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2013年12月31日下午4时,环保执法人员为台州市华南化工有限公司的最后3个中间体项目生产线贴上封条。至此,椒江区医化园区共退出142个高污染的合成、发酵中间体项目。这标志着台州市已基本实现“2013年年底主城区告别恶臭”的目标。
医药化工是台州的支柱产业,如今有企业180家,其中上市企业7家,年产值300多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
作为台州主城区,椒江区的医化产业曾经“臭名远扬”。椒江区医化园区紧挨城区,5平方公里范围内密布33个“烟囱”,恶臭之烈可想而知。
近年来,台州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启动医化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椒江区与外沙、岩头、三山3个区块相关医化企业签订协议,倒排时间,分批次退出恶臭项目。
“医化产业怎么转型?概括起来就3个字:退、转、升!”椒江区委负责人说,所谓“退”,就是要求企业在指定期限前全部关闭散发恶臭的合成、发酵生产线;“转”就是调整产品结构,鼓励涉及企业转产;“升”就是提升产业结构,要求大部分加工中间体或者原料药的医化企业,升级生产附加值更高的制剂等成品药。
在医化转型办门口,悬挂着一张白底巨幅告示,被企业称为“死亡通知单”。上了通知单的企业,都被宣告在医药化工行业出局。哪家企业产量多少、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会造成什么样的污染、什么时候停业,表格上一目了然。
整治成效明显。据环保部门监测统计,2013年台州主城区化工恶臭发生率为4.9%,比2010年下降68.8%。一批企业在退出恶臭项目后,成功转型:海正化工在退出合成发酵项目后,转型为纯粹的制剂生产企业;海峰医化摇身一变,成了保罗电梯,生产工业和民用电梯……
2014年1月3日下午,记者走进椒江区医化园区外沙区块,基本闻不到以前那种刺鼻的酸臭味。附近的海门街道岳头村村民金敬友说:“以前常有臭气,村民晨练都跑到半小时路程外的白云山或椒江老年公园。现在锻炼不用跑远路了,每天早晚,村民经常在村里的空旷地方打太极拳,或骑自行车到海边吹吹海风、散散步。”
1月4日闭幕的台州市党代会提出目标:接下去要巩固主城区恶臭整治成果,完成黄岩江口医化园区恶臭整治,加快临海川南、仙居城南等园区的循环化改造,实现全市所有医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