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水大行动已在诸暨城乡扎实展开,其规模、广度和深度更是胜出一筹,为打造美丽诸暨、宜居诸暨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城乡皆安澜百业同润泽
——诸暨掀起新一轮治水兴水热潮
文/苍海
会稽东立,龙门西耸,浦阳江纵贯南北。
这是一方秀丽神奇的土地,越国古都,西施故里,自古至今,孕育了一大批星光闪烁的名人志士,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探寻诸暨历史,兴水之利、除水之害始终伴随着诸暨的发展振兴。从公元1600年前后的刘光复治水到1960年前后的何文隆治水,再到1990年后以高湖分洪闸移位改建为契机,“建百里长堤,保百万生灵”、“治百里河道,保百库安全,让百万人民喝上好水”的水利大建设,诸暨历史上的三次治水高潮至今仍为当地人民津津乐道。
历史的车轮驶入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当下,诸暨的治水兴水再一次迎来新的高潮。近年来,诸暨市以水利惠民为根本,以强化支撑保障为主线,大规模加强水利建设,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大力度强化水利管理,水利资金投入、建设规模、发展速度均创近十几年来之最,继荣获我省首届、第十一届水利“大禹杯”金奖之后,近日,诸暨市再一次赢得第十九届省水利“大禹杯”金奖,创造了我省治水为民新的典范。
以大治赢大安灾害面前从容以对
“诸暨水利近年来的大投入、大发展,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诸暨治水史上的第三次高潮。”诸暨市水利水电局局长张国锄自豪地说。去年,该市水利总投资达14亿元,比2011年增长28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水利投入8亿元,比2011年增长369%,增幅超过财政总支出增幅255个百分点,新一轮兴修水利热潮正在诸暨大地涌动。
“在水利诸多的工作中,打造安全水利始终是重中之重。”张国锄说。为此,诸暨市精心梳理涉及水利安全的各个环节,统筹兼顾,科学系统地狠抓工作落实,以大治水全面保障城乡安全,全面提升水利抗灾减灾能力。
在诸暨,山塘水库星罗棋布,其总数量及需整治的数量均居我省首位,全面开展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塘整治刻不容缓。经调查摸底,诸暨市政府将整治任务分解落实到镇街,并与之签订责任状。市水电局做好工程建设的技术服务和行业监管。各镇街负责上报并实施辖区内水库山塘治理基础工作。财政等部门按规定对项目实施绩效评价、资金监管。同时,诸暨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让水库山塘整治工作在投入、建设、管理等各方面、全过程有了政策保障。至目前,诸暨市已基本消除三类坝水库和蓄水量在10万方以下病险“屋顶山塘”的安全隐患,恢复增强库容1.7亿立方,山塘周边防洪、灌溉、饮水、生态、环境都有大幅提升。
水库山塘除险整治的背景是诸暨市对整个防洪工程体系的优先保障与全面推进。目前,诸暨市正在加快浦阳江干流标准堤建设,力争三年内城市防洪标准全面达到50年一遇,店口等中心城镇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主要湖畈排涝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实现中小洪涝不成灾、特大洪涝保安全。2012年,投资5.52亿元实施独流入海、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堤防工程16个,涉及重点堤防67.67公里;投资4950万元,推进大侣湖、下四湖等11座电排改造,改造后排涝能力成倍增加,排涝标准提高到10~20年一遇;全面启动永宁水库建设,启动陈蔡水库、安华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着手启动高湖蓄滞洪区分级分区改造,全面提高浦阳江流域防洪能力。
防灾减灾重在预防,重在管理体系的全方位构建,唯有如此,才可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作用,全面提升抗灾能力,诸暨市深谙此理。
——提升防汛责任体系。该市健全市、镇、村三级防汛防台抗旱组织,进一步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分级分部门负责的防汛抗旱责任制。切出专门资金,邀请专家教授,进行防汛业务培训,提升业务水平。严格遵守防汛值班制度,做到24小时值班制,确保信息畅通。在近年天气异常加剧、汛情复杂的情况下,诸暨市防汛防洪都实现了平稳度过。
——提升防御预案体系。修订完善总体预案、部门预案、专业预案相配套的预案体系,做好防汛抢险物资器材储备,组建防汛专业抢险队伍、常备抢险队与预备队伍,开展应急演练,提高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增强预案的实战功能。
——提升监测预警体系。2012年,诸暨市完成市本级会商系统高清改造,会商系统覆盖到全市各镇乡(街道),实现了省、市、县、镇四级会商功能。建立山洪灾害预警工作平台,将水雨情实时预警系统、卫星云图、台风消息等内容集成至防汛网。去年诸暨市水雨情遥测信息准确率达95%以上,充分发挥了水文测报系统对实施科学调度的“耳目”作用。
小水利连着大民生农村水利全面发力
治水兴利,耕田牧海,从农耕社会走来的水利向有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本原目的,在城乡一体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当下,水利服务“三农”的职责愈益加强。为此,诸暨市不断加大力度,创新举措,扎实做好农村水利工作,切实服务于民生,造福于民生,保障于民生,润泽于民生。
城乡一体供水,让百姓喝上放心水。一方面大力推进山区饮水工程建设,加大水库、塘坝扩容改造力度,去年该市完成建设蓄水池24处,建拦水堰23条,铺设主管道长31550米,完成过滤消毒设施25处,解决改善7个镇乡17个行政村44305名农民饮水安全。同时,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管理机制,配套完善消毒和净化设备、供水管网建设,着力提升农村饮水水质。另一方面,继续实施“自来水进村入户三年行动计划”,并将其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工程。至2012年底,累计投入工程资金5.47亿元,提前完成了三年9万户自来水进村入户工程,20个镇街168个行政村30万村民受益。同时又提出实施自来水新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全市镇乡(街道)供水全覆盖,市政供水人口达到100万,为市民提供更优水质、更足水量、更广的受益面。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切实保障农业发展。该市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市)建设为契机,出台政策,加大力度,主抓落实。至去年底,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达到60.9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49万亩,达到40.66万亩。围绕农业“两区”建设,加快建设灌区灌排工程配套,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扩大管道输水和喷微灌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确保现代农业园区防洪排泄灌溉达到标准要求。去年,该市全面超额完成绍兴市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6项指标,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获得省级考核优秀。
建管并重,以长效机制保障中小型水利工程效益持续发挥。诸暨市率先出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主体,完善了省补、市补、镇补的资金配套机制,并积极引导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逐步建立健全水利设施维修养护管理体系。去年,诸暨市级财政还切出3000万元,用于水库、堤防、电排、涵闸等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和巡查管理,提升管护水平。诸暨市中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对浙江全省乃至全国均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强化群众性自治,管理不留空白。诸暨市湖畈水利会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省内乃至全国特有的以水利单元为界的区域性群众自治组织,很好地填补了水利管理中政府必须管,但又管不过来的组织空白。为发扬传统,加强扶持引导,切实提升水利会组织的生命力,诸暨市一方面规范水利会组织体系,白塔湖、西泌湖水利会,改组成由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水利协会。另一方面加强财政扶持,2012年,市级财政对水利会的经费拨款提高到195万元,大力支持水利会组织自主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盈盈清水贯大地重整河山正当其时
浦阳江诸暨段要打造成为“最干净、最美丽、最生态、最现代”的景观流域,在新一轮整治水环境大行动中,诸暨发出了掷地有声的宣言。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该市在接下来的3年里将咬定目标,全力攻坚。到今年底,达到河面(岸)清洁,重点整治河(渠)水体黑臭有效缓解。到2014年底,重点整治河(渠)水体黑臭基本消除,水体水质消除劣Ⅴ类。到2015年底,重点整治河(渠)水域生态功能基本恢复,河道溪流水体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渠道水体水质达到Ⅳ类及以上,生态河(渠)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在水利领域,诸暨市坚持以“清水工程三年计划”为抓手,认真贯彻执行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强化举措、创新机制、落实责任,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近年检测表明,诸暨出境水质持续优于入境水质,2012年出境水质达标率为75%,今年上半年出境水质均值达到了Ⅲ类水质要求。这些可喜成果的背后是诸暨市对生态水利的坚持与践行。
立制建章,保护水环境。该市制定出台生态市建设规划和实施意见,并在全省14个试点县(市)中第一个完成了《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系统性推进水环境保护工作。出台《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明确覆盖全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严格实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三项制度,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出台生态补偿政策,规定每年从自来水价中切出一部分资金用于生态工程建设,2012年,该资金已提高到了500万元/年。以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为契机,对居民自来水价格实行阶梯式水价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对企业自取水实行计划管理并执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2012年,诸暨市已成功创建“省节水型城市”,并列入第八批申请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清水”行动,整治水环境。近年来,诸暨市深入推进“清水工程”、“四边三化”、“双清”等专项行动,并建立和完善河道清淤、水面保洁、治污截污等长效管理机制。2012年,开展了26个重点河道建设和20条路侧河道整治工程,完成绿化面积近2万亩,清淤57.1多万方。以“保护母亲河”行动为载体,坚持严管、勤查、重罚,加强重点流域、区域、行业、企业的污染治理,一大批污染企业得以整治乃至关停。同时,全市主要河道推行“河长制”管理,实施镇乡(街道)河流交界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大大提高了水质达标率。2012年度诸暨市政府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绍兴市清水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完善工程措施,做好水源保护。2012年该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5平方公里,建成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近70万亩。加强主要饮水水源地的水土治理,投资666.4万元,实施石壁水库库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河道砌坎护岸、建拦砂坝,挖沉砂池、种经果林等工程性措施保护入库源头水源。加强城乡生活污水集污处理,保护入河水源。近年来,累计投入10多亿元,先后建立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和店口、枫桥、牌头、山下湖等镇级处理厂及300多公里城乡污水管网,城镇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