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2日讯(记者 章衣萍)每到夜晚,临海市涌泉镇梅岘村里就会亮起一块温暖的灯箱,上面醒目地标注着“24小时”的字样,不要误会,这不是不打烊的便利店,而是今年3月新开设的“农村小微金融便利店”。
近年来,浙江临海市以普惠金融为目标,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扎实推进农村金融主体、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创新改革,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目前,该市被列为省金融创新示范市试点、省级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
破解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问题
临海全市镇域广、村落散,以往偏远地区的村民为了取上几百元钱,来回路上得花4个小时,刨去时间成本,路费就要花上几十块。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0年7月临海农商银行在全省率先启动首个“银村通”试点。今年9月8日,该市最后一家“银村通”POS机,在小芝镇栖凤村设立,标志着全市993个行政村全部有了“银村通”取款点,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虽然每个村都有了“银村通”,但在使用过程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POS机只支持信用卡业务,而村民尤其是老年人更喜欢使用能看到数字的存折。
今年3月28日,涌泉镇梅岘村设立了全国首家24小时“农村小微金融便利店”。店里除了传统的POS机外,还多了一台支持用存折办理业务的“便民自助终端”。
便利店中的协管员彭丹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了几年人事工作,听说村子里需要金融协管员,就决定回到家乡工作。她告诉记者,这台自助服务终端支持80、50元的小额存取款,还能提供贷款、转账结算、交电费学费、查询等多项金融业务,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
便利店门口的一块牌子上写着彭丹的手机号码,在正常工作时间外,只要拨打这个号码,彭丹都会随传随到。
半年来,该便利店共办理村民取款业务1869笔金额284万元。今年,临海市还计划再建立5家。
“阳光信贷”破解农民小额贷款难
在小微金融便利店的墙上,贴了一份梅岘村每户村民的贷款额度公示,彭丹家的贷款额度是15万。
这是临海市开展的以村为单位,以农户信用评价为基础的阳光信贷业务。每个村派出7-8位代表成立“阳光信贷小组”,结合每户村民固定资产、偿还能力、信誉等综合情况,制订每户人家两年内的信贷额度。同时给每个村评级,根据星级的不同,可享受同等产品利率下降30%至40%的优惠。
曾经有村民因故还不了钱,村子里的人就会想办法先帮忙还上。因为一旦某个村民逾期还款,就会影响到村里的信用记录,星级会降低,甚至所有村民都可能借不到钱。
为了让农村信用评价更加阳光透明,临海在各行政村和各个农商银行网点将每位村民的信贷额度予以公示。至今,临海农商银行已在当地建立了25.63万户农村经济档案,占总农户数的92%,贷款农户达6.8万户。
目前,全市已创建信用镇3个、信用村498个、信用户24.88万户,授信总额达76.61亿元。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