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是老龄社会最牵动人心的民生。袁云摄
浙江在线01月06日讯 龙泉市城北乡大贵溪村,81岁的留守老人方火根一走进便民服务中心,李金花——村里的专职保姆就熟练地在电脑里打开了聊天群,并在群里找到方火根的孙子方晓科:“你爷爷想你了,和你视频一下?”网络的那头,在杭州四季青工作的方晓科立马发来了视频请求。
“我这几天人有点不舒服……”方火根对着视频里的孙子倾诉。
“那你赶紧去医院看看,不要舍不得花钱买药,钱我们会出。”
“你在杭州好吗?过年回来吗?”
“我挺好的,今年回来过年,还带女朋友给你见见!”听说孙子要带女朋友回来,方火根笑得合不拢嘴……
看着爷孙俩聊得开心,李金花也笑了:“我这可热闹了!村里老人想孩子了,都会到我这儿来和他们视频聊天。”2013年下半年,李金花接受大贵溪村的聘请,成了村里老人的守护者——专门负责照料6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
和许多大山里的村庄一样,大贵溪村的留守老人特别多:全村490多人,三分之二外出了,留在村里的人中,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60多位。为此,大贵溪村专门建立了老人照料中心,中心一楼是老人食堂,二楼则是活动中心。
“这些服务设施对附近的老人来说很方便,但是一些自然村距离这里较远,老人不可能赶几公里路到这来。”城北乡党委书记项伟青说,“所以,可以四处走动的专职保姆,是最好的选择!”
李金花和她的男搭档吴金明,于是成了村里聘请的专职保姆。李金花管老人的日常生活,吴金明负责老人的安全问题。
“村里老人凡是生活上有什么需求,都可以找我。”李金花告诉记者。前些天,龙泉下了一场雨,村里的路不好走,老人们不方便到老人食堂来吃饭。每天到了饭点,李金花就一家家地为住得远的老人送饭。
对吴金明来说,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敲门。“挨家挨户去走访独居老人,看看老人身体是不是还好,有没有什么困难要帮助解决。”吴金明说。有一次,他走到一位老人家里,发现里面黑灯瞎火的。老人告诉我,他家灯泡坏了,自己够不着,没法换灯泡,只好摸黑过着。吴金明听了,立马搬来梯子,帮老人换上了灯泡。
在大贵溪村,记者看到不少老人的脖子上都挂着一根粉色的带子,凑近一看才发现,带子上缀着一个麻将大小的黑色塑料盒子。“这个小东西是我们的‘守护天使’!”村里老人协会理事长季明德告诉记者,这其实是一个应急呼叫器,呼叫器只有一个按钮,按一下是报时,按两下,就会自动拨预存的手机号。
让记者意外的是,老人们预存的第一个号码,都不是自己的子女,而是村里的专职保姆吴金明的手机号。“子女都在外打工,紧急情况下,找小吴更靠谱!”季明德说。
“让龙泉市所有的留守老人都像在大贵溪村一样,配上专职的保姆。”龙泉市民政局局长陈正成告诉记者,龙泉市有近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在外求学创业,全市的留守老人达到1万多名。为了让老人老有所依,龙泉市整合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经费、场地、人力,已经在城北、屏南、龙南等8个留守老人较多的乡镇聘请了专职保姆50人。
“最近,我们还选派了24名专职保姆,去丽水市进行学习培训。”陈正成说,“今后,所有的专职保姆都要持证上岗。”记者了解到,目前,龙泉市农村留守老人专职保姆的运转经费,主要依靠“村里出一点、乡里补一点”的模式在支持。今年起,龙泉将由财政专门出资支持农村老人照料中心建设和专职保姆的补贴费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