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完整地带满一届高中生,需要三年时间,援教一年半能干成点什么事呢?
也有人说,新课程中与高考相关的学科有十多门,援教人员少,学科全覆盖都做不到,怎么带动一所学校的教科研建设呢?
还有人说,浙江高考是省自主命题,而新疆依然是参加全国统一卷考试,所用的教材是全部是人教版,而浙江省用的教材部分是人教版还有其他的版本,不同的考试、不同的教材怎么样去适应,怎么样去做科学有效的指导呢?
是啊,这样的问题也曾一度困扰着我们——嘉兴智力援疆第七批第二期的每一位成员。但种子的开花结果,和它是颗什么种子是无关的。我们相信,种下一颗豆子,能给人带来一季的喜悦,那么播下一粒芝麻,也一样会换来一个醉人的金秋。
时间短,我们便在理念上做文章。上岗第一个学期的首次月考时,我们发现,同一个教研组的老师,因为执行计划上的不同,居然使平行班都无法统一试卷进行检测;公开课,竟然成了开课老师一个人的表演,同组的其他人无一不作壁上观;而各级各类比赛的参与者,也无不是单枪匹马地在竞技场上,苦苦拼杀。于是,我们统一教学内容和进度,严格规范计划的执行;安排开课老师事前试讲,组织同组老师为开课者出谋划策;召集同学科教师,共同研讨比赛要求,推举合适人选,并组织参赛者反复排演,不断优化比赛方案……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一点点诠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神奇力量。
学科不齐,我们就在教法上下功夫。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还发现,老师们凡事唯高考是从。从高一起,就以高考的标准去选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要求,根本没有顾及到自己学生非常薄弱的知识基础。这种犹如赤手空拳去摘取结在树冠的苹果的做法,让学生在课上味同嚼蜡,恍若听天书。平湖乍浦高级中学的王美良老师,将他自己学校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导学方法,介绍过来,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研究学情,根据学情定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新热潮。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王老师所教班的平均成绩,比该年级的优生班还高出了十多分,这也使每一位老师都明白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道理: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研究内容不同,我们设法在科研模式上作引导,授之以渔。地广人稀,这在某些方面或许是新疆的长处,但从教学上看,却是平添了不少困扰。这里,教科研活动开展不便,校际交流困难,师资培训更是凤毛麟角。于是,我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通过新教师汇报课、优秀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比武课、毕业班教学调研课、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师业务考试,以及优秀教师经验介绍、如何开展教研组活动、如何说课、新生学法指导讲座等一系列活动,给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以成长的平台。沈育昌副校长更是想方设法,在嘉兴市教育局的鼎力支持下,选派了两名沙雅二中的教师分别到嘉兴市四高和五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交流。另外还邀请到了嘉兴一中的省特级教师李虹、嘉兴市级名师余文伟和嘉兴教育学院的市级名师沈毓春等三位教育行家,前来传经送宝,开阔大家的眼界,让沙雅二中的每位老师,学会如何做学问,如何用好手中的一本书,如何带好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如何成长为一名好老师。
也许,弹指间的点点滴滴,只是我们播下的一个梦的种子,但我们依然热切地期盼着,它能发芽,开花,和结果。正如沈育昌老师说的,也许我们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们一定会倾情献智,通过团队的努力,把援疆工作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如果有一天,当我们这个小小的梦想成真,我想,沙雅二中的每一个援疆人心里,都一定会有一种“与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欣慰和自豪的。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有我们曾经留下的一行淡淡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