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连续的雾霾天,让脏空气在昨天堆积到了顶峰。杭州、湖州、嘉兴、宁波、绍兴、金华等地再次陷入重度污染。就连以空气质量最佳著称的舟山,昨天18点的PM2.5实时浓度也达到354。
从昨晚起,北方来的冷空气在与雾霾的厮杀中渐居上风,今天傍晚到夜里雾霾天气将逐渐减弱或消散。
北风似乎是驱散雾霾的神器。但事实上,带着大量外来污染物“侵占”杭州,也是北风干的。
本报25日曾报道,杭州冬季PM2.5有71%来自外地。这一数据来源于1年前完成的科研课题“杭州市大气灰霾成因及关键污染因子预防控制研究”。
该课题结论认为,杭州位于两条雾霾多发带的交叉点上,一条为杭州-金华-衢州,地形特征为从平原向盆地转换,一条为杭州-绍兴-宁波,地形特征为处于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地带。杭州背山而居,大气扩散条件弱于开阔平原和沿海地区,导致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
怎么分析污染物从哪儿来?
“杭州市大气灰霾成因及关键污染因子预防控制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名为“轨迹簇”的研究方法,查找杭州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何为轨迹簇?浙江省环境保护厅科技与合作处郎建敏解释:流星一颗是一道轨迹,很多颗就形成很多道轨迹,便是轨迹簇。一次大气运动会形成一道轨迹,综合分析多次大气运动的规律便是在分析轨迹簇。通过对污染物运行的轨迹源头、运行方向等数据作分析,就可查找杭州污染物的来源。
科研团队主要负责人、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洪盛茂说,轨迹簇是他们研究污染物来源方法的其中一种。他们在研究时,以杭州为大气运动的终点,看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等不同时长内,风从什么地方开始吹。
“风不是从某一个地方一次性吹来的,有的七拐八拐到我们这里。”洪盛茂介绍,研究团队通过不同方向、不同路径吹来的风,来分析从哪个方向过来的风,对杭州空气污染影响大。
“从北边过来的占主要部分。”洪盛茂说,北风、东北、西北风都带来了污染物。
但他解释,杭州冬季71%的PM2.5来自外地,一开始吹来的并非全是颗粒物,“有些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它们在空中运输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
为什么污染物呆在杭州不走?
在杭州冬季PM2.5有71%来自外地背后,还有个现象:夏季的杭州,来自外地的PM2.5仅有55%。
此外,冬季的杭州,来自外地的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分别有65%、59%;而夏季分别仅有11%和7%。
这和杭州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有关。杭州的东南方向是杭州湾,是无污染源的大海。而西北风则将工业聚集的西北部上游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吹过来,与本地的污染物叠加。
此外,杭州气象局研究人员张立峰、范辽生和王国华的研究成果显示,杭州城区静风(距地面10米高处平均风速小于0.5米/秒)的频率为20%,秋冬季节最高可达24%。特别是近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高楼林立,风流经城区明显减弱。
杭州垂直方向逆温(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较强,城区7时、19时逆温概率平均达到60.5%和39.5%。逆温层如同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导致污染物滞留。
此外,杭州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植被完好,但东部平原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在湿度、风力条件适宜时,容易产生扬尘。杭州城区三面环山,向东开口,这种地形条件与盛行风向的配置,也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外扩散。
我们可以想见一幅图景——
远在江苏西部的工厂正排放着污染物,一阵微弱的西北风裹挟着这些污染物向大海方向缓慢移动,沿途各个城镇、村庄的工厂排烟、汽车尾气、秸秆燃烧所产生的污染物纷纷加入这个气团,最终它们越过长江,擦着天目山的边缘,挤进了西湖畔这座被山环抱的口袋形城市。遭遇林立的高楼阻碍,污染物在此沉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经化学反应形成PM2.5,再与杭州超过100万辆机动车的尾气、城郊工厂排出污染物的PM2.5混杂,便沉积成霾。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