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30日讯 省第四监狱武林社区,有这样一位退休女职工,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开始献血至今,已经累计献血50次,其中全血1次、成分血49次。她先后获得2008—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金奖、浙江省无偿献血奉献奖、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金奖等多项荣誉。从2009年5月开始,她成为造血干细胞及无偿献血宣传志愿者,当义工100多个工作日,累计义工工作时间600多小时。4年来,她积极锻炼身体,参与到献血事业中,她的奉献精神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打动了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就是年届六旬、被大家亲切称为“爱心阿姨”的韩爱平。
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在退休后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默默奉献的韩爱平,却早在2000年因长期饱受严重胃病、颈椎、腰椎病困扰和折磨不得已办理了病退手续,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岗位。一直渴望拥有健康身体的韩爱平退休在家后,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锻炼,下午和傍晚到武林社区活动中心打台球、乒乓球。几年下来,生活有规律的她,渐渐摆脱了疾病的困扰。
此时恢复健康的韩爱平比普通人更能懂得什么是“幸福”的涵义。
“幸福,是能帮助别人”
“幸福,就是能帮助别人”。韩阿姨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当得知社区有位80多岁的陈详珍老奶奶,养子很少过问她的生活,韩阿姨有空就帮陈奶奶去医院配药,干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看到新闻报道灾区病人需要大量的血液,韩阿姨觉得,自己这些年坚持锻炼,应该可以献血。经过省血液中心的检查,血液各项指标良好,完全符合献血要求。在医生的建议下,韩阿姨献出了人生第一次200CC血量。当听说第二次献血要间隔半年,韩阿姨有点失望了。医生研究了她的血液化验单,发现她的血小板含量指标比较高,于是医生建议她可以成分献血。
为了可以帮助更多的人,韩爱平阿姨决定献成分血。由于成分献血的机器设备,只有省血液中心才有,所以每隔28天的一个献血周期,韩阿姨就会从位于临平武林社区的家,坐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到血液中心去献血。4年里,她风雨无阻,只有4次因为身体疲劳,血液指标不够好而没有献成。每次成分血她都要求献2个单位。有一次,她为赶时间,追一辆已经启动的338公交车,不小心摔了一跤,腿上拉开了一个口子。来到血液中心时,医生看着尚有血迹的伤口,一定不许她献两个单位的成分血。这是她唯一一次没献两个单位的成分血。这样的事情有不少,她都瞒着儿子,怕儿子知道了不再让她去献血。国家规定献血的年龄上限是60周岁,“我没多少时间了,我要去献血”成了她常挂嘴边的一句话。
2012年10月10日,是韩阿姨58岁生日。她早早地和省血液中心预约了献血。“这个日子对我很特别,我一定要来献血。”这是她第50次献血。没有报酬,没有鲜花,没有赞美。韩爱平阿姨说,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尽力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是非常幸福的。
“幸福,是被社会需要”
2009年5月5日省血液中心成立志愿者协会,韩阿姨第一时间就报名加入了余杭区红十字志愿者协会。得知每周二和周六,临平银泰门口的献血车需要志愿者,她和临平地区几位志愿者就包下了这块工作。“我退休了,时间充足一点。”从第一次当义工开始,到今年10月底,她累计当义工100多个完整工作日,累计义工工作时间600小时以上。每次到省血液中心献血后,看看血液中心是否需要义工,去武林广场边的献血车上看看是否需要帮忙,也成了她的习惯。“当义工没有年龄限制,60岁以后我不能献血了,我还可以当义工呢。”
在献血车上,韩爱平一遍遍地告知前来献血的市民怎样填写表格,献血有哪些禁忌事项,为献血的市民倒上糖水,甚至回答关于捐献器官、造血干细胞捐献等等的问题。“节假日前来献血的市民很多,成功捐献的市民基本都有50位左右,平时差不多是30位左右的合格捐献者。”介绍起她当志愿者的工作,韩阿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12年10月14日上午10时,2008—2009年度浙江省无偿献血特别奉献奖答谢会暨无偿献血志愿者联谊会在杭州举行,韩爱平作为五星级无偿献血志愿者会员受邀参与表彰,获得了杭城各大省级医院赠送的体检卡。而最让她感动的是浙一医院王伟林副院长在表彰会上所说:“无偿献血是赠予患者最温暖的生命礼物”。
10月30日,韩阿姨再一次去了省血液中心。最近几天过于劳累,这次她的血液化验出来,不适合献血。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说,“韩阿姨总是一到时间就来献血,我们和她说,她年龄大了,献血间隔时间还是长一点好,她总是说,她能献血的时间也不长了,只要合格就要来献。”没献成血的韩爱平穿着红马甲在血液中心当起了义工,瘦小的她,忙碌在血液中心大厅,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这一刻,又该是韩爱平阿姨最幸福的时刻吧!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