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这几天,挂职宁海县副县长的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陵际很忙。前脚完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项目评审专家的洽谈,后脚又要接待重组胰岛素项目投资考察团。今年4月,宁海县打破“组织部委派”的常规,主动邀请他来宁海挂职两年,振兴该县生物医药产业。“只要能帮助宁海生物医药业与海内外高端人才‘接上头’,即使日后他离任了,整个产业还能保持良性发展。”宁海县县长、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褚银良表示。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就是宁海县近年来推动经济转型的新经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高端人才的工作范围不限于一地,出现了‘人才环流’现象。”该县科协主席陈云苍说:“我们要抢抓机遇,让自己成为‘人才环流’的一个节点。”在他看来,宁海这样的小县城要以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唯有打破招才引智的旧思维,通过拥抱“人才环流”,柔性引进高端人才。
院士工作站是宁海传统产业加入“人才环流”的直接途径。9月16日,工程院院士郭孔辉在“建新赵氏”公司建立工作站,他在吉林大学的科研团队也将通过减震件、底盘研发等合作项目,将技术力量注入这家高速成长中的汽配民企。在模具制造业,中科院院士申长雨在“第一注塑”公司成立的工作站已经硕果初结。企业的“微孔发泡技术”项目研发团队,成功地将模具注塑时间缩短了40%,材料节省了10%到15%,产品合格率也显著提高,并逐渐掌控了该产品在市场的主导权。
“工作站只是形式,大家都是围绕科研项目开展工作的。”宁海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明飞称,项目团队分工明确:企业负责模具生产,院士团队负责测试、分析,大部分数据通过网络完成传输,院士团队并不长驻宁海。不以机构为中心,而以项目为中心,这正是“人才环流”的一大特点。为此,宁海县正筹划在年内建立一家模具研究院,针对模具业的一个个具体问题,短期内从全国聚集起相关人才组成科研团队进行攻关,项目完成后团队就地解散。
除了以项目为导向,把人才请进来“打短工”,宁海县还积极谋划把人才“送出去”。“振宁牧业”为了选育“振宁土鸡”新品种,把研发团队送往工程院院士李宁所在的中国农业大学相关实验室,进行短期研究、工作,以求缩短与育种世界最高水平的差距。今年11月,宁海县组织了一批模具企业去台湾进修,学习最适合宁海企业的注塑成型技术,提升这一行业的整体实力。目前,宁海县委组织部、人社局、科技局、科协等部门已建立了相应的海内外人才专家库,为县内产业发展搭建“人才环流”平台。
据悉,宁海县计划一年主打一个产业,建立起该产业加入“人才环流”的快速通道,逐步完成宁海县内主要产业的转型升级。陈云苍表示,已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明年院士工作站的建设目标,“到时候,将会有一批生物医药界的领军人物通过人才环流通道,注入到宁海生物医药产业中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