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有我在就天不怕地不怕。”
“宝贝宝贝我是你的大树,一生陪你看日出。”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火遍大江南北。但是,真真切切的爸爸去哪儿,正发生在浙江与新疆阿克苏之间。
去年平安夜的前一天,浙江省第八批37名援疆干部抵达阿克苏,开展为期三年的对口援疆工作。在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召开的第八批援疆干部工作会议上,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指挥长、党委书记,阿克苏地委副书记徐纪平很关心干部,会议第一项议程,就是请援疆干部们介绍家人。
每位爸爸在说到自己与孩子分别时,眼睛都湿润了。不舍、牵挂、内疚、担心……离愁别绪,涌上心头,叫人动容。
我们用文字记录下,援疆干部和子女依依惜别时的场景。三年后,当爸爸们圆满回家,再回过头来看三年前,也算是一份特殊的纪念。
小男子汉型:我是男子汉,我会照顾家
代表爸爸:李万虎、李飞泉、韩卫国、刘奋伟
爸爸李万虎:指挥部人才管理与开发组副组长
儿子由由: 9岁,二年级
儿子最喜欢看《爸爸去哪儿》,但是当得知爸爸要去援疆,一去就是三年,连续一个星期,儿子连电视都不看了。
临走前的那个夜晚,妈妈哭了。儿子却反过来安慰妈妈:妈妈,不要哭。爸爸,你就放心去援疆吧,我是男子汉,我会好好照顾妈妈的。李万虎很感动,觉得儿子长大了。但是后来妻子打来电话,说儿子一回到家就嚎啕大哭,在爸爸面前忍住不哭,是不想让爸爸担心。
爸爸李飞泉:指挥部规划建设与资金管理组副组长
儿子褀褀:9岁三年级
李飞泉早上经常会送儿子去上学,爸爸要去援疆了,儿子第一反应就是“不行!爸爸走了,谁送我去上学?”李飞泉觉得很内疚,临走前的一周,每天早上都送儿子去上学。
离别当天,儿子送爸爸到楼下,主动跟爸爸说:爸爸,你不能送我去上学,那我以后就自己坐公交车去上学,走路也可以的,就当锻炼身体,你就放心去援疆吧。告别那一刻,李飞泉感受到,儿子已经长大了。
爸爸韩卫国: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指挥部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组副组长
儿子闹闹:13岁,初二
韩卫国的儿子,人如其名,很闹腾。爸爸管得严,一听说爸爸要去新疆三年,儿子竟然转身笑出了声音。
但是,当离爸爸出发的日子越来越近,儿子再也笑不出来了。13岁的孩子,知道新疆在哪里,当地是怎样一个状况。韩卫国离家时,儿子就像换了一个人,嘱咐爸爸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还说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男人,会撑起整个家。
爸爸刘奋伟:阿克苏地区旅游局副局长
儿子一恒:14岁,初二
从事旅游工作,刘奋伟经常出差,少则几天,多则半个月,儿子也挺习惯了。儿子小时候还特别淘气,念初中后,就懂事多了。爸爸这次去援疆,最放心的,就是儿子的学习。儿子读书很自觉,学习成绩非常好,从不让家长操心。
爸爸临走前,儿子像个小大人一样,说他是家里的男人,他会好好照顾妈妈,会帮妈妈干家务,不让妈妈太辛苦。有这么懂事的儿子,爸爸很欣慰,援疆没有后顾之忧。
善意谎言型:爸爸去出差,马上就回来
代表爸爸:张华良、孙雪锋、何必胜、赖华东
爸爸张华良:阿克苏地区教育局副局长、指挥部人才管理与开发组组长
儿子扬扬:8岁,二年级
张华良平时经常出差,顶多也就四五天,但这次援疆,一去就是三年。临走前,张华良叫儿子“送送爸爸”。扬扬还以为,爸爸这趟出差,跟以前一样,过几天就会回来了。
回到家,妈妈不忍跟儿子说实情,只是说,爸爸这次出差时间会比较长,可能要两个多才能回家。小男孩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为了不让妈妈担心,他泣不成声,眼泪却止不住地往下流。
爸爸孙雪锋:阿克苏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指挥部规划建设与资金管理组副组长
女儿褀褀:2岁
孙雪锋的爱人是新疆人,很支持他援疆。对女儿,孙雪锋编了个故事:爸爸要去很远的地方,给你买礼物。一听有礼物,女儿就很高兴,每天都粘着爸爸,表现得很好。
出门时,妈妈把女儿骗进卧室,孙雪锋就走了。以为爸爸去买礼物了,每天下午,女儿都会站家门口,等着爸爸下班回来。等不到爸爸,妈妈只能说:爸爸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买礼物。
爸爸何必胜:阿克苏地区环境保护局干部、指挥部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组成员
女儿佳怡:5岁,中班
一年200多个工作日,何必胜有180天在出差,女儿已经习惯了。但出发那天,何必胜还是趁女儿不注意,偷偷溜走了。
到了晚上,女儿看不到爸爸,马上打电话:“爸爸你去哪儿了?”何必胜说,爸爸要出差一个月。女儿又问,“一个月是多久?”何必胜不知该如何解释,只能每天在电话里安慰女儿说:“一个月就是很快会回来。”女儿高兴了,爸爸却哭了。
爸爸赖华东:指挥部规划建设与资金管理组成员
女儿悠悠:2岁
女儿还小,赖华东说爸爸要去援疆了,她都没感觉。临走前,赖华东给妻子和女儿提前过生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来了,女儿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一整天都不睡觉,一定要爸爸抱。
出发那晚,赖华东骗女儿,说要跟妈妈去买东西。目送女儿蹦蹦跳跳回房间,赖华东不忍离开,却又不敢再多看女儿一眼,深怕忍不住,会哭出来。到了新疆,父女俩每天都打电话,女儿听爸爸唱“爸爸去哪儿”。
催人泪下型:离愁又别绪,亲情难割舍
代表爸爸:刘炜彬、任建军、龚灿、蒋曦
爸爸刘炜彬:指挥部人才管理与开发组成员
女儿馨馨:8岁,二年级
出发那天,家人去送刘炜彬。在路上,刘炜彬特地买了一个蛋糕,给女儿当早饭。原本20分钟的路,一家人走了半个多小时。
坐上机场大巴,妻子和女儿站在车外,迟迟不愿离去。隔着车窗玻璃,说话声已经听不到了。母女俩一人伸出一只手,比划出了一颗“爱心”,刘炜彬往车窗上呵了一口热气,用手画了一个爱心。车窗外的母女,已经哭成了泪人。直到大巴走远了,看不到了,她们才肯离开。
爸爸任建军:指挥部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组副组长
儿子晨晨:9岁,三年级
自从得知要去援疆,任建军就每天给儿子灌输新疆的美好,儿子对新疆也充满了向往。出发日,妻子和儿子把任建军送到机场。这是儿子第一次到机场送爸爸出差。
在任建军心里,儿子一直是个性格开朗的男孩子,没想到这次离别,儿子紧紧地抱住爸爸,不肯放手,还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不停地亲爸爸。儿子从来没有以这样的方式,向爸爸表达过爱,离别让父子情更加深厚。
爸爸龚灿:指挥部规划建设与资金管理组成员
大儿子钧钧,4岁半;小儿子钦钦,1岁半
龚灿有两个儿子,比其他爸爸要多一份牵挂。大儿子虽然大几岁,但毕竟还是个孩子,早上去幼儿园还要哭呢。爸爸离家时,大儿子正发烧挂盐水,迷迷糊糊还在问:爸爸怎么还不回来。
小儿子刚学会咿呀说话,看不到爸爸,很着急。只知道手机里能听到爸爸的声音,就整天吵着妈妈要手机,就连睡觉也把手机拿在手里,贴在耳朵边,不停地叫着“爸爸,爸爸”。
爸爸蒋曦:阿克苏地区卫生局副局长、指挥部人才管理与开发组副组长
女儿宝贝:5岁,中班
蒋曦的女儿还小,都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地方,在哪里。但是当爸爸说,要去出差好不好?女儿马上就回答:不好!
到了新疆阿克苏,蒋曦每天晚上都打电话回家,但是女儿就是不肯接爸爸的电话。女儿说:“爸爸这么多天都不回家,爸爸不乖,我不要接爸爸的电话。”虽说童言无忌,但听不到女儿的声音,蒋曦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希望女儿能慢慢适应起来。
不忍直视型:面对伤离别,爸爸也会哭
代表爸爸:叶乃杰、王振权、鲁定华、应振海
爸爸叶乃杰:阿克苏地区纪委委员、监察局副局长,指挥部纪委专职副书记
女儿婧怡:7岁,学前班
要去援疆了,叶乃杰这么跟女儿说:爸爸要跟其他叔叔们一起,去支援新疆建设,帮助新疆发展。女儿才7岁,还没上小学,对爸爸说的话,似懂非懂,但她知道一点,爸爸去新疆做的,都是好事。
出发当天,爸爸还没走出家门,女儿就哭了起来,叶乃杰一狠心,就不准孩子送他了。其实,爸爸是心疼女儿,怕看到女儿哭,自己也会忍不住哭,舍不得走。
爸爸王振权:阿克苏地区财政局副局长、指挥部规划建设与资金管理组副组长
女儿犇犇:4岁,中班
王振权经常出差,曾经下派到浙江丽水,一去就是6个月,根本没时间照顾女儿,所以孩子一直都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女儿已经很习惯爸爸不在家了。
但是这趟去新疆,地方远,时间长,女儿的生活也许不会有改变,反倒是王振全觉得不适应了。离别时,女儿送爸爸到楼下,挥着小手,跟爸爸说“再见”,王振权觉得亏欠女儿太多,留下了不舍的眼泪。
爸爸鲁定华:指挥部规划建设与资金管理组成员
女儿缇 缇:11岁,六年级
鲁定华爱人的工作很忙,女儿每天的功课,都是爸爸手把手在辅导的。女儿很懂事,知道爸爸要去援疆了,很支持,也很坚强,为了不让爸爸担心,她一滴眼泪也没掉。
倒是鲁定华,担心自己走了,没人教女儿做功课了。聪明的女儿想了个办法,每天跟爸爸视频,远程教育。看着视频里,懂事的女儿这么认真地学习,鲁定华都被感动了,好几次都回过头去,擦了擦眼睛。
爸爸应振海:阿克苏地区招商局副局长,指挥部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组组长
女儿悦 悦:13岁,初二
出差对应振海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每次出差都只有两三天,援疆一去就是三年,还是第一次。
应振海的女儿,像个假小子。爸爸离家时,她没有哭。爸爸想亲女儿,女儿还说:不给,不给,我还要写作业呢。但是,当爸爸走到家门口,女儿突然跑出来说,还是让你亲一下吧。
这一次亲吻,一下子勾起了应振海的离愁别绪,她对女儿的愧疚,都在湿润的眼睛里。
记者手记:
这是我从事记者职业10年以来,最艰难的一次采访。跟采访环境无关,而是与每一位父亲的交谈,都让我觉得心被揪了起来。那份父亲与子女之间的真情实感,不是简单用文字就能表达的。
采访过程,需要每位爸爸回忆起,当时离开浙江时,与孩子分别时的场景,具体到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语,每一滴眼泪。
铁汉也有柔情。回忆这段经历,这对爸爸们来说,很难。因为与子女的惜别,每想起来一次,都会触碰他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有些依依不舍,有些隐隐作痛。
我仔细观察过,每一位父亲,在讲述与子女分别时,眼睛都湿润了,希望我快点转移话题,或直接结束采访。毕竟,他们是浙江的援疆干部,要尽快投入工作,而不是纠结在儿女情长。
这也是我从业10年以来,感触最深的一次采访,我敬佩这些援疆的爸爸们,他们舍浙江的小家,为新疆的大家。也许孩子们现在还小,不能完全理解爸爸为什么要离开自己和妈妈,去这么远的地方。
但是,等孩子们长大了,当有人问他们:“你的爸爸去哪儿了?”每一个孩子一定都会骄傲地大声说:“我爸爸去援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