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2月22日讯 22日是冬至。刚下飞机,从山东东营赶来的温商余金海,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便是“太冷了”。这一年,他和他的公司在市场不断被挤压的过程中,四处寻找发展空间,过得相当不轻松。
余金海是特地赶来参加由浙江省工商局主办的一年一度的民企峰会的。与往年相比,今年会议名称由“民企峰会”变成了“民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会”。在余金海看来,这种变化恰恰意味着新的机遇。“让更多的科技项目落户浙江民企,更多的金融资本注入浙江民企。”会场内的他在笔记本上认真记下这句话。
和余金海一样,2014年将成为一个怎样的年份?这成为了参会的近千家中小企业共同求索的答案。而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记者发现,订单、资金和技术,也许最能折射出岁末年初浙江中小企业的心绪冷暖。
新订单,何处是蓝海
“现在在做的这个行业是‘三高两低’,再也接不到新订单了。”义乌一家专做外贸出口的玩具供应商吴老板最近正忙的是找合作伙伴,寻求新项目。“一年下来,客户基本上没有增长,价格又压得很低,不准备干了。”
“三高两低”这一业内行话有两种解读方式。理想状态的解读是“高科技、高产品、高效益”,“低耗能、低排放”。而事实上,浙江的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是融资、人工和原材料成本“三高”,以及市场需求低迷、产品利润低微“两低”的阵痛。
吴老板准备转型。可转到哪里去,还没想好。“我不愿意自己创新,没实力没精力等不起。”而此时,省政府党组成员郑宇民的话音响起,“创新是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一条短腿。创新投入大、风险大,许多民营企业不敢甚至不愿创新。”
同样来自义乌,顺时针保暖内衣公司由于提早转型,受到的“阵痛”似乎并不那么大。“今年的订单进行了一轮洗牌,因为客户构成发生了变化。”负责人徐帆称,保暖内衣行业是“价格战”如火如荼的地方,“网上有的内衣卖到了二三十元一件,这个价我们连成本都不够。”
新订单在哪里?徐帆告诉记者,公司在转型,要从内衣公司成为品牌管理公司。“售品牌”而不是“售产品”。他们和全国数十家有实力的代理商签订了合作协议,帮助顺时针打响品牌,淘汰了一批只管销售的小客户。“再不转,只会被价格战拖死。”
图为浙商民企峰会上展出的机器人。徐彦摄
新技术,机器换人忙
300个员工,500亿元的销售额。听到上海发那科总经理钱晖这么说,余金海竖起了耳朵。发那科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数控系统制造厂商,在机器人全球市场上25%到30%的市场占有率。它的法宝是2600台机器人。在发那科的“无人工厂区”,可以做到24小时365天全自动。
余金海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场门口正在举行浙江全球机器人展。他迅速地和几家机器人厂商达成了初步协议。“机器人可以让厂里的半自动焊接变成全自动焊接,不仅省下劳力,在技术上也提高了一步。”作为一名油田采油设备商,几年前他从单一的采油产品供应商转为了系统集成供应商,“利润能多加5个点,但人手跟不上。”一面是公司要做大做强,一面是劳动力不足,他毫不犹豫地投向了机器人的“怀抱”。
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称,浙江虽已成为制造大省,制造业总量很大,但是普遍技术含量还不高。在经济低迷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一个交会期,需要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机器换人是形势所迫。“所以机器换人并不是你想换不换的问题,迟早要换,迟换不如早换,早换早主动。”
喝上“机器换人”头口水的吉利集团规划发展部部长冯擎峰鼓励在座的企业家:吉利已有300多台机器人,还将有200台即将进入现场调试。通过机器换人,我们设备节拍提升到100秒,生产效率提高了31%。未来两年,还将采购500台机器人。
新融资,渠道要多元
金融专家为小微企业支招,是这次会议的重头戏。舟山市定海通发塑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汉民就是冲着这个来的。他手里掌握着国家发明专利,不缺技术,不缺市场,唯独缺钱。
“现在公司的产值只有几千万元,但一旦扩大规模,几个亿的产值都不在话下。现在最要紧的是和金融机构合作,让公司赶快长大。”吴汉民告诉记者,他的专利产品“锥形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已经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第五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最大的问题是缺钱,担心产能跟不上。
怎么让民企的“禾苗”迈过融资难,茁壮成长?
摩根大通银行亚洲区投资银行副主席方方在会上谈到,浙江的民营企业家要放开思路,除了银行,要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如果在未来的十年,想办法把全世界的资本都能吸引到浙江来,在产品走向世界的同时,让全世界的资本来为浙江企业服务。
“根据你的融资需求可以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万建华为企业支招,债务融资品种越来越多。除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还有许多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只要企业有创新前景,总能找到适合的。
“2014是民企好年份”
郑宇民
“民营企业2014年是一个利好的年份,我们对此要充满信心。”
“这一次三中全会精神,推出了那么多的改革事项,几百项。最近夏书记在全会上发问‘四个有没有’。四个发问其实是一句话,能不能,有没有可能用改革的精神激发出全要素发展的新环境、新境界。全要素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应该这样做。是规律的要求,必须这样做。是现实的要求,只能这样做。浙江响应改革,必须以改革继之。”
“浙江的民营企业根基不牢,为什么?过于单薄,过于单亲。起步阶段我们强调产权越清晰越好,现在应该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之上,混合的多元要素越多越好。只有混合才可能要素多元,才可能把资本、技术、人才、项目跟我们原来的基点融合在一起。企业我们现在为什么不稳定?为什么每年有几万家企业要消失呢?太单薄了。我们陷在产权结构越清晰这样的一个误区里面,产权清晰是对的,产权清晰是产权混合的基础。大家都知道全部清水沙能砌墙吗?砌不起来。全部水泥能铺路吗?也铺不起来。所以我给大家讲一个最简单的配合比,1:2.55:3.99:0.26:0.021:0.59,这是什么配合比呢?搞建筑的都知道,1是水泥,2.55是沙子,3.99是碎石,0.26是煤粉,0.021是减水剂,0.59是水,这就是混凝土的标准的配合比,只有这样才是最牢的。我们在混合型经济上能不能搞一个标配呢?所以必须要在混合型经济当中找到我们的根基。”
“我们原来有一个误区,银行跟企业互相都有误解,很矛盾,怕银行,骂银行,同时求银行、盼银行,最后自己办银行,企业也很矛盾。三中全会打开了我们的视野,两边都有误区,我们错把银行当金融市场了。我们误区就在于多少年以来的习惯,我只能抓住‘银行’这个杯子,杯子以外的水为什么不去用它呢?必须要拓展金融间市场、银行间市场的建构视野。”
(作者为浙江省政府党组成员,以上为峰会讲话节选)
- 浙江省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一批明星民营企业脱颖而出
- 金华非公企业党员业主论坛上 民营企业大佬讲转型
- 台州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未来家庭和睦成为授信贷款标准
- 关于拟认定的2012年度浙江省“诚信民营企业”“诚信工商户”的公示
- 萧山供电推广电费专用信用卡为小微企业“减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