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头陀镇农民章奶奶抱着4岁的小孙女,来到元同溪边。站在生态景观带的柳树下,她还有些恍惚:“挖掘机开走没几天,这儿就建起了一大片草坪呢。”
眼前的元同溪清澈闪亮,岸边翠绿的柳树和草地,衬得周遭房屋的新刷墙壁格外洁白。“过去的破房子、垃圾堆不见了,这么好的地方给我们溜达游玩,真是让人高兴。”章奶奶不住地感叹。
在黄岩各乡镇,许多村民和章奶奶一样,正享受着越来越宜居的美丽生活。今年以来,黄岩各乡镇坚持把“三改一拆”与交通治堵、多城同创、四边三化、美丽乡村、铁腕治水等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建绿、建景、建新,为百姓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西城:高速沿线换新颜
最近,黄岩西城街道半洋张村村民冯贵生每晚回家的时候,都会特意多拐几步路,到村口新铺砌的绿化带散散步,沾一点香樟树和桂花的气息带回家——不远处,宽阔的街道旁,几栋崭新的白色住宅楼整齐划一,清爽漂亮。
“这么快就住上了干净的新小区,过去怎么也想不到。”听着皮鞋在平整水泥路上踏出的声响,冯贵生还是兴奋得有点不敢相信。今年5月开始,他和其他77户村民陆续搬进新房,享受着舒适的城市生活。绿化带随之迅速铺开,给村民带来惊喜。
这一切,都得益于西城街道“三改一拆”中的“拆后立即建,迅速出成效”策略。
半洋张区块是黄岩区城西“城中村”改造的区块之一,位于沈海高速西城段。该路段以西50米范围内,曾是违法用地重灾区。村民的违建行为较为普遍,不仅带来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还阻碍道路畅通,造成安全隐患。“房子破破烂烂,路都过不去,小模具厂的噪音吵得人不得安宁。”冯贵生回忆起过去的场景,直皱眉头。
为拆除违法建筑,黄岩区西城街道组织人员对这一区域进行了仔细排摸,并根据遥感影像图绘制拆违作战图。随后,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该区域分三期进行拆违。第一期的目标:2013年拆除高速公路西侧西城段50米范围内违法建筑16.4万平方米。目前已全部完成。
“拆违只是第一步,拆后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才是整个‘拆、改、建’工作的重心。”西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季兆国说。
为此,西城街道把“三改一拆”工作同群众的呼声和推动区域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城中村改造实行先建后拆,把保障工作做在前头。对高速公路沿线拆违后的区块,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图,制作了拆建利用图,不同地点确定不同的改造手段进行建设,保证拆除空间得到科学有效利用。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美化、洁化城郊接合部,提升城区西郊形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安置部分小企业,并使落地户得到一定的经济实惠,实现发展共赢。”季兆国说。
改造,不仅让高速沿线面貌一新,更给当地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西城街道重点工程改造区块正由各指挥部按规划实施,半洋张段已投资800万元建成450亩绿化带和占地12亩的停车场,倪桥村部分地段完成复耕,高速公路西侧已启动临时规划调整设计,横河村25亩作为集体留地进行商场开发,东路村12.1亩将建村综合办公楼和大型菜市场,雅林村高档小区商住楼项目进入打桩阶段……至今,已建成绿化带、厂房、停车场、道路的土地面积占总拆违量的59.7%,在建项目土地面积占总拆违量的17.5%,近六成拆违场地旧貌换新颜,西城街道整个“三改一拆”工作初见成效。
头陀:美丽乡村乐农家
下午4点,头陀镇白湖塘村村民黄顺福拎着一台小收音机,边哼着越剧边往村里走。远远地就有相熟的村民打招呼:“老黄,又收工回家做好吃的啦?”
“可不是!”黄顺福笑眯眯地举起手里的一袋豆瓣酱,“这些天垃圾少,上午就扫干净了,现在回家炖肉去。”
黄顺福是白湖塘村的清洁工,过去总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现在却成了“闲人”。“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也轻松多了。”黄顺福说。
白湖塘村位于头陀镇西部,紧靠82省道延伸线,交通便捷,环境优美。4万平方米的白湖塘、万只白鹭栖息林等自然生态景观,传统的榨糖、酿酒工艺等,为打造美丽精品村奠定了基础。可惜的是,原有村庄建设缺乏规划,农民建房零乱没有美感,违法建筑问题突出,村内卫生很不理想,这些都与该村美丽的生态环境格格不入。
自“三改一拆”工作开展以来,头陀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白湖塘村列为重点区块,确定了“整村推进、拆改结合”的总体思路。
针对白湖塘村违法搭建多、范围广、情况复杂等实际情况,村里组织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实地走访、做好登记,采用影像、文字、图纸等多种方式,建立相关统计台账。安全隐患多、群众反响强烈的违法建筑被作为第一批拆除对象。
10月中旬,头陀镇联合路政中队、供电所等单位,将白湖塘村公路沿线近年来应拆未拆的老屋及影响道路、乱搭建棚等违法建筑物集中清理,拆除面积共计近700平方米。不少干部群众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忙着在家中打扫卫生、清除杂草、栽种花木,并主动配合拆除破旧房,加快推进村环境治理工程。
“‘三改一拆’是白湖塘村发展的现实需要,头陀镇既把它当作解决违法建房突出问题的重要任务来抓,更把这次行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契机,以求形成村美镇美、社会和谐的景象。”头陀镇党委书记林彬说。
拆改并进、以拆促建,美丽乡村建设获得保驾护航。目前,白湖塘村已投入资金120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整治环境并进行美化绿化。对环线建筑立面、庭院进行改造;对进村道路进行拓宽、硬化;完成了江北渠道两侧游步道及白湖塘护岸改造工程;着重打造村入口节点建设及洪屿山白鹭湿地公园建设。
此外,白湖塘村充分利用多水的特点,鱼塘养殖55亩、种植荷花25亩,沿河岸、道路两侧,种植水蜜桃、梨20亩,春可赏花,夏可品果,垂钓、观鸟相得益彰。村内古老的制糖、酿酒技术,被打造成特色农耕文化,逐步打响品牌。
整洁、秀美的风光,成了当地农家乐的金字招牌,“可欣赏、可增收、可持续”的美丽乡村正日益形成。在政府引导下,村里全力发展农业休闲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为农民创业就业搭建平台。环湖建设的白湖塘公园,进一步提升了农家乐的整体美观度和服务水平。农产品采摘游、QQ农场基地等与白湖塘自然景观融合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乡村变美,我们都跟着受益。”白湖塘酒厂厂长任海奇说。他厂里的文笔峰黄酒年产量1000吨,销往全国各地。随着农家乐的繁荣,外地游客“伴手礼”成了文笔峰黄酒的销售新路径。“镇里帮我们改造厂房、粉刷工厂,今后,这里的酿酒展示区也会成为一个景观点。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站在新引进的机械化榨酒设备前,任海奇笑着说。
院桥:城镇“门户”变公园
驱车经沈海高速到达台州南入城口,一片8000平方米的开阔空地让人眼前一亮。司机陈师傅望着窗外,嘴角止不住地上扬。“听说这里马上就要建公园,咱院桥人的‘脸面’终于能美美地迎客了!”
院桥镇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南部,自宋代开埠后即有“南乡重镇”的美誉,是黄、温、乐三地的物资集散地。古有“台温驿道”横穿全境,今有沈海高速公路穿镇而过,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经济承接和辐射能力较强,是台州中心城市的西南交通枢纽。
入城口一带作为院桥镇对外的一扇大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上该区域作为交通主干线,人流量较大,附近村居的部分群众受经济利益驱使,陆续在道路沿线搭建违法建筑,从事餐饮、超市、水果摊、汽车维修等商业活动。个别农户在自留地上搭建牲口棚搞养殖,把牲畜粪便随意排放到沿路沟渠中,搞得周边交通秩序混乱,居住环境恶劣。加上历史遗留下来的老房破旧不堪,这一带的街景简直难以入目。
前几年,陈师傅带了几个外地朋友到家乡玩。车子刚一开到入城口,沿途残破的旧厂房、旧住宅、违法建筑就映入眼帘,“小伙伴们”惊呆的表情让陈师傅很受伤。“门户形象太差了,我们都觉得脸上无光啊!”
为响应群众呼声,今年以来,围绕镇党代会提出的打造“绿色低碳小城镇”的战略目标,院桥镇借助“三改一拆”契机,对该地块集中整治。联合国土、行政执法、交警、供电、供水等相关部门,高速入城口到大转盘沿线一带所有违法建筑被定点拆除。针对其他民怨颇多的违法建筑,如飞鸿园小区、繁荣工业区块旧厂房、院桥老街、沿河路段、非法庙宇等,均列入首批整治范围进行拆除。
“做好拆后改造,创造宜居环境,才是‘三改一拆’的根本出发点。”院桥镇党委书记徐勇说。“根据土地性质和区块位置,我们采取分片复耕、绿化、建服务设施和标准厂房等方式进行改造建设,明确重点,快速推进。”
作为今年改造重点的入城口,其拆违行动刚结束,院桥镇就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对拆后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同时委托设计单位对这一带进行景观设计。该区块将由镇政府出资200多万元,建成集绿色长廊、市民公园、休闲茶楼为一体的文化型活动综合体,改建面积将达1.2万平方米。目前,设计工作已经完成,今年底进行投标,明年年初就能破土动工,一个新的中心镇形象将重新吸引外地来客的眼球。
此外,在飞鸿园小区,院桥镇投入154万元对拆除区块进行亮化、美化、洁化,改变小区街路面貌,打造集镇新亮点。对院桥老街区块,重新规划的方案已设计完成,下阶段将加快老城区环境改造。非法庙宇拆违地块和河道整治的绿化网络,也已全面铺开。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院桥老工业区的繁荣区块,在见证了“工业兴村”的繁华后,即将迎来新生。充分结合今年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利用”工作,院桥镇对这里拆除和改造的126亩厂房用地进行统一规划、报批,再进行统一排污,建设新型标准厂房,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计划引进装备制造业、汽车配件、模具研发等对环境基本无污染的一类工业,目前进入立项阶段。明年年初,一个现代工业产业园区有望成功孵化。
本版图片由头陀镇、院桥镇、西城街道提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