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是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诞生地,也是新千年曙光的首照地。工业经济是温岭市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温岭逐步形成了以泵与电机、汽摩配件、机床工具、鞋帽服饰、水产食品、塑料及建材、厨卫家电、船舶修造八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温岭先后荣获“中国泵业名城”、“中国小型空压机之都”、“中国鞋业名城”、“中国童鞋之乡”、“中国帽业名城”、“中国工具名城”、“中国海虾之乡”、“中国鱼鲞之乡”、“中国日用塑料名城”、“中国编织帽之乡”等荣誉。泵与电机产业,列为全省首批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示范区之一,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命名为“全国水泵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机床工具产业被命名为“浙江省机床工具产业示范基地”;新能源产业列入全省唯一的县级新能源应用综合示范基地,成为全国首批108个绿色能源示范县(市)。
近年来,温岭市以推进省工业强市试点建设工作为契机,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调结构、促转型,推动优势资源向工业集中、优惠政策向工业倾斜、优质服务向工业企业配套,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12年,该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24.38亿元;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86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59.89亿元。今年1-11月,温岭市规模工业产值607.78亿元,同比增长5.4%;1-11月规模工业增加值123.1亿元,同比增长6.7%,上报进入国家统计局2013年度调查单位增减变动审核确认,新增规模企业174家。
调布局: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传统产业明显提升
其行之虽善而未尽美者,调润之。——明·张居正《答福建巡抚耿楚侗言治术书》
“十二五”以来,温岭工业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为应对、化解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温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调整、实施“工业立市”和“工业强镇”战略部署,围绕“东西并进、内外并重、创新转型、统筹发展”战略,使温岭工业经济跃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横向来看,对比温岭和全省其他工业强市,反映温岭规模效益的主要两个指标每亩工业用地增加值、每亩工业用地税收,温岭显著高于省内众多县市,说明温岭工业经济发展质量较高。
“从工业发展历程和整体布局来看,温岭工业主要由泵与电机、汽摩与配件、机床工具等三大主导产业,以及鞋帽服装、水产加工、塑料制品及建材、厨卫家电等四大传统产业构成。”温岭市经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建设工业强市,必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温岭市《工业强市建设规划》明确指出,通过不断调整、扶持,温岭的泵与电机、汽摩、机床工具等优势产业将不断壮大,塑料建材、鞋帽服装、厨卫家电、水产食品等传统产业明显提升,新材料、电子信息、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企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计划到2016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0%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率达到31%以上。
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强化平台对产业的支撑作用。温岭市大力推进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定位为特色制造业基地和滨海新区,整个东部产业集聚区规划控制范围311平方公里,建设规划面积152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56平方公里,道路用地23平方公里,居住用地17平方公里;制定了《温岭经济开发区东部新区招商项目评估办法》、《关于加快推进东部新区工业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优惠政策。2012年,温岭经济开发区(含东部产业集聚区)、温岭工业园区全年新开发面积82.6公顷,基础设施投入10.4亿元,限额以上工业性投入29.2亿元。其中东部产业集聚区已引进规模企业85家,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6亿元,外贸出口额6.2亿美元,增长35.7%。与此同时,鼓励小微企业创业发展,并在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400亩的中小企业孵化基地。
《规划》提出,根据规模效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两化”融合、资源节约五大结构目标,有序推进温岭市工业强市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争取在2016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360亿元。
调结构:培育壮大规模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调而应之。——《庄子·知北游》
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强化规划政策引导。温岭市委、市政府下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编制《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实施方案》、《工业强市建设规划》等,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六大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在技改补助、自主创新、企业上市、规模效益、企业培育等方面大力度创新突破。今年以来,共兑现各类扶工强工补助奖励资金上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工业转型升级。
培育壮大规模企业。坚持扶优扶强,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温岭市加大对重点企业的奖励扶持,对百强企业年实际纳税同比增长20%以上地方所得部分,按50%比例奖励给企业,调动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推进企业上市融资,优化上市企业梯队结构,新增过会企业1家(跃岭股份)、报会企业2家(万邦药业、东音泵业),完成股改23家。选择评定25家亩产效益高、成长快、高新科技、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快的优强企业,作为首批全市工业示范企业,采取“一事一议”进行重点扶持,充分发挥优强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推进规下转规上专项行动。出台《关于实施工业规模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加大税收扶持和财政奖励力度。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设备投入、实施“机器换人”、提升制造水平,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按实际投资额8%的补助标准调整为10%,单项补助不超过200万元调整为最高不超过500万元。2012年度,技改补助资金达5454.8万元,比上年增长40.7%,涉及163家企业、总投资共8.76亿元的设备投入项目,成效显著;深入实施“双百”产学研行动,为产学研合作搭建桥梁,建立先导电机技术研究所、工量刃具科技服务中心、自动化装备平台等6个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2012年度,兑现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减免额4653万元,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额7340万元,总量居台州市前列;大力实施“专利、品牌、标准”三大创新战略,鼓励企业依托优质产品争创知名品牌,引导行业骨干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推进企业产品高端化、品牌化。
与此同时,温岭市着力抓好资源要素保障。加强工业土地供应,每年新增建设用地1/3用于工业项目。据统计,2012年全市共出让工业用地1390多亩,占总出让面积的62.84%,同比增长106.67%。东部新区已在出让工业用地上入驻了5家上市公司、33家重点企业。城市新区启动建设规划面积500亩的新兴产业园区,邦丰塑料、南洋科技的研发中心,以及美迪凯光电子、万邦轴承等项目都已落实用地。大溪泵与电机产业园、泽国机床工具产业园、温峤工量刃具产业园等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建设有序推进,镇级工业发展平台加快提升。出台优惠政策,简化审批流程,加快推进“零地技改”。
调举措: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六大专项行动
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庄子·天道》
近年来,温岭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长期以来产业层次低端、创新驱动不足、发展方式粗放等结构性、素质性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温岭市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突出表现在:产业链低端锁定特征明显,泵与电机、汽摩配件、鞋帽服装、机床工具等主导产业长期锁定在产业链的低附加值环节,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企业“低、小、散”现象普遍存在,现有8000多家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仅有1005家,占比重低,布局分散;受区位因素限制,技术创新型人才匮乏,产业升级和产品提升步伐缓慢等等。
对此,该市将继续以工业强市试点建设工作为依托,致力于推进“四换”进程:“机器换人”、“空间换地”、“腾笼换鸟”、“电商换市”,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着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制订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推进六大专项行动。紧盯工业强市建设目标,围绕开展工业企业创新驱动六大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温岭起草了《加快“工业现代化技术改造”、“零地技改”、“旧厂区改造”工作方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和《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方案》3个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措施和责任分解。
《加快“工业现代化技术改造”、“零地技改”、“旧厂区改造”工作方案》,主要围绕工业现代化技术改造,通过三年努力(2013-2015年),完成限上工业性投资300亿元以上,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十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实施“高效开发”,完成供地6000亩、投资140亿元;加快推进工业高端装备投入,实施“机器换人”,完成投资110亿元;加快推进工业“零地技改”,实施“空间换地”,完成新增厂房面积100万平方米,投资30亿元;加快推进工业旧厂区改造提升,实施“腾笼换鸟”,完成改造面积100万平方米,投资20亿元。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主要对照《浙江省淘汰落后产能指导目录(2012年本)》,将钢铁、有色金属、金属熔炼、热处理等重点行业和S7变压器、Y系列电动机列为淘汰重点,强化政策约束机制、政策激励机制、政策创新机制,通过淘汰落后、整合提升、梯度转移、就地转型等措施,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降耗要求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同时建立比较完善的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支撑体系。
温岭《工业强市建设规划》,将引导着温岭的工业经济,走向辉煌。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