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浙江这个文学大省,对我个人来讲,绝对是不敢翘尾巴的,应该夹紧尾巴做人,老老实实向浙江的作家们学习。”
昨天,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来到杭州,从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手中接过“杭州文艺顾问”聘书,成为杭州城市文化艺术发展“智囊团”成员之一。
低调的装扮遮掩不住莫言强大气场
昨天早上9点,紫金港启真湖畔,能容纳千人的临水厅已坐得满满当当。而此时,离第九届杭州文艺骨干培训班开班还有半小时。
除了来上课的文艺系统单位业务骨干外,还有不少消息灵通来“蹭课”的浙大学生。
因为,听说,莫言要来了。
9点半,穿着普通深灰色休闲西装的莫言入座主席台。坐在他右手边的是浙江省作协主席麦家。
显然,头顶“首位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籍作家”的光环,再低调的装扮也不能遮掩其强大气场。莫言一出现,摄影记者的镜头和学生们的手机一致对准他,“咔嚓咔嚓”猛拍;主持人介绍其身份时,大家给予了更加热烈且持久的掌声。
当然,对见过太多大场面的莫言来说,这样强大的“干扰”并没有造成影响,他那波澜不惊的表情,直到接过“杭州文艺顾问”聘书后,才露出微微笑容。
“我更远的籍贯在浙江龙泉”
接受聘书后,主持人请莫言做简单发言。
没有犹豫,莫言凑近话筒开讲,这一张嘴,没有客套,侃侃而谈足有10多分钟。
身在浙江,首先自然要谈谈和浙江的缘分。
“根据我们高密管氏家谱记载,我们的祖先曾经在浙江丽水龙泉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莫言爆出“隐私”。
对于祖先在浙江生活的这段历史,莫言很上心,2010年,他还专门以私人身份去龙泉寻根问祖:“祖上有位北宋名臣、龙泉人管师仁,曾官至相当于副宰相级别。”
这位众所周知的高密人还透露:“虽然档案上籍贯填的是高密,但我真正的祖籍在浙江。”
在谈到与浙江文学渊源时,莫言更是感慨颇多:“追忆我们中国现代文学史,浙江占了半壁江山,出现了鲁迅、郁达夫等一大批优秀作家。当代文学是现代文学的继续,就是沿着鲁迅开辟的道路前行。
“而且,中国作协两个国家级奖项都是用浙江人名字命名的——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浙江文坛现在还出了一大批活跃的作家,
小说、诗歌、散文都不逊色。假以时日,浙江必将出现伟大的作家。”
说完和浙江的缘分,莫言又谈起了和东道主浙大的缘分:“前不久刚调到浙大担任校长的林建华,就是我的高密老乡。”
最后,他不忘夸奖杭州景致:“用两个词概括——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无论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特色。按理说,现在初冬北方已万木肃杀,一片荒凉,来到杭州,山山水水色彩层次分明,而且气候也很温和。”
以后有更多时间来杭州
感受杭州风景文化
2003年杭州首次聘请文艺顾问,多年来,余秋雨、余华、麦家、郎朗、韩美林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先后成为“杭州文艺顾问”。
所谓文艺顾问,就是要为杭州的文化建设把脉,为杭州的文化创新把关,为杭州的文化名城建设做贡献。
简单地说,杭州如果有文化上面的问题和决策,就可以向这些文艺顾问征询意见,他们也会为杭州的文艺建设出力,说白了,就是杭州文艺的“智囊团”。
昨天加入的莫言,是第22位。
虽然对文艺顾问的工作没有硬性要求,但这份荣誉还是让大家对杭州多了一份厚爱,也在关注、帮助着杭州文艺的发展。
话剧导演孟京辉,提议设立了杭州国际戏剧节,每年他还将多场话剧放到杭州演出;
画家潘公凯,更是规划好了退休后生活,在杭州开个“城市建设美学设计”博士班……
对未来在杭州的打算,莫言很洒脱:“成为杭州文艺顾问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杭州,经常来看一看,经常来找麦家吃吃饭、喝喝酒、抽抽烟,感受下杭州人惬意的生活、杭州的风景文化。”
都市快报 记者 汪江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