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冬日暖阳,温暖你我。随着寒冬的到来,那些困难群众、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越需要我们牵挂。本报今起推出“冬日暖阳”栏目,报道各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关爱困难群众的感人故事,让爱心继续、温暖继续,期待你的关注。
浙江日报讯 这几天杭城格外寒冷,清晨室外的植物覆盖了一层白霜,但长乐老年公寓里的老人们并不感到寒冷,一双双崭新的棉鞋让他们从脚底暖到了心里。公寓负责人江龙仙说,这些棉鞋厚实暖和,老人们很喜欢。
这批爱心棉鞋共46双,是不久前送到老年公寓的,没有牌子,没有厂名,它们全部出自杭州清波街道定安路社区“彩虹制作社”的退休阿姨之手。这也是“彩虹制作社”今年送出的第3批鞋子。
“今年做了120双鞋子,一批由残联送出去,一批给了山区的孩子,最后一批给了长乐公寓的高龄老人。” “社长”俞淡珍说,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比较怕冷,袜子穿得厚,所以鞋子也要偏大些。她对手工制棉鞋很有经验。
送爱心棉鞋这一传统,在定安路社区已经持续10年。这些年来,“彩虹制作社”的成员利用闲暇时间穿针引线,一针一线缝制棉鞋。她们架起老花镜,裁布料纳鞋底,手工制作出1000多双棉鞋,送到一些敬老院、山区,有的还送到了四川灾区。在冬日里,温暖了千余名孤寡老人、贫困儿童和灾区群众。
制作爱心棉鞋最早是俞淡珍一个人的举动。2003年冬天,俞淡珍做了一双棉鞋孝敬婆婆,后来这双鞋子被婆婆转送给另一位更有需要的老人。婆婆的举动启发了俞淡珍。“上了年纪的老人怕冷,我想敬老院还有更困难的老人,就给他们做几双棉鞋。”她说。
在社区的帮助下,爱心棉鞋的事情传开了,一个人的善举变成了一群人的爱心,“彩虹制作社”也自发成立了。最多时,社里聚集了20多名退休阿姨,后来因为年龄、身体等原因有人退出,现在还有6名阿姨在坚持,为需要帮助的人送上温暖。
爱心棉鞋的善举也赢得了旁人的支持。有人给“彩虹制作社”送来一台缝纫机,有企业主送来爱心款……但大部分时候,阿姨们都是自掏腰包。她们买来厚厚的海绵和鞋底,鞋面则是从社区居民捐的旧衣中挑出的好布料,将衣服洗净晒干,再挑出厚一点的布料做里子。
“彩虹制作社”的制作间只有十余平方米,阿姨们平时就是在这个狭小的空间“流水作业”。有人负责剪料、有人负责鞋面、有人纳鞋底,做好一双棉鞋,平均要花两天。一般情况下,鞋子要在入冬前做好,这样还能在太阳底下暴晒几天。
记者看到,每个阿姨的右手中指的第二节手指上,都有厚厚的老茧。有时候为了赶工,有的人手指被针线磨出水泡,或者被针戳破皮,简单贴个创可贴就继续赶工。
今年76岁的王玲萍是社里年纪最大的成员。两周前,她在吴山广场参加公益活动时,挑了一双自制的蓝底白花雪地靴,给来自永嘉山区的11岁小姑娘麻娅琼试脚,大小正好合适。可麻娅琼舍不得穿新棉鞋,试完立马想脱下来,被王玲萍劝阻了。“孩子的生活实在太苦了,这也是我们坚持下来的原因。明年我们打算做更多的鞋,送给更多的孩子。”王玲萍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觉得很满足。
爱心棉鞋不仅暖和质量好,外形也很好看。鞋面既有朴素的蓝灰色,也有新潮的毛边款,还带各类花色图案。除了传统的蚌壳棉鞋,这次“彩虹制作社”特意新做了时髦的雪地靴和船鞋,送给孩子们。“只要有需要,我们会一直做下去。”俞淡珍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