。
100斤面和进10斤盐,单凭一双手揉捏拉扯,面的韧性弹性发挥到极致,吃过手工索面的人,舌尖一下就能辨明它的特别。“平和温补。细如棉纱。易于消化。面质柔韧。无添加剂。久贮不坏。纯正手工。”杜克一路寻访到南山村,寻到的就是这样的手工索面。
“手工、天然、传统,在今天的市场上,这就是手工索面的魅力。”让农户觉得“天价”的零售价,杜克觉得却相当合理。“你看看网上卖的进口日本手工延面,有买上百元的。四川中江手工挂面,也要每斤卖15元左右。”
杜克的想法不乏拥趸,“南食召”的买家们心甘情愿掏钱支持。买家“长叶暗罗”评论:“这样简朴体面的包装本来就是对好东西的一种赞美和烘托。价格我不觉得贵,若果真是手工做的东西价贵有理,因为很辛苦。乡间渐渐失传的技艺,如果做成一种品牌和规模,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杜克看来,南山村的古法手作传承着农耕社会人类对食物的朴素感情。在网店识货埋单的,恰恰是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里的白领,他们过去不知道索面,但现在购买量已经占到“南食召”销售量的大半。“越是在大都市生活的白领,因为与乡村生活的距离遥远,就越珍惜手工古法里蕴藏的古心和古风。越是被机器量产的面条包围,就越怀念散发着麦香的会在舌尖弹跳的手工面条。越是心惊胆战吃着各种化学成分堆积的添加剂,就越是怀念童年时纯粹只用面粉和盐巴揉出来的面条。”所以,杜克觉得,南山手工索面值得这个价格。看准市场需求,手工索面的销量增长还远未触及天花板。
杜克强调一个细节——手工索面不能论斤卖。传统手作的一股股,“两股大约400克”,才应是它的计量单位,也是手作古法应该赢得的尊重。
传统天然和机器量产,谁更有“钱途”?
启动观念的对撞机
没有认识杜克以前,林法柱在南山村里,是“老实”的代名词。老老实实用手工拉面,产量上不去,全靠体力,自己干得辛苦。
过去三百多户家家生产索面的南山村,现在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农家还在做索面。周边的许多农户,更活络有出路的,早已改弦更张,去做了卖眼镜、皮鞋的小生意。
杜克给予林法柱兄弟每斤6元的收购价,让南山村村民开始重新审视林法柱的“老实”里,到底蕴藏了什么玄机。“合作9个月,法柱兄弟身上最大的变化,就是觉得自己坚持手工天然,不再代表笨拙不肯改变,而是品质和能干的象征。索面卖得贵卖得好,让他们在村里开始自信起来。”杜克说。
施美菊算账给记者听,如果按6元的收购价,一年劳作100多天,做1万斤的索面可以收入六万块,“应该可以”了。丈夫15岁学会做索面,后来出村到上海做小生意,还在昆山买了房,但现在他们重新选择了回乡做手工索面。
同在南山村,52岁的林其会和45岁的林会弟也一早就起身开做索面了。他们在村里搭起了一个工棚,工场里有两台木质的机器,据说是林其会自己摸索发明的,用在拉面环节,机器插上电,能解放制作者的胳膊,“否则太累了”。
林上星警惕这种解放,他正面对机器索面的“逼宫”。近两年市场上有大量福清采用机器生产的索面,批发价只要3.1元,产量巨大,在浙南各大批发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我也想,是不是干脆劝大家都改成机器生产。”一台机器的投入是4000多元,一商量,农户们有些难接受,林上星心里更不是滋味:如果真的改了,就算产量上去,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就这样没了?
瑞安8个索面专业村,篁社的规模最大。1999年林上星办起合作社,统购统销,还把索面通过在全球各地的温州人卖出去,甚至卖到了西班牙、意大利,这一周他刚卖了500箱2万斤真空包装的索面到欧洲。带动村民增收,林上星一度以为实现了初衷,“把篁社的传统索面保住”。但如今,即使市场供不应求,他也眉头紧锁。“我们村里最年轻的索面师傅都已经55岁了。没有年轻人接班,就是因为不但辛苦还收入低。”
杜克一针见血,“追求量产,本来就是对传统手工食品的毁灭。”他给出的答案是,看准市场渴求,坚持“手作、天然、传统”的做法,给予慢工细活应得的高端价格,比以机器低价量产来增收有“钱途”。
索面“柔似春绵,白若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气散而远遍。”让杜克沉醉的,是复兴传统,返璞归真的田园新梦。杜克带着电视台进村,对于村里人来咨询开网店,他也热心答疑。通过各种渠道推介古法手作的珍贵价值,他觉得是在推行价值观。不仅为南山索面争取更多买家,更重要的是让南山村人和更多年轻人看到乡野的机会。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